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顾毓琇(1923)
编者按:
顾毓琇先生撰写纪念师友短文八篇,本刊限于篇幅,不及全载,谨选登其中《纪念几位文学朋友》于后,以飨校友。
近写纪念几位物理朋友一文,提及胡刚复、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吴健雄、王淦昌及钱三强八位。兹写此文,纪念文学朋友八位。
闻一多(1899-1946)
闻一多是新诗人、教授、著名爱国人士。清华1921级,与梁实秋及本人均为清华文学社社友。他赴美深造,原习美术,先到芝加哥,后转Colorado与梁实秋同住。实秋到哈佛,一多赴哥伦比亚大学。1925年3月28日,大波士顿中国学生会在美术剧院公演英文《琵琶记》,由本人任编导,实秋译成英文,并饰蔡中郎,特约一多由纽约到波士顿,负责布景,他设计所绘屏风,碧海红日,白鹤飞翔,鲜艳夺目。本人饰丞相,所穿蟒袍亦系一多油画所绘,在灯光下尤为美观。
1932年,一多与本人同回清华任教。因家属宿舍尚未造好,同住校外之达园。1933年秋,一多同本人的家眷,移住西院家属宿舍,两家更为接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开始。北大、清华、南开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一多回武昌,由本人介绍与郭沫若在汉口晤面。长沙临大文学院设于南岳,一多前往任教,弦歌不辍。后长沙临大迁移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一多与其他师生步行至昆明,在昆明教学至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延至1946年,复员北平及天津。1946年,一多为特务暗杀,以身殉国。《闻一多全集》由朱自清教授负责编印。一多新诗集《红烛》及《死水》影响甚大。其学术著作,具见治学谨严,创新与考证并重,可为后学模范。
朱自清(1898-1948)
朱自清教授,字佩弦。主持清华中文系有年。其散文《背影》传诵至今。本人自1932年秋返清华任教,至1938年秋离开长沙临大。胜利后曾返清华,访佩弦兄于其寓所。高风亮节,不胜敬仰。清华除“闻亭”外,尚有朱自清纪念亭。其散文《荷塘月色》为清华增光。惜近年清华注重理工,文学院尚待充实。在抗战时期,本人曾和佩弦兄《妇难为》,诗曰:
昔日曾传巧妇词,世人今叹妇难为;
典钗搜箧忧心戚,数米量盐诧价奇。
久病老翁甘绝食,号寒稚子复啼饿;
惟将十指慎见口,好睡莫醒吾爱儿。
朱教授爱护青年,提拔青年。胜利后拒绝美援,世人共钦。遗文将永为青年诵读。近朱教授百岁仙寿曾举行纪念会。
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及朱自清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本人由郑振铎、沈雁冰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本人与地山认识,乃在1923年同船赴美。上船后又蒙地山介绍与冰心女士相识。地山在燕京大学已得学士及硕士学位,赴美深造乃在纽约研究比较宗教。后到牛津大学得到B.Litt. 学位。地山出生于台湾台南,笔名“落华生”。后曾到南洋教书。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另有剧本《春桃》,近始制成电影,晚年在香港大学任教授。抗战时间,集合文艺界爱国人士,共同努力。先生对比较宗教有深入研究,兼及道藏。
回忆1923年12月底及1924年2月,地山由纽约来波士顿,同赴疗养院探冰心病。归途迷路,在风雪中几乎找不到火车站?1924年2月,收到上海出版《芝兰与茉莉》寄给地山,地山来信云:“芝兰与茉莉的是好作”,并附来《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底祖母》,后载小说月报。
抗战初期,本人曾到香港,并访地山夫妇。夫人周俟松近年在南京晤面,地山百岁诞辰,香港举行了纪念会。
冰 心(1900—1999)
1923年本人乘杰克逊总统号赴美,因此认识了燕京大学毕业的许地山和冰心女士。我们(包括地山、冰心、实秋及本人)编写《海啸》壁报,后载小说月报。冰心进入波士顿附近威尔斯来女校(Wellsley College)?双十节国庆宴会在麻省理工举行,冰心女士曾出席,但12月底,因病住疗养院,本人陪许地山曾往探视。
据冰心所著往事中,述及1923年11月26日即住圣卜生疗养院,1924年2月20日,已迁沙穰疗养院。5月19日,提及紫罗兰径。此时病已渐好,可以散步。16年后(1940),曾请写一条幅曰:“别离碎我为微尘,和爱和愁病,又把我团捏了起来,还加上一分智慧,……我起来试走,我躯体轻健,我举目四望,我眼光清澈,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感谢病和别离,二十余年来,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
1925年3月28日,大波士顿中国学生会在艺术剧院公演《琵琶记》,由本人任编导,梁实秋译成英文,并饰蔡中郎。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本人饰宰相,冰心饰宰相之女。是时本人级友吴文藻在Dartmouth College进修,特赶来观剧。
1929年,吴文藻已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返国在燕京大学任教授,与冰心女士结婚。抗战开始,文藻应聘云南大学,担任讲座教授,移家呈贡。不久,冰心当选国民参政员,文藻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1943年,本人担任赴印度文化访问团团长,文藻及吴俊升、沈宗濂为团员,并向外交部调五弟毓瑞为秘书。胜利后,朱世明将军奉派为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聘请文藻为组长。因此冰心有机会赴东京,备受日本文学界礼遇。1950年,本人夫妇搭船赴美,在横滨与文藻、冰心晤面,至1973年方得在大陆重聚。以后八次返大陆,均得晤面,惜文藻早逝。冰心为世纪老人,除《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著作外,其人格更为国人钦敬。
梁实秋(1903—1987)
闻一多、梁实秋与本人同为清华大学文学社发起人。一多、实秋皆为新诗人。本人则喜欢小说与戏剧。1923年毕业前,本人编导《张约翰》话剧,实秋及文藻分饰女主角,赵敏恒饰男主角。公演时实秋女友程季淑特来参观。1923年乘杰克逊总统号放洋,同船有许地山及冰心女士。实秋及本人同地山、冰心合编壁报,名曰《海啸》,后载小说月报。1923—1924年实秋赴Colorado College与闻一多赁屋同住。1924年毕业,由学校推荐入哈佛大学深造。1924—1925年在波士顿与本人赁屋同住,他选莎士比亚课。哈佛大学白壁德(Babitt)教授对文学批评颇有主张,实秋从之,颇有得益。1925年2月28日,波士顿公演《琵琶记》,由本人编导,实秋译成英文,并饰蔡中郎。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本人饰丞相,冰心女士饰丞相之女。闻一多、赵太侔由纽约来,协助布景及灯光。1925年秋,实秋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清华公费规定五年,但一多、实秋均感多留无益,提前回国。一多、实秋后在青岛大学担任教授。1932年,一多与本人回清华任教。实秋应北京大学聘,担任英文系主任。抗战开始,实秋曾随北京大学参加长沙临大,后当选国民参政员,随政府到重庆。迁住北碚,《雅舍小品》陆续发表。胜利后,赴台北,担任师范大学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长。从此努力《莎士比亚全集》之翻译。全集译完后,全力编写《英国文学史》历时七载有余。同时编译《英国文学选》计3卷,2623页。
在新月书店时期,实秋出版许多书籍,均能畅销,除宣扬白壁德主张外,语多精辟。但“骂人的艺术”总会得罪世人。后来《雅舍小品》炉火纯青,更上层楼。实秋从新诗人开始,成为散文名家,至于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及著作《英国文学史》及编译《英国文学选》尤见毅力,嘉惠后学。其高足余光中教授,为新诗人中有卓越成就者,尤可庆祝。实秋兄仙逝后,本人填《金缕曲》曰:
吾道斯穷耳。任飘零,西湖风范,伯鸾门第。萧散文章君独擅,梦笔苍天有意。甘寂寞,不求知己。西蜀东溟吟啸处,向人间,一洒深秋泪。轻富贵,若云水。清华水木平生志,结同心,复兴文艺,豪情堪寄。海外归来勤著作,新月青光比美。挥利剑,剖明真理。全集莎翁竣译事,拈断须,三十八年里,留典型,垂青史。
朱 湘(1904—1933)
朱湘,诗人、文学批评家,出身安徽名门,清华文学社社友。1925年3月,接朱湘自上海大学来书云:“(夏天)诗集已付印。《芝兰与茉莉》最喜描写初入校时的一段。但以为全书的两条线索,祖母之爱与夫妇之爱,一为推进的、变化的,一为固定的、如一的,在人生中虽有同等的吸力,而在小说中联合起来时渐觉不能演进一热烈的高潮。”同时致实秋书云:“前在清华,弟处半狂的状态中。如今出来一看,可谈的人实在太少了。除了几位社友,以及很少的几位文人外,简直是没有了。弟有一封公开的信致徐君志摩,已投《语丘》。信中扼要之点,即望文学丛刊能成为一兼收并蓄的大海,凡是佳章都想罗致于一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目的想必可以达到。”
1933年,闻一多及本人已搬入清华西院家属宿舍,朱湘忽然来访。本人请他住在达园我住过的房间,并关照厨师供给三餐。隔了几天,朱湘来访,示以对闻一多新诗的评价文。本人与朱湘同访一多,并示评价文稿。一多正色曰:“此文不能发表!”除非在他谢世之后。在此情形下,本人只好出面,请朱湘将此文交本人保管。抗战时,此文在教育部办公室保存,虽经轰炸而仍能在劫灰中找到。1946年一多遇难,本人在上海参加追悼会,将此文交李健吾在《文艺复兴》发表。朱湘曾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长江自沉后,已过半个世纪,近建议芜湖安徽师大在图书馆一角,制匾纪念。
钱钟书(1910—1998)
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父为名教授钱基博(字子泉),本人?实学堂(现名连元街小说,近庆百岁)国文老师。钟书家学渊源,博闻强记,清华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得B.Litt学位(与许地山相同)。著有《槐聚诗存》、《管锥编》及《围城》等,为当代杰出文学家。近以八八高龄谢世,法国总统特函唁其夫人杨绛女士。1992年及以前,本人夫妇拜访梅贻琦师母时,亦得与钟书、杨绛贤梁孟晤谈。
钟书晚年多病,寿登八八高年,但著作壮志未酬。杨绛夫人,清华英文系研究院高才生,所著《五七干校》一书,十分生动。译著亦臻上乘。近人已发起研究“钱学”。许多纪念文集亦将出版。
曹 禺(1910—1996)
曹禺,清华毕业,杰出戏剧家,原名万家宝,湖北人。曾就学南开,所著《雷雨》、《日出》、《原野》及《蜕变》等均将传世,且不断公演。抗战初期,本人与曹禺同在长沙半年。本人正编抗战剧《古城烽火》,曹禺编写《蜕变》。后同在重庆,时常见面。曹禺在国立戏剧学校任教。本人所编《古城烽火》及《岳飞》均由国立戏剧学校在重庆公演,十分成功。
曹禺在南开时即喜欢话剧,并亲自参加演出。在清华图书馆,费三年工夫,完成《雷雨》,后得演出,一鸣惊人。
本人夫妇自1973年起至1992年八次回国访问,本人至少有两次到医院探访曹禺,并晤见李玉茹夫人。《顾毓琇戏剧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曹禺写了《顾先生的戏》以代序,附录《戏剧与我》是本人所写,提及国立戏剧学校对于话剧的贡献,及余上沅校长领导有方,十分辛劳。此《戏剧选》由高崧先生负责编辑,编后记提及此书由江泽民同志题字,曹禺先生作序,因江泽民与曹禺皆与本人有师生之谊。
英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中国不能没有曹禺!
【后记】本文介绍了新诗人闻一多及朱湘,新诗人兼散文家冰心女士,小说家许地山,散文家朱自清,翻译家兼散文家梁实秋,文学家兼小说家钱钟书,戏剧家曹禺。英国出了许多诗人及小说家,但戏剧家前有莎士比亚,后有萧伯纳。莎士比亚胜过萧伯纳,因为莎士比亚是诗人兼戏剧家。
——1999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