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孙小礼:你是我心中的盐

2009-12-31 |

——写给龚育之

孙小礼(19501952数学

今年1226日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同志1952化学)诞辰80周年。本文为龚育之先生的夫人孙小礼的纪念文章,本文收入《走近龚育之》,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育之:

桌上的年历已换了两本,日历已掀过去了842页,与你离别的情景仍如昨日。2007612日上午,当护士们把你擦洗得干干净净,盖上洁白的床单,让我再看你的面容时,顿觉宽慰:你终于闭上了眼睛,安祥地平静地永远地休息了,睡着了。接着,金大夫把你的死亡证明书交给我,看到那“实足年龄”栏里的“77岁”,我心里又好一阵痛楚。当人们说“80不稀奇”的时候,你竟然没有活满78岁!我怎能不难过,怎能不自责!我常反省是在哪些环节没有把你保护好?

75日我给医院领导写了一封信:1951年至1957年,龚育之就因肾炎到北京医院治疗,先后住院六次,1958年以后病情好转并稳定。1980年起,他年年到你院体检。2000年起身体日渐多病和衰弱,直至逝世和解剖遗体。我觉得北京医院有条件把他作为一个案例加以研究和总结,为医学作贡献。我很乐意配合医院做这件事,当然这个建议只是表达了你和我以及一些朋友的心愿而已。

612日中午,我从医院回到了久未归来的家,这里已不再是我们的“两人世界”。

一些朋友怕我会孤独、寂寞,好意地劝我:想法搬个家,换个环境吧!我考虑了,我决定继续住在这里。我留恋我们经常在一起散步的院子,我留恋我们在一起生活多年的家。我要把这个家按原样维持下去,保持原有的陈设和气氛,让它依然是个学习、工作室,依然像个小图书馆,在周末它还照常是充满欢笑的家庭乐园。

细心的李慎,她一来就发现,你的遗像或大或小,或挂或摆,在家里有20张(后来我又加了5张)。这些照片使我随时随地看见你,感觉你,好似你的身影仍在陪伴着我。

8月底,傅世侠约我和北大的几位朋友一起到北欧旅游。坐在挪威的大巴上,我记起了上世纪50年代所读诗人艾青的诗句:宁愿与你相隔千山万水,也不愿与你相隔这一层薄薄的棺木。我曾把这诗句深藏心底,但愿这棺木迟迟、迟迟到来。2004年、2005年邹光华先后两次约我同去埃及和希腊旅游,你都支持我去,但要求我每天给你打电话。我做到了,在电信局办了“全球通”,天天用手机与你通话。没想到,我远游北欧时,多么想同你通话啊,却已没有可能。我终于亲身体验了一层薄薄棺木的无情。2007621日正是一具薄薄的棺木把你运往天国,只剩一小袋骨灰留在人间。

我知道你有一番告别的话还没有来得及对我说。晚上,我常祈盼你能来到我的梦中,奢望你能说点什么。你确实多次来过,冲着我笑,笑而不语,带来了我所熟悉的各种笑容:高兴的笑、满意的笑、得意的笑、等着看我又会闹出什么笑话的带点狡黠的笑。

从前,在你不能吃盐的日子里,你曾对我说:“你是我生活中的盐。”如今,在我失去了你的日子里,我要对你说:“你是我心中的盐”。这“盐”,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是精神,更是力量。

你留给我的种种事情,我需要做的种种事情, 激励着我:必须充实地、健康地、愉快地活下去。我仿佛是中学时代看过的革命战争小说《铁流》里的幸存者, 掩埋好亲人的尸体, 擦干净自己的眼泪,站立起来, 继续行进。

我陆陆续续地清理你的各种东西,从你枕边的一堆材料开始。除了2006年一些待看的《文汇读书周报》、《报刊文摘》、《作家文摘》外,就是你住院前正在看的、装在一个大纸袋里的各种下载的网上资料,有关于大饥荒年代的、有关于政治风波的……等等。你并不全信网上的诸多说法,但你很重视这一获取信息、了解民意的网络渠道。

在书桌上的小文件柜中,有你写的几张“待购书单”,我核查了,还未购到的书有:《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刘海军著)、《复旦往事》(吴中杰著)、《苏联的最后一年》(罗伊·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姚强译)。这三本书我已为你购齐,书中确实记录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啊!顺便告诉你,我学会了网上购书,这些书是从网上购来的。

在你标记“待复信件”的小抽屉里,只留下一封信,是刘立志2005822日写给你的约稿信,已无须为你代复。两年多来,他继续把《北京日报》每周一的理论版寄给我。在理论版上我看到过曾涛对你的访谈录《编毛选、邓选与起草文件的若干细节》;以《学者眼中的龚育之》为总标题的一组文章;2007年底详细报道了你的新书《独特的超越》、《“阎王殿”旧事》、《党史札记末编》和《怀念龚育之》出版座谈会;后来又有文章介绍2009年出版的《龚育之自述》,并有片断摘录。我还注意到20081110日肖枫在其文章的“作者附识”中特别指出:龚育之说“官方研究”一要有“创造性”,二要“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

200712月在腾空你在党校的办公室时,我把五个书架的书约1500册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200812月又送去了家中的《二十四史》等600余册藏书。清华正在大力发展文科和扩建图书馆,非常欢迎你作为校友赠予图书。我将继续把书一批一批地送去。

我们将你的存款与赵先生的捐款合在一起,在清华设立了龚育之励学基金,以奖励在文、理两方面都努力学习的贫困学生和在文理交融方面作出成绩的教师。20081227日举行捐赠仪式时,由我们的女儿龚明作为家属代表签订了捐赠协议书,委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对这项基金进行实际运作。捐书和捐款就算是我们对母校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20089月底,我写信给中央党校李景田常务副校长、李君如副校长和党史部柳建辉等同志,告诉他们:家里有你多年积存的各种党史资料,你曾嘱托韩钢帮助整理。整理编目之后,这些资料和有关的党史书籍就捐赠给党校的党史部,请党史部妥为保管,并使党史工作者能够充分加以利用,以发挥这些材料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党校很重视,特安排了一间工作室,2009117日马伟开车来,把家里的资料运去了。整理工作正在进行。

预定在今年12月要出版三本书:《龚育之党史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龚育之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走近龚育之》(北京出版社)。宋贵伦倡议在年底纪念你的八十诞辰时召开《龚育之学术思想座谈会》,北京市社科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正在筹备。

在忙碌这些事的同时,我断断续续地为《学习时报》所开专栏“从科学史吸取智慧”写稿。去年我写了一篇回忆《改革开放迎来了自然辩证法的春天》。最近,我完成了你曾鼓励我写的《第一届人民政协秘书处工作琐忆》。此外,我又捡起了因陪你住院而中断了的《邮票动物园》的写作,与齐欣、朱效民一起努力将书稿按期交给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此书于20089月出版了。你的老同学雷普文打电话对我说:“没想到你搞出这么一本奇书!”伯安、燕民夫妇正策划把这本趣味的科普与休闲读物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我在电脑上工作时,仍像以前那样,常播放一些你我都爱听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前不久,刘育熙送给我一盘他父亲刘北茂的名曲集,大都是二胡独奏,你一定喜欢,我一遍遍地听,有时想象着你同我一起欣赏。

20098月出现了千年不遇的天文奇景:火星与地球创有记录以来的最近距离。你对此一定感兴趣,我一连好多个晚上都在东南方的天空看到极其明亮的火星,有时也想象着你同我一起观看。

我接到过一些人寄给你的信:有某青年要报考你的研究生,有某青年要请你审阅文章,有某作者向你赠书……我接到过一些找你的电话:河南一家杂志向你约稿,南京电视台约你采访……十几天前,从广西来一长途电话:邀请你作为参加“百色起义”的龚饮冰的后代出席 “百色起义”八十周年纪念会。这些,都使我感觉你并未离世啊,人们还在继续与你联系。

我每次去八宝山,几乎都给你带书去,包括科学出版社新近重印的你们好几人合译的N·维纳的《控制论》第二版(译者署名为郝季仁)。

书是你的酷爱,我会不断地给你送书,让你永远安卧在书丛之中!

你的实足年龄77岁的小礼

2009年国庆节夜

转自 《科学时报》 20091217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22009.01
  • 192022.09

    清华海归博士孙夕庆:“我心中有一束光”

    “阳光是世间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自然光。虽然现在人们可以设计出类似自然阳光的电光源,但是仍然没有一种电光源,可以完全模拟出自然阳光的这种全谱变化。“创业之初我就为自己设计了‘做世界上最好的光’的‘三部曲’规划:绿色之光、智慧之光和生命之光。”日前,在位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帕兰斯光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孙夕庆(1982级无线电)向记者讲起自己研发光产品的“初心”,讲...

  • 102016.03

    我心中的清华

    清华的名字,是随着中考而逐渐变得清晰。在高中语文课上,班主任王文元老师用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我心中的清华,就是那宁静而独处的自然世....

  • 062013.05

    我心中的碑——傅一

    傅一: (一)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文从字顺,情真意切,把吴达志和他的艺术才华、 功底全写出来了了。 ....

  • 152012.03

    李仙根:承宪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李仙根(1955水利) 承宪康永远活在我心中,为什么?因为他品德高尚使我折服,他的作为使我感动。

  • 232011.08
  • 172021.06

    我心中永远的清华

    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能在清华大学读书。几乎所有能考上清华大学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我们这一届最幸运,因为我们是“文革”以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1977级。

  • 012020.09

    女儿心中的父亲

    许少鸿(1921-2010),福建龙海人,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发光物理、材料、器件的研究及应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在西南联大、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应用...

  • 132023.04

    卅年翰墨愈精神——我和我们心中的罗荣渠教授

    学人小传罗荣渠,1927年出生,1996年去世,四川荣县人。历史学家。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到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工作,1956年回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会长等。著有《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美洲史论》等,主要成果收于《罗荣渠文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