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敏,清华大学副教授,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96年直读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名列本科生综合排名班级第一名、研究生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名,并获清华大学第三届学生十杰、清华大学第五届“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十佳优秀研究生”、科技兴化、北京市理工科优秀学生、东方通信一等奖、宝钢一等奖、宝洁一等奖、联信一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学生实验室建设贡献一等奖及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在物质极为匮乏、物价一再暴涨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人以求知若渴的执着,乐观豁达地沉湎在书山之中看世界,又走出书斋以自己的实际努力改变现状,最终作出了令后....
1995年毕业的胡岱松,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水利系统工作。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在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清华校友总会成立110周年之际,清华校友总会在梁先生故居广东江门新会敬立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石刻落成,以致敬景仰先贤,赓续传承清华校训精神。4月22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向江门市捐赠“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石刻揭幕仪式举行。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韩景阳,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范宝龙,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董吉男...
行走昆明,总能在不经意间碰到一些与西南联大有关的人和事。十月的一天上午,为了赴约见一个朋友,我来到了翠湖畔的文化巷。这里被老昆明人称作荨麻巷,后改称仓麻巷,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当时西南联大师生经常出没与活动的地方。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些著名大师如沈从文、冰心、李公朴、钱钟书、老舍、金岳霖、林徽因几乎都常来常往这一带。由于这附近还有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所在)、云南大学、昆明工学院等,文化氛围浓郁...
“希望清华学子们以学习为第一要义,注重学习态度,敏于思勤于行慎于言,重视科学问题的提炼和推演,注重学科交叉、融会贯通下苦力气,关注国际前沿,把握实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