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二十载重返清华园有感

2007-06-25 |

“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莘莘学子,蒙上帝恩赐,得父母师长厚爱,入清华学堂。青年才俊,循“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信条,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心态,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社会栋梁与中坚。离清华园二十载而返,有感风雨之中,读书声犹在, 家事已变,国事亦迁。离国十载,更感于天下事莫大于祖国之崛起。想先总理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何等鼓舞我同学少年。看今天中国,按小平设计,已然腾飞出世。然大国崛起又岂止在数十载。崛起后还能持续多少年,更有多少事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济腾飞,要有创新力持续发展,也要有政治民主的保证。江山代有人才出,也要有法制与制度系统的完备与高效。五千年文化独树一帜,也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正所谓要构建“和谐社会”,“天下大同”。

人生“四十而不惑”。刚刚经历了生离死别。妹妹倾注于她的学生们和儿子的教育,终于倒在讲台上, 在与白血病搏斗近两年后不幸英年早逝。同学们少了一位可爱可敬的特级老师,儿子成绩优异正考大学,却失去了心爱的母亲。手足之情, 幽明两茫,“不思量,自难忘”。同系同级中也有数位出师未捷者。偶读苏轼《赤壁赋》,深感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清华人以事业为重,又有多少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而今人到中年,家庭事业重担在肩,我们的身体是否能支撑好这两片天?在为事业奋斗时,有多少时间,我们和家人其乐融融,享受了生活和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为下一代营造财富、传承精神,也要有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工作为了生活, 生活为了工作?但过度工作或劳累,不光以牺牲个人和家庭幸福乃至生命为代价,也以牺牲个人的创新能力为代价。创新力乃国家可持续发展动力。工作过的和现在工作的挪威,加拿大三家著名咨询公司都以发展创新力为本。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创新力的培养。我们不能近期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也要有后学校教育的创新力发展。

有碍创新力发展的,还有“学而优则仕”, 所以早该弃之。但在民主与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学而优而入仕者。所谓精英治国、专家治国。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时势造英雄。而今中国政治舞台,前有朱基院长为总理,现在胡锦涛学长是主席。国泰而民富,或可谓“清华之治”。清华人无不自豪。然今后的状况更有利于清华人脱颖而出吗?我们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可以使清华人,行健者,脱颖而出。我们现在还推崇“学而优则仕”,也要有用“学而优或可仕”取而代之。

创新力发展不可或缺的还有合作。开放即为合作。合作是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所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闭关锁国而误国自不必言。合作到今天, 是否已经够了? 其实到今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合作不光是学习别人的成果, 也要有在实践中的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

构筑创新力的还有团队精神与协作。近看一外国英文报纸, 有春节期间烧香者众而相拥的图片报道。不知佛祖会为众多信善者的热情高兴,还是会为众人的些许拥挤不让而心忧。怎样才能人人静静排队等候?团队精神与协作带来秩序与效率。我们要合作以促进团队之间的发展,也要有团队精神以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保证创新力发展的是民主和法制与制度体系。相对于西方,中华文化不少智慧而少民主, 不少哲学思想而少虔诚宗教。中国历史不少国富民强之时代,却陷入皇朝更迭。我们现在要有精英治国,是要发展经济,更是要建立民主和法制与制度体系, 保证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持续全面发展。则青年才俊、志士仁人最终走出随皇朝更迭而“治国平天下”的轮回。

其实,中国崛起的过程就是每个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整体创新力真正发展的过程。我能看到我们民族的智慧和那智慧摆脱束缚即将迸发的能量。

感谢, 我们相聚于中华崛起时!

黄子平(82级水利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