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显艳:敬畏与担当

2012-12-12 |

——写在莫言获诺奖之际

刘显艳(2000继教学院)

1210日,莫言,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在世人的瞩目下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幕,不光他个人觉得像个童话,许多人都觉得像个童话,但那的确是个事实。

随同莫言就座在颁奖大厅的,除了他的妻子与女儿,还有一位众人忽略的人物,那就是他母亲。他母亲不是已经不在了吗?没有,母亲在莫言的心中。她的脚步甚至早于莫言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她就是莫言的文学母亲。

莫言的生身母亲以质朴和善良将他交给了文学母亲。自此,莫言怀着敬畏母亲的心担当起一个儿子的责任,终于以他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为母亲缝制一件中式对襟棉袄,在2012年的冬季将母亲引进了世界文学的至高殿堂。世人从他意味深长的演讲辞中听出了他对母亲的深情与虔诚,从那掷地有声的颁奖词中读到了她对母亲的责任与诠释——这正是母亲的培育和希冀。

母亲始终善良。她生在何时,七月流火还是八月未央?出自何地,在河之洲还是宛丘之下?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她为游子缝衣,引窦娥申冤,替才子执柳,与诗仙对酒,听弄玉吹箫,惜黛玉葬花,陪易安解愁,问东坡谪居,送好汉上梁山,领高僧取真经,看桃园结义出英雄,颂四世同堂争国格。她甘于陋巷的箪食豆羹,耻于朱门的酒肉高朋。她浔阳江头夜送客,她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善良的母亲,如花美眷一般走来,越发地风韵,越发地慈爱,亦越发地坚韧。

母亲始终沉默。她以几千年流传的文字与音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她为弱者寻乐土,为寒士祈广厦,妇孺贫弱是她最深的牵挂。她曾目睹诗书就火儒生入坑,也曾饮恨清风灭口石碑残杰,历经苦难却绵绵不绝。她曾被挟持,引屈子吟离骚投河舍予含冤屈沉湖----忠良以生命捍卫母亲的尊严;她也曾被亵渎,见幽灵在墓穴里游荡鬼怪在巷道间出没----不肖以金钱度量母亲的身段。然而,她一直朝着正义的方向,隐忍而不舍,如莫言的小脚母亲,多收一毛钱就足以让她羞愧。

母亲始终给予。她任由儿女描摹,桃红柳绿,银盘青螺;她听凭儿女差遣,从乌衣巷口,到故垒西边;她用疏梅筛月影,又请东风放纸鸢;她白帝朝发风雪夜归,她羽扇纶巾大浪淘沙。她是儿女想要的一切,儿女所付不过一份纸墨。正如当掉首饰买书送儿远行,母亲授儿子以衣钵更授予衣食之道理,有母亲对乞丐对仇人的穷不移善仇不相煎,才有莫言的富不离乡贵不弃田。

几千年的躬耕劳作,几千年的无声教诲,母亲给了儿女无尽的营养与荣耀。

对这深且厚的给予,谁还在顾念母亲的祈盼?对这长且远的沧桑,谁还在捍卫母亲的尊严?那正是儿女今天应有的敬畏与担当,像莫言站在大地上给母亲讲故事那样。

她需要儿女的秉持,因为文字记载的人与事还将滋养民族的未来;她需要儿女的坚守,因为真理需要灯塔的光亮;她需要儿女的执着,因为正义需要与邪恶较量;她更需要儿女的智慧,因为文明需要传承与荣光;她需要儿女的眼光,因为世界已经是一个村庄;她需要儿女的胸怀,因为包容是她最大的主张;她需要儿女的善德,因为仁爱是最慈悲的宽广。

让每一个文学儿女都敬畏母亲,并负起那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