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关于清华早期的学制

2014-05-15 |

○孟凡茂(1979自动化)

关于清华早期学制的变迁,19144月《清华周报》“清华阳秋”专栏载有:“方范静生先生之长斯校也,百事草创,诸费筹划;然而佐之以胡君敦复规定教务,分析级次,按照全校人数,都为百有余班,而沿用一格二格之名,清华校制至此而一变。方唐国安先生之长斯校也,赞承前绪,益事扩充;然而佐之以教务长张君伯苓,废一格二格之名,定高等中等之科,分高等科为三级,中等科为五级,清华校制至此而再变。迨夫今校长周先生之来也,增损修革,惨淡经营;犹后之佐以副校长赵先生,按教育部新令,高等科为四级,中等科为四级,清华校制至此而三变。”这段记述大抵概况了清华创办时期的学制改革过程。

一、最初的计划

1908714日外务部给美国使馆照会:“中国政府乘此机会愿表明实感美国之友谊,且念近年贵国大伯理玺天德(总统)提倡中国学生来美分授高等教育,此事征之往事,入美国学堂结果甚善,而裨益中国者良非浅鲜。中国政府现拟每年遣送多数学生至美就学。”清政府决定利用退还庚款遣派学生赴美接受高等教育。该照会的附件是庚款兴学初步计划,规定自开始退还赔款之年起,中国政府于头4年每年遣送100名,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选派50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直至该项退款用毕为止。190810月,清政府外务部制定了《派遣美国留学生的章程草案》,章程规定,派出的留学生中80%专修工业技术、农学、机械工程、采矿、物理及化学、铁路工程、建筑、银行、铁路管理以及类似学科,20%专修法律及政治学等学科。章程对设立培训学校作了具体的规划,除在北京设立外,还计划在天津、汉口、广州开分校,以对学生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外务部负责创办培训学校,学部负责对学生的考试,外务部和美国公使馆联合负责选拔留学生和确定在美就读学校。

19095月清政府外务部决定派外务部左参议周自齐主持退款游学事务。62日以外务部主稿的《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奏折稿送交学部,但学部并未立即同意会同上奏,而是就选派学生的年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外务部以尚书梁敦彦为首,主张招收15岁以下幼年生赴美留学,这样才能使其英语达到专精、成熟的程度。学部则认为幼年生“国学既乏根基,出洋实为耗费”,主张招收30岁以上的中年人出国。双方咨函往复,直至78日,学部才最后同意与外务部会同上奏。奏折所附《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申明:“在京城外择清旷地方,建肄业馆一所”,“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肄业馆所取学生拟分两格,第一格学生100名,年龄在20岁以下,第二格学生200名,年龄在15岁以下。该大纲规定,肄业馆学制为数月到一年,培训后,每年派送第一格和第二格学生各50名。20岁以下的第一格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15岁以下的第二格学生到美国上中学,也就是幼童生。学部最终同意了外务部的方案,两格学生计划在肄业馆学习数月或一年,经考试通过者派送赴美留学,未通过者继续留馆学习。

清外务部的最初计划应是参照了1870年代遣派留美幼童生的作法。1868年容闳给清廷的条陈说:“政府宜派颍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备人才。遣派之法,初次可以选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实行之。此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18718月,曾国藩和李鸿章就遣派幼童留学生事联合上奏,提出具体章程,其中包括:在上海设留学出洋局,派专人负责,挑选出洋幼童先在该局进行训练,准备出国。幼童年龄在十二、三岁左右,计划先派120名,分四年派出,留学期限15年。18722月,曾、李再次上奏,确定了出洋局的负责人,陈兰彬任委员,容闳任副委员。此前,为了做好出国前的准备,1871年在上海设立了出洋预备学校,第一年留美幼童在学校接受半年左右的培训,学习一些简单的英文、中文以及基础知识。以后各生接受一年的培训,学校管理极其严格。第一批30名幼童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于18726月赴美留学。所派学生年龄从10岁到15岁,其中有詹天佑13岁、和梁敦彦15岁。设立游美学务处和筹建游美肄业馆均应仿效了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

二、游美肄业馆时期的学制

按中美约定,1909年应派出第一批留学生,710日朝廷批准《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因美国大学秋季开学,外务部调整了《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中的办法,第一批学生考录后直接赴美留学。9月举行第一批留美考试,共有600余高等学堂的学生和大学生报考,最后,仅47人通过考试。原计划招100人,此次录取尚未达到计划的一半,因而外务部和学部必须考虑加大培训力度。1909928日外务部、学部上奏,申请将内务府所经管的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025日游美学务处会办范源濂等人与内务府所派人员交接清华园。此后游美肄业馆建设工程开工。

19103月游美学务处呈文外务部,提出考选留美学生办法及游美肄业馆的开办计划。呈文提出肄业馆学额扩充至400名。“本年考取诸生拟一律先令入馆,视其学力高下编归高等、初等两科,分班教授。入馆三个月后,举行甄别,除择取学行尤为优美者遣派游学外,其有实难造就者,则令退学,考试及格者,仍行留馆,以宏作育。”呈文声明肄业馆扩大招生名额,分初等科和高等科,各修业四年,基本上确定了办学规模和学制。高等科收第一格学生,年龄16-20虚岁,初等科收第二格学生,年龄12-15虚岁。因肄业馆建设未能如期竣工,招生和开学计划不得不推迟。

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小学堂分两等,初等小学堂,学制5年,招7虚岁儿童入学,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或12-15岁同等学历儿童入学。普通中学堂,学制5年,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或16-19岁同等学历少年入学。另外,此前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中学堂学制为4年。应该说,本次游美肄业馆招生,从学生年龄上说,初等科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及高等小学堂在校生,高等科招生与中学堂招生相同。肄业馆学制也与之对应,即初等科对应高等小学堂,高等科对应普通中学堂。高等科的四年学制,或许因当时国内的私立和教会学校,中学堂大多实行四年制。

另外,因肄业馆为留美预备学校,学制及课程方面自应参照美国的情况。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各州中小学学制并不统一。小学有九年、八年、七年制,中学有三年制和四年制,所以,就构成了九四制、八四制、七四制、九三制等学制。美国教育协会于1908年建议小学修业六年,中学修业六年。中学再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三年,这就是后来实行的六三三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有个别州采纳这个建议。美国儿童6岁入小学,按九四学制,19岁中学毕业后入大学。可以认为,游美肄业馆的初等科四年和高等科各四年的学制的制定,参考了中美两国的学制,初等科与高等小学堂相当,高等科与美国四年制中学相当。

三、清华学堂时期的学制

191012月游美学务处呈外务部、学部,提出:将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该馆“学额推广至500名”;“该馆高等、初等两科各设四年级,并于高等科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课程办理,庶将来派遣各生,分入美国大学或直入大学研究科”。 “未经派往各生,在馆毕业,亦得各具专门之学,成材尤属较多。”呈文中对学堂的办学目标提出了较高的水准,即高等科毕业生应达到大学预科或本科毕业生的水平。19111月学部批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为与普通中学堂相一致,学部要求将初等科改称中等科。从游美学务处呈文和学部批文可以看出,清华学堂比之游美肄业馆的程度提升了,即中等科相当于普通中学堂,高等科相当于高等学堂。

19112月,清华学堂在北京招考中等科学生。尽管招生告示称第二格学生的年龄为12-15虚岁(按1910年计,应招1896-1899出生的学生),但报名时隐瞒年龄是普遍的,如孙克基1892年生,虚岁19岁,汤用彤1893年生,虚岁18岁,程树仁,1895年生,虚岁16岁。用同一套试卷招考四个年级的学生,年龄低的学生自然吃亏,无法与年长几岁的考生竞争,也就说本年所招中等科学生年龄偏大24岁。另外,各省咨送的学生也有不少超龄生,如吴宓,1894年生,参加1910年陕西选拔考试时将年岁改为15虚岁。单从年龄上说,当年所招中等科的学生大多与普通中学堂在校生相当。就文化程度讲,一些考入中等科的学生,不乏毕业于中学和高等学堂学生者,文化程度也就更高。而高等科学生为上年留美考试的备取生,不少是高等学堂毕业生和大学生。

19112月制定的学堂章程上,课程参照美国中学以上程度设置,并计划为有意高深研究的学生计划开设专门班,但未提学生到美后直接进研究科,只说进入美国大学或专门学校。《清华学堂章程》规定:学堂“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学程“设高等中等两科”,“两科八年通修功课以学分计”;高等科“以美国大学及专门学堂为标准”,“中等科为高等科之预备 ”;“入学年龄,高等科在十六以上二十以下,中等科在十二以上十五以下”;学堂学科分10类:哲学教育、本国文学、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史学政治、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动植生理、地文地质、体育手工。

19113月清华学堂开学,学堂采用了选课制,学生没有固定的年级,课程安排打破中等高等科的界限,按各个学科课程的深浅程度分成级别,同时依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安排在相应的级别就读。对于通修的十类课程,按课程的难易程度,确定了八个级别,对应中等科至高等科的8个年级。通过对学生测试,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安排相应难度的课程。这样做可以使同一级别的学生程度相近,便于教学。同时,对于优秀学生可读较高级别的课程,并提前结业。但这个方法只实行了三个月。

暑假后,19118月,学堂调整学制,实行年级制。9月发布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中等科毕业年限原定四年,今改五年,高等科毕业年限原定四年,今改三年,正与部定中学堂暨高等学堂毕业年限相符。”此次修改学制的另一目的是保证未被高等科录取的中等科毕业生可获得中学堂的毕业文凭,未能通过留美考试的高等科毕业生可获得高等学堂毕业文凭,以便毕业学生就业。新章程确定中等科科目有修身、国文、英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历史、外国地理、博物、物理、化学、地文地质、手工、图画、体操。高等科科目有修身、国文、英文、世界历史、美国史、高等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物学、法文或德文、拉丁文、手工、图画、体操。

当时的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各省设高等学堂,在京师大学堂设大学预科。改制后,清华学堂与学部所定学制相统一,成为两等学堂,中等科相当于普通中学堂,高等科相当于高等学堂。

四、清华学校时期的学制

民国成立后,教育部令学堂改称学校。191210月清华学校呈文外交部,正式改名清华学校。此后,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四年制初等小学校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入三年制高等小学校,高小毕业后入四年制中学校,中学校毕业后入四年制专门学校,或者入大学,大学预科三年,本科三至四年。

19136月清华学校制订《北京清华学校简章》,参照民国新学制,实行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的学制。中等科与中学校相当,高等科则对应于专门学校。对于高等科,简章规定,“高等科分文、实两科,而两科之中,各有必修科及选科”。简章分别列出了文科必修科、文科选科、实科必修科、实科选科的课目表。但是,高中两科总计八年之中,前五年或六年所传授的几乎全部是中学程度的课目,后两年或三年才安排大学的一些基本课目。毕业生留美,几乎全都做插班生,一般插入大学二、三年级,读两三年毕业后,再读二、三年的研究生课程。从这样的实际情况看,清华学校的高等科,前两年学习中学课程,后两年学习大学课程,与美国当时刚刚兴起的初级学院相近。

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 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1902年,伊利诺依州的乔利埃特地区中学在哈珀的倡导和直接帮助下,将中学学制向上延伸,开设了13年级和14年级课程,实际上它成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可以说,初级学院是把大学一、二年级课程和中学最高年级课程结合构成的教育段落。到1904年,美国全国也仅有6所公立初级学院和18所私立初级学院。1920年代美国的初级学院才得到快速发展,有的是中学向上增延二年而成,有的是原有大学集中精力发展最初二年级和停办最后二年级而成,有的则是新设的学校。这样,初级学院有的四年制、有的二年制,还有少数是把中学末一年和大学初二年合为三年制学院。尽管初级学院形成方式多有不同,但是大多包含中学高年级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是一种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形式。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学制虽有调整,但总体上说,一直是八年学制。高等科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的初等学院类似,应该看成是一种巧合,因为当时美国的初等学院还属凤毛麟角,对清华的办学应无影响。清华学制的变更更多是基于本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

1914年起清华学校开始计划筹办大学,6月,校长周诒春请美国建筑师墨菲规划校园,设计任务包括:1)现有建筑的汇总;2)学校未来的规划;3)四大建筑(即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的规划位置和建筑设计。10月,墨菲为清华学校制订了一个校园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一个校园中布置两个学校,8年制的留美预备学校和4年制的综合大学。该规划以工字厅为中心,东部为留美预备学校,后来基本按规划完成。西部为大学校园,以近春园为中心,建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体育馆、运动场及可容4000人的礼堂。后来,西部的大学校园规划未能实现。

19167月校长周诒春给外交部呈文《逐渐扩充学程预备设立大学》。呈文认为,清华学校有良好的基地,充足的经费,为图久远计,将清华“逐年扩充至大学程度”,是学校今后发展上的“当务之急”。19201月校长张煜全向外交部呈报筹设大学的工作计划,计划停办中等科,“而以办中等科之力量与经费,改办大学”,并附《大学筹备委员会预定报告大旨》。19213月清华学校决定设大学部,从1921年秋起,高等科改三年制,高等科四年级改为大学一年级。大学部分文、实两科,文科有:政治学科、社会学科、经济学科、银行学科等;实科有:医学预备科、农林科及工程科。1922年秋停招中等科一年级学生。1924年秋,停招高等科学生。1925年秋清华学校设有旧制部(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研究院。旧制部即原高等科和旧大学部,有高一、高二、高三、大一共四届学生,到1929年夏旧制部终结。大学部和研究院于1925年夏招收第一届大学生生和研究院学生,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计划得以落实。

五、结语

在庚款兴学计划落实之初,因梁敦彦的“幼童留美”情结,主张派幼童生,并把出国培训的期限定在一年之内。由于第一批直接留美生招生的困难,遂决定肄业馆学制八年。初等科招初等小学毕业生,学制等同高等小学堂。高等科以美国中学为参照,定四年学制。清华学堂春夏两次招录学生,文化程度和年龄均高于原有计划,因而学校的程度也就提高了,中等科与中学堂相当,定学制五年,高等科与高等学堂相当,定学制三年。民国成立后,清华学校依照新学制,中等科四年制,与中学相对应;高等科四年制,与专科学校相对应。高等科毕业生留美,可直接插入美国大学的三年级。因留学期限为五年,读两年大学毕业后,可再读三年研究生课程,以获得较高学位。在改办大学的过程中,清华学校逐步停办中等科,并改高等科为三年,高等科四年级改为大学一年级,并最终改办为国立大学。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

2)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3)滕大春:《美国教育史》

4)张百熙:《张百熙集》

5)陈瑾羲:清华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溯源

6)《清华周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