百年清华

中国物理界的首位女院士,不仅仅是钱三强的夫人

2022-06-23 | 刘晓 | 来源 公号“中国科学家”2022-06-20 |

她是中国原子能物理事业开创者之一,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也是物理领域第一批女院士。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院士。 她以满腔的热忱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积极推动了祖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何泽慧(1914.3.5-2011.6.20),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620日,何泽慧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1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科学人生,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青葱年华:向叶企孙证明女生也能胜任物理

何泽慧和表弟王守武、王守觉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辈中还有表哥王守竞、表姐王淑贞等多位杰出科学家。此外,何泽慧、大姐何怡贞、表姐王守瓈三人的丈夫也都是院士,可谓是中国最大的院士家族。

191435日,何泽慧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其外祖母王谢长达是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创办振华女校,积极普及女子教育。外祖父王颂蔚曾任教于同文馆,大舅王季烈最早用物理翻译physics一词。

何家家教甚严,却也格外开明,格外注重培育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品格。在这种家风熏陶下,何泽慧从小养成了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何泽慧在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度过了早年的学习时光,当时学校讲授数理化都用国外原版教材,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比其他学校高。童年时打下良好的理科和英文基础,让何泽慧终身受益。

高中时,“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振华师生们群情激愤,成立抗日救国大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何泽慧也积极参与其中。从那时起,爱国情怀逐渐在何泽慧心里生根发芽。

1932年,抱着科学救国信念的何泽慧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时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有28名新生,其中八名是女生。时任清华物理系主任叶企孙觉得,物理研究工作过于艰苦,不太适合女生学习,劝何泽慧等女生转系。

性格倔强的何泽慧据理力争:“古人都说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国家老是被欺负,就是因为科技落后,物理再难我也要学。”“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 ;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无奈系里只好妥协,同意她们试读一学期,如成绩不行的话就要转系。

在强手如林的物理系,许多学生甚至在入学前便读完了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何泽慧一度感觉自己“十二分的落伍”,有些课程的成绩也不是太好,但她骨子里的倔强始终支撑着她。最终,何泽慧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坚持到毕业的三名女生之一。

1936 年,清华物理系第八级毕业照

前排左起:王大珩、黄葳、许孝慰、何泽慧、于光远;后排左起:钱三强、杨振邦、陈亚伦、杨龙生、谢毓章

从清华毕业后,立志兵工报国的她,决定到德国学习弹道学。

留学时期:和钱三强携手发现四分裂

1936年,何泽慧赴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弹道学,1940年获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西门子公司工作。

1990720日,何泽慧在柏林工业大学接受补发的博士证书(钱思进 摄)

1943年上半年,与国内家人联系中断的何泽慧给身在巴黎的钱三强寄了封短信(战时通信不能超过25个字),希望他能帮忙代为向国内报个平安。何泽慧的来信打破了钱三强平静的内心,远在异国他乡,深处战争漩涡的两个游子,也因此次联系而开始了更深入的交往……

何泽慧和钱三强的结婚照

1946年春天,两人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何泽慧加入了居里实验室,与丈夫钱三强一同从事核物理研究。

钱三强和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用云雾室设备上做三分裂和四分裂实验

他们利用核乳胶作为探测器,开展裂变实验。在大量的观测中,何泽慧的细致与耐心发挥了作用,她不仅找到了特殊的三分裂事例,还于同年1122日发现了首例四分裂现象。

何泽慧发现的首例铀原子核四分裂径迹

19461223日,在法国科学院会议上,约里奥-居里报告了以何泽慧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铀四分裂的实验证据》。1947年,我国《妇女月刊》也以《我国女科学家发现铀之新分裂》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我国物理学界的她力量开始引起科学界的瞩目。

1947年,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的核化学实验室

回国建设:独立研制出核乳胶

钱三强和何泽慧始终认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二人于1948年辞别了约里奥-居里夫妇,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回国后,钱三强与何泽慧参与筹建了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后重组为近代物理研究所)。随着中国科学院的成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钱三强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科学组织管理的工作,而何泽慧作为该所唯一的专任研究员却始终未脱离科研第一线,将夫妇俩的研究工作延续了下去。

1950年,何泽慧主持开展了制备原子核乳胶的研究课题,当时世界上还只有英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掌握制造原子核乳胶的技术。

面对国内毫无相关工业基础的现状,何泽慧带领助手们亲自动手。在她的直接领导下,陆祖荫、杨光中、王树芬、孙汉城等人完成了数十次试验,积累了不少经验。

起初做一锅核乳胶要三个人同时操作。他们将盛有明胶水溶液的烧杯放在45-50℃的恒温水浴中,由何泽慧手持特殊形状的玻璃搅棍不停地搅动,陆祖荫拿一个内盛溴化钾水溶液的玻璃滴管,孙汉城拿一个内盛硝酸银水溶液的玻璃滴管。在有暗红灯的暗室中,三人都听一台节拍机的指挥,每响一下,何泽慧的搅棍转一圈,陆、孙各按一下滴管的橡皮球,溴化钾与硝酸银各滴下一滴……就这样,几位物理学家承担起了化学家的工作,边干边学。

在这种极为简陋的条件下,何泽慧小组完全凭借自我探索,在1953年制成了灵敏度可与英国依尔福C2相媲美的乳胶,但是因溴化银颗粒会发生聚沉,还有待改进。

在何泽慧的严格把关下,聚沉的问题在1956年初得到解决,成功制成对质子、α粒子及裂变碎片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核-2和核-3乳胶,该项工作获得了我国首届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首次颁发的科学奖金

19575月,以朝永振一郎为首的20名日本物理学家访华。他们参观物理所后表达了对何泽慧的钦佩,并表示何泽慧领导的只有几个人的小组做出了使人难以相信的事,完成了不亚于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何泽慧担任副所长,开始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极大推动了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直到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关心着我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

何泽慧先生一生牢记科技报国的使命,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她谦虚低调,质朴无华,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对科研事业的追求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作者刘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教授)


相关新闻

  • 102022.01

    闻黎明:一部校史,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校史——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书后

    西南联大重返我们的视野最多不过20年,成为热门话题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台湾也一样,若非鹿桥的《未央歌》,很多人对这所学校还闻所未闻。这并不奇怪,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半,却已离开我们60多年了。然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可是响当当的,且不说它云集了北大、清华、南开的多少学术大师,也不说它培养出多少精英,只说这它掀起的一二·一反内战运动,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并称为中国青年运动史的三大高潮,就足以让...

  • 262009.05
  • 122020.08
  • 122020.08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 222022.11

    清华校友周光召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2022年11月18日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赵凯华、陈佳洱、王乃彦、甘子钊、杨国桢、杜祥琬、赵光达、郑志鹏、赵忠贤等10位物理学名家获此殊荣。其中,周光召为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1988年任清华大学...

  • 042022.07

    香港回归那一年,他当选为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恰好这一年,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成为香港第一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者。作为一名归国的华侨,他的求学、研学和治学之路,一直与祖国割舍不开。1937年1月14日,陈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1939年,幼时的陈清泉陈清泉的父亲陈盛昌非...

  • 182019.10

    居里夫人后人追忆钱三强:他是我父母学生中地位最特殊的一个

    “钱三强从1937年到1948年在法国生活了11年,关于他的记忆永远不会从我们家人的心中抹去。他是我父母最亲近的一位学生,也是他们的一位朋友……”

  • 112022.11

    周光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物理学会恢复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周光召,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在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为我国“两弹”的研制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共有12个院士头衔,包括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国际科学界对他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理论物理...

  • 262022.10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记理论物理学家欧阳钟灿院士

    欧阳钟灿,1946年生于福建泉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获清华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成果在理论方程构造以及物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