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忠刚:世上本没有路

2008-04-24 |

李忠刚,程32

当时还并没有觉得那么的幸运, 凭一次超常发挥的考试, 居然就获得了机会在母校结结实实地成长了五年。 毕业后顺着那股劲头, 去深圳滚打了年许, 有幸出国白天上学晚上打工, 接着在IBM干了两年,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倒也没有摔倒。 可能在深圳时受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在美国刚站稳脚步就辞了工作, 做起贸易。 几年中, 运了不少货柜的废旧金属到国内, 也算是这个行业上的始作踊者之一。不知不觉, 自己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也就还给老师了。 90年代Internet波涛汹涌, 眼看着那帮学生刚从宿舍里搬出来就上市了, 难免有些心动。 最后终于挡不住诱惑, 回到本行。 一开始踌躇满志, 颇象刚从学校毕业时的感觉, 什么雅虎雅牛, 拿出来溜溜。 浪潮上冲一回, 才发现要作个雅虫, 都不那么简单。 自己“蛙声浩荡, 原来是在井底。幸亏学校那五年中, 培养了那股子韧劲儿, 才能硬着头皮顶下来, 去逐步转型。 原来让大家走人的时候, 滋味不比别人让自己走人的时候好受。到底几年的工作也并不浪费, 既然鞋作好了, 就去找合适的脚吧。顺序不对, 也没有办法。 费了很多周折, 终于在电子政务上找到了立脚点。

令人难以置信, 在科技发达的美国, 普通的政府部门对成熟技术的应用较外面的公司滞后很多。不是人员问题, 制度使然, 公平透明未必高效, 老板多了制度细了也没水吃, 万一挑水的时候踩了哪根不该踩的草呢? 这一滞后, 给大大小小的技术咨询公司带来了机会。 对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说, 技术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政府用户建立联系和信任。 入门很难, 我们从分包开始, 03年作联邦农业部食品检验数据库的软件部分。 到05年才从Florida州政府直接承包电子法规制定和发布的项目。 州里各部门根据两院的立法制定法规 (Administrative Rules), 必须向州务卿提交草案, 发布于政府周刊(FAW), 经大众讨论, 两院法规委员会(JAPC)审批, 由州务卿立案, 在州政法规(FAC) 入册发布。 整套系统在Web实现撰写-提交-众议-批准-发布-检索等功能, 改善了本州居民参与制定和知法守法的环境。该系统于06年开始分期投入运行, 现已由州政府所有四百多部门使用, 曾两次在州务卿年会上展示, 向其他各州推广。 Montana州已于07年开始采用该系统。 我们也在将系统简化, 逐步运用于城镇法则(Ordinance)领域上。 (联邦政府是电子法规领域(eRulemaking)的原动力, 并于03年将其以电子政务的代表作为23项重大项目之一立项 (Presidential Managerial Agenda), 但国家政府结构庞大复杂, 因素繁多。 对项目的进展众说纷纭。)

在清华熏陶了五年, 潜意识里都是“求实的思想。特别是年级和班里的辅导员对自己的思想甚至性格影响深远 (现在的小学弟们思想可能比我们那个时候更活泼有个性)。 离校后, 从媒体上看到的多是奇迹故事。 早期的一火车货换飞机。 后来的, 在上海开着个餐馆, 咋就把最繁华的地段买了盖大楼。 也不是每个故事里的人都该抓起来。这不是几个兄弟养鸡养出了大名堂, 改善了大家的生活? 媒体的奇迹看多了, 甚至周围也“显出了些例子, 容易产生错觉, 好象高等教育只是个名头, 小事不想做, 脑袋削尖了一心往上去。 就出了一批“聪明人”, 壮志未酬, 脚又未踏在实地, 总是哀叹时运不济。 自己就差点成了一个例子。 回头看看, 觉得易说不易把握的重要素质就是知道如何合理的看待自己, 也就知道了如何合理的对待别人。 千里之行是为了那些可能达到的美好目标, 足下事业生活的大小事务才是于无声处的美妙之所, 远近的雷声闪电不过是用来观赏借鉴而已。 转了一圈, 终于回到母校求实耕耘之本。

平日事务繁忙, 偶尔也会驻足回眸, 回忆一下过去。觉得在清华的日子让人留恋, 老师,同学, , , 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真是一生中非常难得的时光。 借此毕业20周年的机会, 向母校献上深深的祝福 ……

(转自一九八三年级主页)

相关新闻

  • 052017.07

    李忠:我在西南联大

    李忠(曾用名李树藩),天津市人。现年97岁,党龄71年。1943 年9 月,靠自修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先修班。1944 年秋,升入西南联大政治学系学习……

  • 272022.12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李忠逝世 享年102岁

    西南联大1944级政治学系校友、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李忠,因病于2022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李忠,曾用名李树藩,天津市人,1920年9月出生。家境贫寒,自幼失学。1943年9月,靠自修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先修班,1944年秋,升入西南联大政治学系学习,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上学期间勤工俭学,兼任昆明《观察报》记者。1945年下半年,因国民党查封《观...

  • 232019.09

    中秋节前夕北大校友会看望百岁校友李忠

    9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友会原常务副会长王丽梅,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向英,校友会副秘书长郑孝云等一行看望了百岁老校友李忠。

  • 132020.08
  • 292010.09
  • 142012.11

    副会长李忠先生宣布网站开通—75周年纪念大会

    西南联大从1937年-1946年,虽然只有短短9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却是辉煌的,无可替代的。现在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校友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了,我今年已经93了....

  • 142021.12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追忆曹汛先生

    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文史学家曹汛先生于2021年12月6日驾鹤西去。消息传来,深感悲痛。曹先生是辽宁盖州人,幼时双亲亡故,家境贫寒,却能发奋苦读,于1955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61...

  • 172021.07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序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序

  • 302024.10

    黄佳琦: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寻找更多可“能”

    “认准了自己想干的事情,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获得认可的时刻。”这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2003级本、2007级博,化工)一直怀抱的信念。黄佳琦团队的研究方向是高比能电池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使电池在相同重量下,单次充电可以保存更多能量。在高比能电池研究这条路上,黄佳琦走了十多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开出繁花,也迎来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一堂重要的“启蒙课”黄...

  • 062016.12

    吴军: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来讲,最需要具有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