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陆维钊在清华国学院的任职时间考

2010-11-30 |

○孟凡茂

先看一幅照片:

这张照片为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科(以下简称国学院)导师和助教的合影,被许多介绍清华历史的书籍、文章采用。打开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系史网页,它也出现在显著的位置上。

这张照片上前排的四位,三位导师和一位讲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李济,他们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我不想在此多说。我只想关注一下后排的三位助教,照片上标有名字,左起:章昭煌、陆维钊、梁廷灿。当时他们20多岁,站在大师们的后面,自然不会引人注意。我问题是,照片上所标注的人名正确吗?

让我们判断一下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清华国学院有四大导师,照片上没有陈寅恪。陈于19267月到清华任教。由此可以判断,此照片照于陈到校之前。从人物的服装上看,着夹衣或薄棉衣,应是在深秋或初春,即1925年秋或1926年春。又李济于1926年年初即赴山西作考古调查,照片拍摄的日期就只能是1925年的深秋了。

四大导师中王国维到校最早,1925418日住进学校西院1718号。到校之后,王先生即开始学术研究,并在暑假期间为留校同学演讲:“中国近二三十年新发现之学问”。为王国维先生选聘助教,时间也应最早。据192543日《吴宓日记》,“See Pr on As.”(访校长谈助教事),如此简略的日记,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应是为王国维和梁启超先生的助教事与校长曹云祥交换意见。聘任陆维钊作王国维先生的助教应是吴宓所推荐。

关于陆维钊,据互联网陆维钊画院网站的陆维钊简介: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1925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后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潜心中国文学研究,尤于汉魏六朝文学及清词有专攻。教学之余,于书画艺术始终孜孜以求。1960年应潘天寿院长之邀,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古典文学和书法专职教授。1963年主持创办书法篆刻专业,1979年招收国内首批书法专业研究生,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陆维钊先生晚岁书法,溶篆、隶、草于一炉,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所创结体人称“陆氏蜾扁”,在书坛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先生学问人品为后人所仰。著作有:《中国书法》、《全清词钞》、《书法述要》、《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

另有陆维钊的传记:

19257月,陆维钊顺利完成了南高师的学业,即将毕业。由于他品学兼优,受到老师吴梅(宓)的赏识。吴梅(宓)早年留学美国,是外国文学专家、《学衡》杂志主编,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部主任。他认为陆维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将其推荐给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对陆维钊也早有所了解,认为他的诗词文章很可造就,便欣然同意。对于陆维钊来说,能成为清华园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之一王国维的助教,不啻得到了最高的荣誉,自然非常高兴。清华研究院的条件非常好,四位导师都是海内名家,各有专长。陆维钊在王国维的指导下,选好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开始了紧张的研究工作。作为助教,他还要随同听课,还要进行辅导。半年下来,他跟随王国维学到了不少学问,长进了许多知识。

然好景不长,1926年初,陆维钊忽接电报,得知祖父病重,必须马上归省。他一夜未眠,经考虑再三,只得向校方请假,助教一职暂请同学赵万里代理。临别,他将工作交代给赵,并约定,待祖父病情稍有好转,他立即返回。但不久,他接到赵万里的来信,告知教职已由赵正式接替,也就是说,他已失去了清华研究院的助教职位。失去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对他来讲是终身憾事,直至晚年,每当言及此事,无不叹息再三。

此段文字不仅把吴宓错成吴梅,还把陆维钊离开清华的时间推迟了半年。从其他资料看,陆维钊于1925年(有说是1924年)于东南大学毕业,当时毕业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即便一毕业就来清华,也应该在6月中下旬了。据《吴宓日记》,1925831日,赵万里到校代理陆的职务。由此可知,在831日之前,陆维钊因祖父病,请假南归,并推荐同学赵万里代理。91日,吴宓向校长汇报赵万里代陆维钊事,并得到批准。911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有国学院教职员表,在其表后的注中说明,陆维钊请假,请赵万里(斐云)代理。另据914日《吴宓日记》,赵万里与吴宓详谈陆维钊的身世情形,吴宓遂决定永远留赵,命陆不必回清华,并认为这样的决定是做了件两全其美的事。至此,我们可以推测,陆维钊到清华学校任王国维先生的助教,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约为两个月,之后,未能再回到清华学校任职。

关于赵万里,据有关资料:

赵万里(19051980)版本学家、敦煌学家。浙江海宁人。字斐云,别署芸盦、舜盦。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 1925年任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助教。1928年到北平图书馆任中文采访组和善本考订组组长,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通讯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文献馆专门委员。1929年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后任图书馆编纂委员、购书委员会委员、善本部主任。建国后,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兼善本特藏部主任。在任职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期间,为该馆搜购流散的敦煌写卷。撰有《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校记》、《魏宗室东阳王荣与敦煌写经》等。

关于赵元任的助教,据192581日《吴宓日记》,“赵元任来,拟用其內侄为助教。逾日,决用章昭煌,企孙荐也。”84日又记,“作函致章昭煌为赵元任先生助教,月薪60元。先细陈情形,征询意见。宓函由赵寄叶企孙转交。”由此可知,章昭煌作为赵元任的助教,是叶企孙先生推荐的。此年春学校已经决定聘叶企孙先生秋季到清华任教。吴宓和叶企孙曾一同在东南大学任教,故推荐章昭煌来清华任助教。

98日吴宓在工字厅设宴招待王国维、梁启超、梁漱溟、赵元任、李济等十余人,吴宓日记注明梁廷灿和章昭煌未到。由此可知,清华国学院所聘三位导师和一位讲师,开学之前均已到校。

梁启超的助教梁廷灿,是梁启超的侄子,广东新会人,从相貌就可判断,照片所注应无误。梁廷灿于1925年春到天津,暑期回广东,本拟秋季开学时即与梁启超一起到清华就教职,因战事,梁廷灿被阻在广东。920日梁启超《与思顺等书》:“廷灿尚困在广东,不能来,种种感不便,急极”。直到19251019日梁廷灿才到清华任职。

因为李济先生参加了美国史密森研究院佛利尔艺术馆中国考古发掘队活动,所以学校只能聘其为特约讲师。也因为这个项目,他于春秋两季要从事野外考古调查,不能在校开课。19258月李济到清华,9月开学后是否立即开课尚不清楚。但李济先生于192625日至3月底去山西作考古调查,回到清华时吴宓已经辞去研究院主任之职。

根据梁廷灿先生到校的时间和李济先生于1926年春外出调查时间推测,本文开头的照片应是在192510月下旬至11月拍摄的。这样,可以肯定,照片中的人物没有陆维钊,后排中间的人是赵万里(也可依所附头像照片来比对)。这张照片在1926年刊印时就把人名标注错了,或许因为陆和赵只是助教,一直不为人所注意。为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今后刊用此照片时应予更正,即:

后排左起:章昭(明)煌、赵万里、梁廷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