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回忆华罗庚在清华教学的时光

2010-06-07 |

万哲先

  今年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诞辰100周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华罗庚文集》,是对华罗庚教授最好的纪念。

  新中国成立不到半年,19503月,华罗庚教授怀着满腔爱国热情,舍弃了美国大学活跃的科研环境和优越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回到清华园执教。他这一爱国行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和清华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清华大学注册公布的课程表里就已经宣告,这学期算学系有“初等数论”和“广义矩阵论”两门课程,授课教师是华罗庚。华教授回到清华园后,很快就走上了课堂。他当时非常兴奋,教了几年外国学生,现在回来教自己国内的学生,而他们的程度又让他赞不绝口。选课的学生更是兴奋,有幸由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来给他们授课,讲课又是非常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我有幸被系里指定为“广义矩阵论”课程的助教,从而有了直接向华罗庚教授学习并在他指导下作研究的机会。“初等数论”课程的助教是迟宗陶学长。

  在“广义矩阵论”这门课的第一节上,华罗庚教授列出了这门课的提纲。他特别强调,整个讲课计划完成以后,将会给许多数学分支以崭新面貌。华罗庚的这一讲课提纲把学生过去学过的及没有学过的许多知识都用矩阵这一工具串了起来,并且指出了发展前途。学生听了,大开眼界,极受启发,获益良多。这学期华罗庚教授除开了两门课并带领学生作研究以外,还组织了算学系的综合讨论班,请校内外的教师演讲,介绍他们自己的新成果。他还参加高年级同学组织的“婴儿”讨论班,对学生鼓励并指导,他还在算学系布告牌上出算学题征解等等。清华算学系的学术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许多。

  1950年下半年,华罗庚教授已被指定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501951学年度他仍然在清华大学继续讲授“广义矩阵论”这门课。他一面讲课,一面又指导学生作研究,这样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学了作研究,收获很大。他和他的学生关于典型群方面的工作被国外专家称为中国数学五项重要成就之一。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研究工作要求很高。强调要选有意义的问题做,要有新的想法,要创造不要依样画葫芦。一旦学生有了新的想法,取得点滴成果时,他就鼓励。另一方面,他经常告诫学生,不要眼高手低,只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踏踏实实地工作,收获就会到来。

  1951年秋到1952年初,1956年秋到1957年春,他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典型群讨论班,两次讲授他在清华大学“广义矩阵论”的讲义。后来又指示我把工作继续做下去,我就根据前六章的精神,又续写了六章。由于这十二章的大部分讨论的是典型群,1963年就以“典型群”为书名出版。《典型群》这本书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培育了好几代人。原版早已绝版。曾有张家口师专的教授费心费力扫描到蜡纸上,又印了若干册。这次科学出版社将它作为《华罗庚文集》代数卷第一册重排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钟华 整理)

转自 科学时报 201063

相关新闻

  • 022017.11

    为民族贡献精神财富——写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日

    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西南联大代表的中国大学和学人依旧弦歌不辍,保存学术实力,赓续文化命脉,培养急需人才。那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252018.12

    西南联大:真实的青春记忆

    艰苦的条件反倒使工程教育获得了两个意外的好处:一是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础课的教学和教材的编撰上——因为研究无法开展;二是学校以考察工厂的方式弥补实....

  • 082022.04

    吕秋亮:七年学堂人 一生清华情

    今年是我们八字班本科毕业十周年,也是我加入学堂在线的第七年,但时至今日我都没有离开清华的感觉。一方面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发起建立的慕课平台,天然就拥有清华的基因;另一方面学堂在线也为清华提供全套的教学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了保障清华的在线教学相关活动,我仍时常进入学校,...

  • 142010.10
  • 132020.11

    华罗庚在清华的三次“破格”

    总结华罗庚在清华这5年,可以说:“华罗庚自学数学最成功的一段倒不是他在家乡的时候。在清华这个时期才是华罗庚自学最主要与最成功的一段。这几年里,他把大学....

  • 272022.11

    张祖道照片中的清华农学院故事

    最近,由清华校史馆主办的《张祖道镜头下的清华》摄影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观众们对这些反映清华园历史演变的珍贵影像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些细心的清华师生在标为《清华大学农学院》的照片前驻足,他们不仅想知道画面上的建筑究竟在哪里,也希望对历史上的清华农学院有所了解。一、清华农学院不在清华园根据照片上反映的建筑外貌分析,清华农学院的这座大楼是砖混结构,平面形状呈山字形,立面为三段式,中间部分为三层,两侧...

  • 122018.10

    间接的教学育人也是在培养人才——访谈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化工系老校友黄圣伦

    黄圣伦,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3年成为第一批学生政治辅导员。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他来到新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先后担....

  • 282022.09

    施滉:清华光荣的好儿子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大厅北壁上,嵌着一面白底金字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刻有这样的诗句: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被誉为清华光荣好儿子的雨花英烈施滉!施滉,白族,云南省洱源县人,1900年出生。17岁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24岁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东方史。27岁加入美国共产党,开始从事领导并参与一系列革命活动。30岁不畏艰险,回到祖国大...

  • 292022.06

    新清华的一代人

    我想谈谈一位已不在人世的清华老师王震寰。近三十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他,记得他呢?也许,以他的性情,也不需要为人所念。我惟有悄悄在心中回忆那些过去的图景,虽然这回忆也“笑渐不闻声渐悄”了。王震寰老师1987年的初春,因病休学的我,有幸于每周末下午,随母亲去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那有着圆形大穹顶的阶梯教室,听清华大学音乐教研室组织的教工音乐欣赏课。惊鸿一瞥,从此这些旋律深刻影响了我一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