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谢荫明:是老师,更是榜样——忆钱逊老师

2019-08-26 | 谢荫明 |

同学唐凤英转来钱逊老师去世的信息,着实吃了一惊。好像是一惯例,我们都不愿意相信自己崇敬的人会有离去的一天,更何况今年4月,清华校庆上我们刚刚见面,之后几个同学还商量着要去向钱老师求教呢。

2019年校庆期间,1979届政治理论班部分同学返校与钱逊老师、金丽华老师、宋秦年老师团聚

1977年,初识先生时,先生年方四十有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先生江南人士,更显得年轻。记得先生是戴眼镜的,后来看到的照片均没戴,也许是我记忆有误吧。

那时清华大学没有文科院系,哲学、政治经济学、近现代史都归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我们习惯称之为政治课教研室),先生负责我们的哲学教学。哲学是我们入校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没有一本完整的哲学教材,先生和学生都是从读马克思的哲学原著开始的。至此,“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应当灭亡的”“人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等等术语、交流和争论,就伴随着我们课上课下,寝前饭后。先生总是诲人不倦地解答我们幼稚的、不讲理的问题,以后又介绍我们看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图书馆里的这本书几乎都被理论班的同学借光了。更多"时间、空间"“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矛盾统一”的概念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影响了我们的一生。记得工作后,有一次为北京历史遗址遗迹的书写前言,我就得心应手地用上了物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知识,人家说好,自己也很得意,孰知这些都是先生过去传授的。

现在回想,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选择和从事的行业众多,却没有人专攻哲学,不知为何?也许是“眼前有景写不得,崔灏题诗在前头”,先生的知识和榜样,让后学不敢企及的缘故吧!

学校毕业,大家都忙。再次注意先生的消息,是在国学大师钱穆逝世的时候。1990年夏,当时的台湾当局不允许钱穆的亲属到台奔丧,先生名列抗议的子女之中。由此,我才知道先生和大师的这层关系。

现在人们说到先生时,常常缀以“钱穆之子”,如是说法,当是敬意。但接触过程中,先生却从来未曾这样提及或示意过,其中缘故,当因被动和主动。试想,少年时就聚少离多,十五六岁时就天各一方,印象中的父亲总是严厉的。一个上进的青年,又在这政治的风波中,有几多的“波浪式”“螺旋式”的颠簸,不提也罢。当大师在大陆也被称为“大师”时,先生也已经学术卓著、著作等身了,不需添彩,何必再提。先生曾说过:人生的大方向是自己定不了的,它是由时代决定的,你永远跳不出时代的墙。所言至真!所言极是!

我们从先生父子的关系上,看到更多的是学术上的创树和成就,从大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到先生的《先秦儒学》《论语浅解》《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是国学一脉相承的研究与弘扬,他们都在“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钱逊:2010年10月22日在台北素书楼举行的纪念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逝世20年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先生辞世,学生这样妄加揣测,似乎不敬。只是想到先生的不易,意志的不移,便信马由缰了。

今年是我们从清华大学毕业40周年。当年的翩翩少年都已垂垂老矣,进入了退休的行列,人到了一定年纪,更加忆往怀旧。校庆将至,同学们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相约齐集,更要把宋秦年、钱逊、金丽华等老师请到。

本文作者谢荫明(右)与钱逊老师

先生是一个随和的人,记得建校100周年时,他就接受邀请,参加了我们班的活动。果不其然,2019年4月27日中午,先生准时和我们在清华一员工食堂相聚,并和三组的同学围坐一桌。简单寒暄之后,先生细问了我们毕业后的情况,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我坐在先生的旁边,又一次耳闻目睹了先生的学识和风采。

我说现在各方面对国学都非常重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广场还建了一座“国学馆”。先生似乎对建馆一事不甚了了,也不是特别的感兴趣。他说,现在很多小学都设了国学课,但重要的不是学,不是说的如何,形式上如何,重要的是去做。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是中华文化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习惯。

聊到国学在台湾的境地,钱穆大师的学术地位。先生很感慨地说,现在的评价和情况也不同了。没有细展开,回来后我想,台湾现在实行“去中化”,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文化传统的地位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时有同学向先生致意,因此谈话断断续续。先生说你们上学的时间太短了,老师的准备也不够,只是起了个头。你们取得的成绩,主要还是靠后来在工作中的学习。在他慈祥的目光里,我看到了一个长辈诚挚的期许的目光。

也许师生之间的畅谈让我们忘记了飞逝的时间,食堂里的服务员开始打扫卫生,噼噼啪啪,收拾旁边的桌子,脸上一副不乐意的样子,继而开始关灯。我们觉察到了,但都没有作声。先生看到了这一幕,非常气愤,他说:这是干什么?你们是学校请来的客人,怎么能这样对待客人!这是丟学校的脸!他几次要找食堂负责人,都被我们拦下了。在他和同学们的交涉下,食堂又开灯,延续了十多分钟。写到这里,我犹豫是否把这段删去,思来想去,决定保留。因为这就是我们的钱老师,一个热情、博学的谦谦君子,一个正直、严谨、疾恶如仇的猛士。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如此先生,如此榜样,日久弥新,虽久不废。

我们是钱逊老师的学生,我们幸运!我们骄傲!

2019年8月25日

————————————————————

谢荫明,1955年生。1977年入清华大学政治理论班学习。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 102020.08
  • 092023.06

    吴荫芳:怀念李卓宝老师

    《李卓宝文集》出版座谈会暨李卓宝奖学金设立仪式,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组织,于2023年4月29日举行,感谢邀请我参加并在会上发言,深切怀念李卓宝老师多年的指导帮助和致以深深地诚挚地感谢。《李卓宝文集》出版座谈会暨李卓宝奖学金设立仪式现场(2023.04.29)吴荫芳在会上发言李卓宝老师是我很敬重的前辈,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学家。她在开展学生工作,培训工农干部,加强基础课,开拓教育研究,...

  • 192020.05

    忆建管系的三位老师

    本科毕业三十年之际,写写建管的几位老师:卢谦先生、朱嬿老师和卢有杰老师。

  • 172016.03

    哭冯老师

    电子工程系七四届雷O班全体同学深切怀念冯振明老师

  • 012021.02

    纪念朱金铨老师

    今天收到讣告,朱金铨老师不幸离世,享年87岁。1996年我读大一的时候,朱金铨老师教我们“土木工程概论”。当时的我正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好几门课都学得很艰难,难得有“土木工程概论”这样科普性质的课可以喘喘气,而且朱老师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佛系。我记得当时这门课是在晚上上课,晚饭后朱老师气定神闲的给我们科普土木工程的内涵。相比起平时上课冲锋抢座位、下课冲锋去食堂,晚上冲锋抢自习教室那样的高节奏生活,...

  • 042018.04

    清明悼念李宁老师(七律一首)

    忆是荷塘夜色微,先生驾鹤叹西归。良师益友音容在,厚谊深情桃李悲。

  • 252010.03
  • 252013.02
  • 312021.08

    钟家庆老师二三事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谨以此文缅怀钟家庆老师。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3月1日,我们“6字班”学员才入校学习。当时的校领导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决定为每个班配备若干名专任教师。钟家庆老师是学校为我们班配备的数学课专任教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钟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大体上讲了讲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原则性的学习要求就下课了。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

  • 042020.07

    怀念严宝瑜老师

    严老师是我读本科时的老师。记得我们79级新生入学时,他是德语专业的领导,在新生欢迎会上,强调北大学生要学习高雅文化。他说,他曾在北大广播中听到邓丽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