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祖国需要我”,他是荣获世界地质学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

2022-10-14 | 来源 公号“中国科学家”2022-10-13 |

19968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

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实,这既不是刘宝珺第一次蜚声海内外,也不是他开创“首次”获奖的先例。

作为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他曾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并参与了国际全球沉积地质研究工作,也积极将国外最新的前沿资讯、研究方法和成果介绍到国内。

从事地学科研教学60多年来,刘宝珺在沉积动力学、岩相古地理学、层控矿床学、成岩成矿、全球变化、盆地分析等方面成果丰硕,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各类专著20部,并于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地质学界的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他提出的“沉积期后分异作用与成矿作用”理论领先国际学术界;结合沉积学研究发现了罕见的“碳酸盐风暴岩”;开创了我国采用全球地质事件观点研究成矿作用的先河;主导绘制我国迄今最为系统详尽的岩相古地理图集;提出“统一地质场”理论,首次将全球变化的观念引入我国地学研究领域;主编《沉积岩石学》等我国首批专业沉积岩石学专著,对我国地质、石油、煤田、冶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刘宝珺野外科学考察旧照

支持刘宝珺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山野间,在艰苦的地质行业不断取得累累硕果的,除了基于对地球科学执着的热爱,更深层次的则是他对祖国深切的爱!

出生于教育家庭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热爱传统文化,崇拜科学家和国学大师,自小便立下科学报国的志向。“我们必须关心中国的前途,大家都在思考要投身到哪一领域救国,要么搞实业,要么学技术。”

将自己交给国家,听从祖国安排。“我很自豪地说,我的很多选择都是遵从初心。”

他第一次投身于祖国所需是从南开中学毕业时,本已被保送燕京大学化学系就读的刘宝珺,收到了一封清华地质系学长的来信。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养活5亿人口……国家很需要地质人才!

面对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刘宝珺欣然从之。

1953年刘宝珺(前排中)与大学同学合影

1953年,毕业后的刘宝珺被分配到大西北找矿,全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大家喝的水都是苦的。他后来回忆说:根本不会考虑条件有多恶劣,就是觉得祖国需要我。

60年代初期,沉积学理论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宝珺主动将这一学科引进国内,翻译多部专业著作,成为将国际沉积学前沿理论引入我国学术界的先驱者。

1971年,刘宝珺带队前往云南滇中砂岩铜矿展开地质探矿工作。经过多日勘察,他对先前根据经验总结形成的成矿古环境及矿床的成因结论,勇敢地提出了质疑。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他白天外出实地考察,晚上查阅国内外资料。在收集多处矿石,研究矿石成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成矿古环境及矿床成因结论的新创见。这一新理论迅速推广到全国,为探测铅、锌、铀等矿种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他主编的《沉积岩石学》成为中国地质沉积学的开拓性专著,对我国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多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仍是沉积学人才培养的经典教材之一。他牵头完成的我国南方迄今最为系统详尽的岩相古地理图集,被国外学者誉为岩相古地理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他引导国内沉积地质工作者把全球变化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有关全球沉积地质研究工作的执牛耳者。

刘宝珺一辈子都在为我国地学事业谋发展,在国际上着力提升中国沉积地质科学话语权。刘宝珺也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热心于资源环境保护、地质科普等事业,用另一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周图伽.美玉如斯,沉积人生:刘宝珺传[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2]李响.刘宝珺:国家、科学、生活的有机融合[J].今日科苑,2017,91-5.

[3]任光莉.刘宝珺:大地作纸写华章[J].党员干部之友,2021238-39.

[4]李文昌.拳拳报国志 浓浓地质情——刘宝珺的沉积人生[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03.

[5]穆治国.国际地学界的世纪盛会——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综述[J].科学中国人,1996915-17.

[6]张茜.做个思维活跃的多面手”[EB/OL].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18-05-14)[2022-09-29].http://www.mmcs.org.cn/gz/1224/4571/4575/2018-05/165395.shtml.



相关新闻

  • 302012.11

    姚余栋:我有一个中国梦想

    姚余栋,1992年获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2至1995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当选剑桥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兼全英学联执委。1995年至1996年在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工作,2000年至2001年在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咨询顾问,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任原黑龙江省招商局党组成员,聘任为副局长,2009年1月至2...

  • 222022.02

    第一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叶笃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祖国,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他将眼光放远到千百年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世人敲响了警世洪钟。叶笃正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 092022.09

    关键一棒!他参与完成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确定化学结构和全合成的生物碱

    莲子心,也称为“莲薏”,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苦寒无毒”、主“清心去热”,在华南一带民间曾采用莲子心单方,据说有治疗高血压的效用。有一位科学家,完成了抗高血压药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和全合成。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谢毓元。

  • 012008.06

    季羡林荣获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

    6月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外长慕克吉专程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并带来了印度人民给予这位毕生致力于推进中印两个伟大民族相互理解的世纪老人的一项崇高荣誉——“莲花奖”。

  • 242021.11

    他是中国最强“焊工”,创立我国第一个焊接专业

    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他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电站的焊接顾问,曾成功研制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机器人,科研成果价值高达千亿。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中国的第一个焊接专业是我创立的;第二件事,我创建了南昌大学;第三件事,我在几十年里,为中国工业经济做了很多工作。

  • 262018.06

    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翁文灏和他的时代

    翁文灏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曾经代表了一个学术的高峰,在中国地质学,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 042018.09

    他让中国铸造走上世界舞台——追记铸造领域育人大家周尧和

    周尧和,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在铸造领域有众多重要建树,领导建立了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铸造学科博士,是中国铸造学科的....

  • 022018.07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长蒲慕明恢复中国国籍,“我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经有这样一个身份——中科院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长,如今他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成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2017年对于蒲慕明....

  • 122023.12

    张钰哲: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闽侯县人,天文学家。1919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后又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7年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在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博士,于1929年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他是我国方位天体学...

  • 032019.06

    是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人的命运——专访翻译家文洁若

    岁月、疾病、外界速变的社会和种种纷扰,没有一样能侵入文洁若的小屋。她在屋里,全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