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有三宝

2011-07-27 |

──《世纪清华(之四)》序

顾秉林(1970工物)

1998至2001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纪清华》先后出版了三辑。今天,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世纪清华(之四)》与大家见面了,诚为可喜可贺!如果说之前三辑的“世纪”二字更多是指新的21世纪,那么这一辑的“世纪”则无疑是体现出清华已经走过的百年历程。本辑共选编历届校友文章80篇,在体例上与前三辑相同,仍然按朱镕基学长在建校80周年时为母校题写的四句话为纲编排,即“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作为在清华学习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一位清华人,在看罢这辑《世纪清华》的文章后,我不禁又想到了那句话,就是清华有“三宝”:校训、校园和校友。这三样东西每一所大学都会有,但清华的这三样却更加为人称道,并对清华和清华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先说校训。大学皆有其校训,如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真理与光明”,麻省理工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简洁明了,散发着理性和知识的光芒。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广受称颂,曾在媒体组织的公众评选中,名列“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之首。这八个字源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所作的演讲,而为清华人所熟知和喜爱。与世界名校相比,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更注重对人格的期许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一代代清华人在校训的激励下,奋发有为,争做栋梁,为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科技进步奉献才智。可以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广大清华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清华人共同的人生写照。

再说校园。清华校园风物之优美历来享有盛誉。“寒裳顺兰芷,水木湛清华”,是何等钟灵毓秀之地!更有众多中西古今建筑点缀其间,风格多样却又圆融和谐。2010年3月,国际著名的《福布斯》杂志评选出14所“全球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成为唯一上榜的亚洲大学。清华园不仅风景优美,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根据苗日新先生的考证,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诞生地”,也是中国人“放眼看世界”和中西融会的发源荟萃之所,“是三百年前中国的文化圣地”。清华自建校始即在清华园,除抗日战争时期曾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短暂南迁合办西南联合大学外,校址百年来未曾变化。一代代清华人在清华园的风物和历史长河中徜徉成长,即使在离开清华园之后,大家也始终牵挂和热爱这里,把清华园视为永远的精神家园。

最后说校友。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大学的成就与声誉归根到底是由一代代清华校友铸就的。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说,“伟大的校友,才能成就伟大的母校”。一百年来,清华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这是清华的荣誉,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难能可贵的是,清华校友群体在百年风雨中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校友总会把它归纳为“爱国奉献、爱校感恩和团结互助”。清华校友的凝聚力在社会上是出名的。世界著名大学排名指标中,有一项是“校友捐赠比例和数量”。清华的捐款校友占校友总数的比例在2009年底达到25%,与美国第25位左右的大学相当,在国内高校遥遥领先。杨振宁先生说,“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名校,清华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最深,清华的校友凝聚力最强。我为自己在清华受到的早期教育感到自豪。”这样的校友群体,不仅为母校的声誉增辉,还通过回报母校、回馈社会等方式,有力支持了母校的发展,成为清华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百年校庆是清华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面向新的百年,我们要真正用好清华“三宝”,继续弘扬校训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校友的积极性,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以服务民族复兴、造福人类社会为目标,力争再铸新百年的辉煌。

2011年3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