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杰*(1982化工)
一别二十载,两鬓霜亦染,心怀报国志,载誉母校还。2002年4月28日七七级同学毕业二十周年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我们怀着对母校的怀念,对同窗的思念,对二十年前学校生活的留恋,纷纷从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远涉重洋,相聚在清华大学——母亲的怀抱。同学们心情激动,度过了不眠之夜,畅谈阔别二十年的人生经历,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深情厚谊。
人到中年,回首往事,浮想联翩。对我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莫过于在母校度过的五个春秋。阶梯教室的专注,图书馆里的执着,水木清华的遐想,闻亭钟前的沉思,老师的教诲,主楼台阶前的誓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在宿舍里、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偶尔外出郊游的野趣,更加深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情意。每当想起这段时光,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母校变了,变得更加庄严,秀美,更具时代风韵。清华学堂、大礼堂、图书馆翠草如织,绿树成荫,风采依然。主楼更加雄伟,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建筑群从主楼两翼向南延伸,蔚为壮观。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清华园这块土地,校园之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冷清的校园,荒地上满是干枯的野草,那样的景象也是我始料不及。当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啊。
社会给不惑之年的我们这代人深深的烙印,我生于大跃进年代,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磨难。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成为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成为那个年代最幸运的一批年轻人,这次机遇也是我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点。高中毕业以后,我务过农、当过厨师、当过建筑工人,我是从一家棉纺织厂的学徒工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
我们大家都变了,变得更成熟了,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肩负着重要责任。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它可以改造人,造就我们的一生。二十年中,我的人生之旅几经变换。毕业分配到一家部级研究所工作,又先后在市科技管理部门和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九十年代初我的命运又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毕业以后,只有两年的时间在研究所从事与专业有关的研究工作,此后,就远离了自己的专业,转行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政策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人生之路是客观机遇和主观把握的结果,自身价值的体现要靠超前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走出校门,溶入社会,社会给予我们较高的期望,我们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清华大学这个闪亮的名字,是母校赋予我们每个清华学子的一份无形资产,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人们普遍认为,清华人是拔尖人才,素质高,当然水平就高。我们要无愧于清华人这个称号。为了清华的名誉,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比别人做得更好,清华这个名字是靠一代代清华学子辛勤努力而铸就。母校超凡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给我们以力量、信心和勇气,让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 作者现任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保定校友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