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瑜:不做服装设计师,清华女孩开微店卖苹果

2016-01-07 | 翁书婧 |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5日 |

3年前,在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口家乡的苹果勾起了王瑜儿时的记忆,让她萌生放弃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去互联网“卖苹果”、做微商的想法。

王瑜来自山东烟台农村,是典型的考出来的好学生。高考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美院,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在外人看来,王瑜工作稳定,家庭美满。

但就在2015年,王瑜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开始创业。创业意愿来源于家乡的苹果。在王瑜看来,北京的苹果酸涩,少水分,让她这个烟台人一度觉得自己是不爱吃苹果的。直到吃到老家的苹果,“那股酸甜的口感才让我想起来,真正的苹果原来是这个味道的”。

王瑜老家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是烟台苹果的核心产区,有着“中国苹果第一镇”的美誉。这里地势属于丘陵地区,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特别适合苹果种植,特别是王瑜家果园所在的北山头村,更是因为山区昼夜温差大而增加了苹果的甜度。

家乡苹果虽好,但因为销路和渠道等原因,虽然顾客认可度高,且畅销海外,但卖不出高价,有时甚至卖不出去以至于农户亏本,王瑜希望做点什么。

从设计师转做微商,家人朋友并不看好王瑜。“有朋友说我放弃时尚行业的工作去做这么low的一行。但在我心里,我的工作是有前景的,大城市的人都要穿衣吃饭,都想要更便宜更好的,这就是我的机会。”之后她开办了“Mr.Apple果鲜森”鲜果店。

王瑜对产品的定位是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并存,这对设计师转型的她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对于她背后家乡的合作农户来说也不简单。在产品包装上,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伤,王瑜要求精包装,这在许多农户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为此王瑜只好一家一家解释,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要到位。

有一次,她特地从北京赶回来监督农户们改进包装。隆冬季节山里室外气温接近零下,她一面教农户们做包装,一面帮忙干活,“那会儿每分每秒心里都在骂自己,放着办公室不坐非要跑来受这罪”。

但在王瑜心中,自己并没有退路可走。对她而言,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责任。如今,她每天醒着的时候就盯着电脑和手机,接收订单,回访客户。她最怕的就是没有订单,“如果是我一个人的订单我就不会这么在意了,但这关系到大家的销量,我们和农户的利益是绑定的,一点懈怠不得”。

对她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客户给她好评,“有个以前的客户现在追着我买苹果,说她家宝宝只吃我家的苹果,当时我听到真是特别高兴,就像原来设计出一件衣服一样开心”。

对村里的农户来说,王瑜是他们与互联网连接的一条纽带。村里人年龄断层严重,要么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要么是在读书的孩子,中壮年很少。通过近几年观念的普及,农户们普遍对互联网有了认知,希望通过互联网来拓展销售渠道,但苦于无门路。

这一年,王瑜经常做的就是一家家解释为什么要为了一两个订单跑到镇里发货,教会农户如何使用电脑和打印机,“其实都是些简单基本的工作,但是到了农村就无比复杂”。每次出现问题,王瑜和姨夫就拉着合作的农户在家里开会,一次讨论往往要持续半天,直到所有人理解为止。在王瑜的努力下,农户们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开始理解王瑜打造品牌的理想,而不仅仅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销售平台。

王瑜把全身心都投入了进去,工作很繁重,常常一张网页设计图要改四五遍,但她觉得一切都值得,“如果说是什么支撑着我,那应该就是对家乡的感情吧”。

来到北京,王瑜更深刻地体会到家乡的美。家里的观念比较传统,结婚后,家里人一直催着王瑜买房,但是高房价让这个要求根本无法完成,“那会儿常常想着回老家算了,干吗还待在这里”。

但最终王瑜也没能回去,在她看来,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北京挣来的,她的学历、工作、家庭,甚至创业的经验,都来自于这座城市,“这里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有所得,只要想做就有机会”。

通过开办鲜果店,王瑜找到了连接北京与家乡的新方式。今后,她希望自己能把家乡苹果的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只有一步步走稳,才能越走越踏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