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心,也称为“莲薏”,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苦寒无毒”、主“清心去热”,在华南一带民间曾采用莲子心单方,据说有治疗高血压的效用。有一位科学家,完成了抗高血压药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和全合成。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谢毓元。
9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2022年度会士增选名单揭晓,13位AI领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当选CAAI会士,其中包括一位清华教师和两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特聘教授张立华。张毅张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统工程所所长、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
11月24日,《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刊刊发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的署名文章《乘势而上,深化改革 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开新路》。文章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清华大学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清华力量。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开新路清华大学校长 王希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叶笃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祖国,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他将眼光放远到千百年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世人敲响了警世洪钟。叶笃正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在1970年代末结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19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振宁开展研究。近日,葛墨林口述史《我知道的杨振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记述了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近半个世纪的交往,其中很多内容和照片都是首次发布。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转发该书第九章《对杨先生的一些认识》,略有改动。从1977年到现在,我结识杨先生,与杨先生共事、交往已经超过40...
“神舟十二号,现在打开节点舱出舱舱门,开始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明白。”2021年8月20日,当地面曙光岗发出出舱指令后,我和刘伯明顺利打开节点舱舱门,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向梦寐已久的浩瀚太空,真正开始触摸这神奇的宇宙。这是我第3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首次太空漫步,零距离地接触宇宙,让我感到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震撼与自豪。原定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经过与舱内汤洪波和地面出舱支持小组的密切配合,...
张文裕(1910.1.9—1992.11.5),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世界上第一个发现μ介子的科学家。张文裕在奇特物理原子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张文裕(1939—1943任教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战爆发,他向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提前考试,回到战火纷飞的祖...
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他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电站的焊接顾问,曾成功研制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机器人,科研成果价值高达千亿。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中国的第一个焊接专业是我创立的;第二件事,我创建了南昌大学;第三件事,我在几十年里,为中国工业经济做了很多工作。
6月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外长慕克吉专程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并带来了印度人民给予这位毕生致力于推进中印两个伟大民族相互理解的世纪老人的一项崇高荣誉——“莲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