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梁思永先生与昂昂溪遗址

2010-09-10 |

梁思永(1904年~1954),男,生于澳门,广东新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次子,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梁思永幼年生活在日本,1913年随全家回国,1915年考入清华留美班。在清华期间,梁思永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并与兄长梁思成积极参加文娱社会活动。1923年,梁思永从清华留美预备班毕业,考入哈佛大学,主攻考古学及人类学,经受了完全现代的考古训练。1927年,梁思永获得学士学位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攻东亚考古,获得哈佛大学研究院考古专业硕士,成为第一个受到正规现代考古学训练的中国人。1930年,梁思永学成回国,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先后负责发掘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侯家庄西北岗殷王陵、高楼庄后岗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永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作已汇编成《梁思永考古论文集》。195442日,梁思永因左肺完全失去生理功能,加之患有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昂昂溪史前遗址的发掘源于19308月,梁思永得知中东铁路俄籍雇员路卡什金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当年919日从北平出发,与助手王文林一起前往调查发掘昂昂溪遗址。梁思永此行是考古学者首次进入黑龙江地区,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性地把地层学应用于昂昂溪遗址发掘工作中,为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此次发掘共挖掘了4个沙岗,他在黑沙层发掘到陶片约200块,在第三沙岗挖掘到一座墓葬,获骨器10多件,从地面采集石器100多件、陶器1件,加上路卡什金先前采集的石器、骨器、陶片等700多件,昂昂溪共出土标本1000多件。梁思永经细致研究,撰写了5万字的论文《昂昂溪史前遗址》。

昂昂溪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发现、发掘较早,文化内容丰富,历史科学价值较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和渔猎文化的突出代表。遗址发现以来,备受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关注,俄、日、加等国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多次到这里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对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赞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昂昂溪史前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嫩江流域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确立了昂昂溪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被载入《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齐齐哈尔扬名海内外。

转自 黑龙江信息网 20109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