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园众多的碑文中,位于大礼堂、科学馆、清华学堂环区最南端,由1920(庚申)级捐赠的日晷上有“行胜于言”四个大字,这是老学长们对我们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瞬间一百年飞逝而过,一代代的清华学子正是这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清华人传统的科学精神和实干态度正是今日中国的必须。
我是1957年入学的,到现在是整整一个甲子,从自身经历到国家发展,和世界的变化都深刻显示出一个普遍真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二战之后,德国日本是一片废墟,廿年后经济重新恢复到世界前列,而法国意大利发展就慢多了。我到过这四个国家,深深感到人们思想、兴趣和工作态度的巨大差异。
台湾地区在蒋经国领导下,重用一批大陆去的人才,埋头苦干,大搞十大建设,把台湾迅速打造成四小龙之首。自李登辉、陈水扁上台以来搞台独,不干实事,导致经济凋敝,把一点老本都吃光了。当年台湾的外汇储备比大陆都多,现在台湾的GDP都赶不上广东省。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人们潜伏的能量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迅速改变了国家的面貌。1981年时去美国,那是从一个自行车的世界进入了汽车的世界,现在到美国旅行的人很多都有到了国内二线城市的感觉。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大家突然甩掉了近百年来落后的帽子,有我们已赶上来了的感觉。回想起年轻上学时,高喊“超英赶美”的口号,不过,当年在旧铁道旁用砖砌成的小高炉只能把好钢炼成废铁是无法赶上美国的,只有科学的精神和实干的态度才能把国家搞强搞富。
国家如此,身边小环境也是一样的道理。我是早期工物系的学生,对工物系从化学馆里很小的部分地方,发展到今天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这段历史,回顾起来有所感悟。几十年来的历届系主任对工物系的一步步发展功不可没,我尤其对金兆熊教授的工作印象深刻。我们在大学一年级时是同班学友,他说话不多,不善言辞但学习优秀。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工物系在五十年代建系以来几代人积淀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现今的集装箱检测系统,并催生了在安全防范行业内世界知名的“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造就了一批在事业发展中冲锋陷阵累建功勋的知名人士。但我从自己多年从事科研、开发和推广的体验中知道,在这五彩绚丽情景的幕后,作为组织者的系主任金兆熊的辛苦和重负。在这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有多少矛盾、冲突,在千头万绪的现实中如何把握方向,理顺关系形成最优的合力,我相信这中间的点点滴滴一定仍然深深地埋在他心灵深处。要知道在运动会多人赛艇的比赛中,人们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健壮勇猛的划手身上,却不知通常身材瘦小的舵手才是全队的灵魂和致胜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兆熊就是这样一位实干家,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动人的演说,只有不为名、不求利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不但如此,行要实现胜于言,除了实干之外,更关键的是怎样干才能有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战略思考的头脑,我很敬佩的是在当时大搞民品的潮流下,他在抓紧把技术产业化的同时,首先开办了定向班,为国家的尖端科技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技术骨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华校友在社会上也是贯彻行胜于言的榜样,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周围并带动一片,形成良好风气,做出显著的贡献。西安核仪器厂是1969年建厂的,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氛围笼罩全厂,抓“革命”最重要,业务和生产都要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建厂就抓“千台万元”,口号很鼓舞人,上级也很满意,但结果不太理想,200台表面测量仪不能很好地应用,造成浪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物系校友容铁华同志把在清华学习和教学时学到的知识和工厂的业务实践结合起来,更充分发挥实干精神,每当项目遇到困难时都能马上见到他的身影。更重要的是狠抓了两件事,首先是端正思想,树立成果才是评定技术人员业绩的标准的正气,给夸夸其谈,以及用人唯亲的陋习以重重一击;而且更组织起一批踏实肯干的队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刀牌”(就是性能和质量长期为市场认可的优秀)产品或大型综合工程项目。在他的组织推动下,工厂的业绩迅速提升,不但在国内声誉鹊起,而且赢得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都有专门的记者报道文章。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是什么使我有感而发?这是因为我深深感到在这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告别睡狮,艰难奋发崛起的关键时刻,清华大学能贡献国家的,不仅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勉自励、技术高超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行胜于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老学长们在一百年前大概就明白了这点,所以铭刻于日晷之上,谆谆教导我们要日日牢记。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心情浮躁,急于出名求富,为此不择手段,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看看网上那些牢骚满腹、指手画脚自命不凡的救世主们,实际上一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在攻击“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的人群中不乏体委的干部。你为什么不说说怎么干才好?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后英国人要借鉴中国经验,并在伦敦奥运会上立竿见影。
历数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很多人的喜爱,高考制度更是罪不可赦导致了“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诺贝尔奖?”的疑问。但是看一看八十年代恢复高考以来毕业的各种人才不正是现在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大幅增长的中流砥柱吗!?清华的毕业生在欧美名校深造时多数不也是表现优秀吗!?但是这些议论正在产生负面的效果,现在中学生选物理的越来越少,没有数理基础,怎么能培养出足够的支撑未来中国实体工业的人才?
更严重的指责直指中华文明的核心,古训“勤俭传家久”,现在不少人追求的是少劳多获,甚至梦想一夜暴富。
攻击中华文明的伦理支柱,丑化中国人性格特点在社会上现在很流行。我们的民族性确实有很多缺点,但是也应知道让别的民族羡慕的长处更多。欧美文化有很多优点,但问题也很明显。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与时俱进。现在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人学别人的糟粕比学精华要上劲得多。
中国古典哲学博大精深,多年前一群诺贝尔奖得主集体发声指出现代工业文明的严重隐患,人类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要从孔子那儿学习点智慧。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像清华人那样的科学精神和实干态度,作为年近耄耋的老校友,我衷心期望在校的年轻一代能进一步发扬“行胜于言”的清华文化传统。这些年清华的院系范围和规模都有很大扩张,希望清华的“自强厚德,行胜于言”精神能植入新来的院系之中,而不能被学术差异很大的科系所淡化。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