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创业清华人丨 关爱女性孕成!王胤:用技术改变世界

2023-03-09 | 劳泉玲 | 来源 公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2023-03-04 |

王胤,清华大学2000级电子系

2022年上半年,数字健康融资达24起,融资总金额21.3亿元。其中,定位于数字生殖健康的孕橙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活跃的融资表现反映了数字健康领域市场的方兴未艾之势,而孕橙正是浪潮中的奋楫者。

孕橙是国内数字生殖健康品牌,从女性生殖健康尤其是难孕和优孕人群切入,专注于居家自检领域的数字诊断平台和智能物联网产业化,目前已帮助数百万人成功怀孕。它的创始人兼CEO是清华大学电子系2000级校友王胤。

这是一个清华男博士做起女性生殖健康产品的故事。

初创:"用技术改变世界"

王胤在本科毕业典礼上

早在电子系就读本科时,王胤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清华是一个很有创业传统的地方,作为理工科的学子,从根本上就有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想法。”秉着突破常规、自我挑战的创业精神,王胤在博士阶段正式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选择女性健康领域,对学习物联网出身的王胤来说,既出于偶然,也是兴趣使然。在创业初期,将量化数据与医疗健康结合是那时的热门话题,“我当时就是想做医疗,因为未来真正有长久价值的公司,一定跟医疗健康有关。”在王胤看来,女性健康的概念非常有想象力,“支撑我做这件事情的力量,最重要的还是这件事的价值,以及它的社会意义。”

数字生殖健康依据的核心医疗原理是知孕法(Fertility Awareness Method),主要依据基础体温、性激素试纸、宫颈黏液等生育力指标,判断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的可能受孕时间。

如今,孕橙能做到精研智能基础体温计、智能排卵试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居家检测技术,对用户的基础体温、激素水平等体征指标进行数字化检测和大数据分析,依据智能排卵预测算法,科学找准最佳受孕窗口期,通过APP软硬件一体化联动,为备孕、避孕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实现快速怀孕、自然避孕,让女性全面了解自身的生殖健康情况。

镜头拉回到十年前,“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知孕法的概念,才知道原来女性的月经周期、孕周期,以及身体的各种情况都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个规律完全是可以量化的。如果每个女性都了解自己的规律,就有了对自己的身体和未来命运的掌控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王胤的语气中带着兴奋,“这东西原来我们都不知道,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整个中国在性教育上还没有特别重视。所以我们当时觉得,如果真的能用大数据帮助女性自然怀孕和避孕,就像发明避孕套一样,是个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事。”

起步:取经与试错

王胤获得知孕法认证照

“但是没想到这个事这么难!”王胤感叹道,作为一个男性的创业者,要做一个和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的产品,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

“我们这个事还是挺复杂的,它有硬件、有软件、有算法、有大数据,还有医疗、有认证。”其中,算法的准确度和医疗认证能力是孕橙的核心竞争力。“到现在国内也没有同类的产品能做出像我们这样的算法,真的把这个事理解那么深刻的。”为了掌握核心医疗原理和算法,王胤坚持不懈地给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授写了五六十封信,才打动了教授,从此建立起与国际顶尖专业学校的深入合作。

学习德国已有百年历史的自然孕育法,把德文翻译成中文,王胤笑称这个过程就像“唐僧取经”。完成该项目来来回回花了两三年的时间,而他自己也通过培训,成为国内乃至亚洲第一个把这套算法完全掌握明白的人。随后,王胤团队又根据中国女性的数据对算法进行迭代,为此至少投入了三四年的时间,并且仍在持续的实验和改进中。

有了想法和技术,仅仅是第一步。“从一个做技术的,怎么变成一个创业者或者一个企业家,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最难。”把ideademo做成product;再把产品变成商品,找到一条销售的通路,以及一种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每一环节都是很大的挑战。

王胤每每提及,自己的经历和《印度合伙人》的主人公Pad Man很像,有来自世俗观念的压力,也有着手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时的茫然无措。不同于在某个行业中工作多年后出来创业的人,王胤坦言自己创业之初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你懂这个技术,但是不知道怎么以产业化的方式把它做成一个产品。光是生产基础体温计,他就走了不少弯路。找到合适的加工方制作打磨、处理迭出的bug、确保批量生产的质量可靠稳定……在一步步的试错后,产品才日臻完善。

发展:合伙人与投资者

合伙人团队

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人。

王胤说自己是幸运的,能够搭建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问及个中秘诀,他谈到,首先得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需要什么样的人。王胤认为合伙人也一定要有创业精神,有持续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意愿,其次是在某些能力上与自己有一定的互补性。有了合适的人选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持之以恒,坦诚相待,就跟追女朋友是一样的。”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与合伙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共同成长,互相激励,对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都至关重要。

王胤在第五届三创大赛全球总决赛上的路演

在融资方面,王胤特别提到了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对孕橙发展的助益。孕橙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获得了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成长组十强和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天使组三等奖。在三创大赛脱颖而出的表现,让孕橙得以被更多投资人关注和认可,从而度过了融资的瓶颈期。在王胤看来,三创大赛提供了一个可信任的清华校友圈子,促成了企业和投资人双方的互信关系。与其他创业比赛相比,三创大赛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搭建了校友和地方政府对接的平台,孕橙便是借此落地浙江湖州。

展望:惠及更多女性

孕橙产品

目前,孕橙产品的用户以难孕和备孕群体为主。对于晚婚晚育的大龄群体和一些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孕橙可以在受孕窗口期缩短的情况下找准最佳受孕时间,提高她们怀孕的机率。此外,对于不方便常去医院的群体,孕橙可以实现相关身体指标的居家检测,是便捷的辅助治疗工具。

“我们帮助接近百万的人怀上了孕,收到了无数的感激,用户是真的觉得我们这个产品质量可靠,精准,专业。”谈到这,王胤充满自豪与信心,“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帮助到自己。我认为每个女性都应该学习知孕法,让知孕法惠及到每个家庭。”

王胤的这份企盼已经初见端倪。不久前,孕橙携手河南郑州医惠保,首次在全国惠民保险业务中提供女性生殖健康服务。他敏锐地意识到生育政策的开放给行业带来的信号:“这种普惠性的保险里纳入了生育的部分,我觉得这说明政策在支持,它会带来一个示范效应,让更多优秀的产品能够普及到更多的家庭。”除了极少数病理性的不孕症需要特殊治疗外,相比做试管婴儿,孕橙为解决难孕问题提供了一套更普惠的方案,这对整个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孕橙也誓必趁着这一机遇快速发展。在王胤的规划中,当务之急是要把业务范围扩大到女性激素的全过程管理,在生殖健康管理行业做到龙头位置;其次,尝试与保险业结合,通过保险在付费方面的驱动力,解决不孕不育的社会难题;进而能够走出去,为国际贡献一套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做成。”王胤将带领着孕橙继续前行,践行他的创业理想:用知识和技术、产品和服务,给女性以力量,予社会以价值。


作者 | 劳泉玲

供图 | 王胤


相关新闻

  • 13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技术、韧性和初心!王晓鲁把办公室变为梦想家

    王晓鲁,清华大学2000级能动系2020年,办公服务品牌梦想加空间与腾讯合作,在梦想加的办公室内,只要接入WiFi,登录游戏就可以享受免费游戏皮肤等特权,从而吸引了一批年轻用户。“为什么办公室里还可以打游戏?”对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来说,这个创想基于对空间的理解。在观察了无数次办公互动后,他发现,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办公室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办公地点,而是涵盖了工作、学习、社交,甚至生活等多种场景。...

  • 072020.04

    90后CEO黄耀 | 清华硕士创业AI工业视觉,梦想用技术改变世界

    “每天朝着心中的梦想一步步前进,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乐此不疲。特别是每次看到我们的技术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时,就更让我体会到了创业的真正意义。”黄耀....

  • 01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水木未来:解码生命,领航未来

    一“镜”窥未来,在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探寻生命最本质奥秘的路上,荆棘与鲜花伴生。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为冷冻电镜技术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由此,冷冻电镜这一最前沿的技术走进大众视野。水木未来,这一诞生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冷冻电镜高科技公司,在对新冠病毒的结构解析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冷冻电镜技术被更多行业伙伴认识,水木未来也在产业化路径上行稳致远。流淌清华血...

  • 082015.10

    王胤:清华工科男研发之路

    “青年,生活在这么一个推崇创新的伟大时代,就应该敢立潮头当勇士。”选择自主创业的他这样吐露创业的初衷。

  • 082015.10

    王胤:清华工科男研发之路

    “青年,生活在这么一个推崇创新的伟大时代,就应该敢立潮头当勇士。”选择自主创业的他这样吐露创业的初衷。

  • 012021.04

    清华人王朝松:举火趟路照凤凰

    1964年,18岁的王朝松从浙江义乌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光学仪器专业,是光零班这个“拼命三郎”班级中的物理、化学课代表。1970年毕业分配到江西农场,1975年调入江西山区的三线工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从技术员提拔为照相机分厂厂长。1985年,他再入清华,在全国统招中考取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两年制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后出任江光总厂厂长助理,1989年初成为总厂厂长。

  • 262021.10

    50年前,这个清华人的笑传遍世界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昂首走进阔别多年的联合国大会议会厅。经过多年的外交斗争,新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联合国内再一次响起了来自红色中国的声音。上午10点30分,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走到写着“China”的坐席前,在礼宾司长亲自为他拉开的椅子上坐下。这时有记者问:“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

  • 242016.06

    山高人为峰 攀登无止境——访首位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华人女性王雷

    她毕业于清华,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然而,她日后的人生中,最耀眼的部分却与计算机毫无关系,而是在一个计算机人几乎不会涉及的领域:登山。从2004年到201....

  • 122020.10

    黄维枢、王如璋夫妇访谈|用一生诠释清华人的风骨

    黄维枢、王如璋夫妇简介黄维枢,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江苏省南通中学,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业热工专业,后因苏联专家变故,于1957年新学期开始时转入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和王如璋学长同班。1962年毕业后被...

  • 20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纳金科技雷震:从不确定性中走出确定性

    雷震,清华大学2000级材料系创办的企业属于制造业领域,生产销售规模已过亿。但在经营过程中,雷震深刻体会到,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很多企业能陆续上市、做到全球第一,但还是有许多材料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在这个过程中,雷震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并迅速做出反应,开始了在新材料领域的十年深耕。雷震形容企业的成长是一种“螺旋式的演进”,发展到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