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晓军:曾为系里英语“第一”

2013-08-23 |

李晓军(1979力学)

作者李晓军(前排左一)在校时与同学合影

上大学期间,我们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是邓教授。由于在纠正我们的发音方面邓老师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小和平还给邓老师起了一个外号:老么甚(英语单词机械的发音)。

邓老师治学严谨,对同学要求非常严格,但对我一直是高看一眼,不只一次在系里的其他几个班里提到我,说流五班的李晓军同学英语好。一次上课的时候,邓老师站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李晓军同学,你的英语已经远在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之上,完全可以不听我的课了。你可以利用班里上英语课的时间自修些新的东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到老师的表扬,我非常不好意思,甚至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再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我还是去了。这次邓老师看到我,迳直走到我的座位前,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我现在的课要照顾大多数,你上我的课已经没有意义了,为什么你不利用这些课时去学一些更深的东西呢?老师都这样说了,我自然不好意思再留在班里上英语课了,于是我给老师行了个礼,走出了教室。

走在校园里,我有些茫然,对老师的垂青还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走到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的专业课教科书:夏皮罗的流体力学。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毕业了。虽然我并没觉得自己的英语比同学们好多少,但是在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全局基础课通考中我还是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英语第一,物理第一,数学第二)。以至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局系统的年轻人有了英语方面的问题都爱来找我探讨。

1993年,我作为团长兼翻译带领本系统的一个代表团去美国,这一次我的英语真正派上了用场。

当时我们是从广州出境,经香港、东京到美国的圣荷塞入境。在圣荷塞入境的时候,美国的海关人员遇到了麻烦,一位女警走到我们的队列前大声的用英语说:谁可以说英语和汉语请来帮一下忙。我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马上就说我来试试。然后跟着那位女警来到了入境检查的柜台前。

很快,我就意识到我也遇到了麻烦。柜台前站着一位老者,他的汉语我几乎一句都听不懂,更要命的是,他甚至连汉字都不会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弄明白这位老者是从台湾到美国探亲的。他的全部资料都装在一个信封里。

多亏了这个信封,我终于顺利地用我并非强项的英语口语(相对于阅读和翻译)和美国入境管理部门的官员沟通,帮助那位老人得以入境。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大概是因为我帮助了他们吧,美国的官员对我们团的入境给予了很多方便,连平时不允许入境的小米都特例放行了(我们团附带了6位在美人员的家属,小米是带去给孕妇坐月子吃的)。

时至今日,毕业34年了,我的专业英语单词差不多都还给了母校。但是曾是全系英语第一的说法还是使我感到自豪。我非常感谢邓老师给我的鼓励,是他给了我自信,使我学会了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我要大声地对邓老师说,老师谢谢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