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克仁(1982级工物)
熊克仁,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任中船重工集团第705研究所昆明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他先后参加了多项重点型号军工产品的研制工作,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荣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七院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在某型号研制中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二等功。
2004年9月12日校党委书记陈希一行赴昆明访问705所,
陈希同志与熊克仁校友(右)合影。
我家在湖南农村(永州市道县)。1982年我考上了清华,是我们县的高考状元,这在县里影响很大,因为我是道县二中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县里老师送行的时候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
我家里兄弟四人,我排行老二,从小放过牛、砍过柴、烧过炭,父母靠工分养家,生活很困难,五年的大学生活也是家里借钱供我上的。那时的我从没出过县城,也没见过火车。我是背着棉絮来清华的,坐的是过路车,一直站到郑州。到北京后,是一位北航的学生告诉我怎么走,我才找到清华的。上午9点到北京,下午4点才到学校,住进了13号楼。
从乡下到最高学府,压力很大。外语学起来非常吃力,总担心被退学,所以我加倍努力,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中上等。
1987年毕业时,就业是双向选择的。我很想干点事,正好705所某室主任(也是1967届自动化毕业的学长)来招人。我跟他是老乡,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他们与清华有课题合作,我感到很新鲜。他对我说:“你来我们所,各研究室随便你挑!”于是我就签了协议。
来所半个月后,就接到任务,到外地从事某型产品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从1987年一直干到1991年。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到厂后我就把前面研究的资料都看了一遍。这几年时间对我成长影响很大。很快我当上了主管设计师,后来又升为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主持技术攻关工作。当时,在控制系统调试和整机联调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多次发现系统工作不稳定、控制微机死机、舵机抖动等技术问题,攻关小组经过仔细研究,绘制出了全系统地线图和信息流程图,经过分析后,发现控制系统的地线布局与走向等方面存在严重技术问题。经过多次试验和攻关,首次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中提出了“悬浮地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改进设计后彻底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型产品控制系统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悬浮地线”设计方法一直为后续产品电控系统设计所采用。
1991年后,回到昆明705所,参与另外一个型号产品的控制系统的预研和开发。1994年正式立项,任命我为主任设计师。由于该新型电控系统在我国同类产品上使用尚属首次,技术难度非常大,研制时间太紧,周期只有短短24个月,要求研制过程中不得出现任何颠覆性技术问题,必须一次成功。尽管压力很大,但在领导的信任与鼓励下,我接受了这项任务。
这两年是很辛苦的,我带着一批年轻人,攻克了无数难关。在保证总体指标要求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了任务。可以说,任何一个型号没有这个型号研制时间这么短。这个型号完成得很漂亮,在产品定型试验中,首次实现了我国同类产品试验次数合格率和项目合格率均为100%的优异成绩。该控制系统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同类产品的空白,属国内首创。该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荣获1998年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一),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排名第三)等奖项。研究所有一段时间不景气,任务不饱满,军品看不到前途。这个项目的研制成功对改变现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第一次正式主持研究项目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是对我几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同事们共同努力的回报。
几年的研究室科研工作经历,不但使我在技术上能独当一面,而且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也得到锻炼。1998年,705所昆明分部成立后没多久,所里便任命我为科技计划处处长。科技处的工作是全所科研工作的一个枢纽,全所的科研、生产、研制、成果专利、争取项目、经费分配等等,都由科技处负责。2004年调整班子,我担任昆明分部副主任,主管科研生产工作,2006年底,全面主持昆明分部行政工作。
回首毕业20年,705所伴随我一路成长。所里对我很信任,同事之间相处得也很有感情。更重要的是705所给了我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在事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取得一些成绩。母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改变了我的命运,也必将影响我的一生,我将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