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江波:和盲信保持距离,追随科学的光

2022-10-18 | 江波(1996级电子) | 来源 澎湃新闻2022-10-14 |

曾七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四次荣获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的科幻小说家江波(1996级电子)

说起科学观,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小时候读的科幻,二是在大学期间读到的科普。

我生于1978年,少年时期正好赶上了一波科幻小说的繁荣。那时候最著名的科幻作家是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等等。

他们早期的小说,带着鲜明的科普特色,围绕着特定科学主题组织故事。这在科幻小说中当然算不上最好的表达方式,但对于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这些异彩纷呈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开了一扇窗,通向神奇的世界,而那个世界居然就是我们的未来。

科学是改造世界、创造神奇的魔法棒,科学探索有着无穷的乐趣……这样的观念进入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对于科学有了一种由衷的向往之情。

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老师们问我们长大想要干什么,同学们的回答我记得不太清楚,但多是警察教师科学家之类,多有重复,我的回答则独一无二。我说我想成为宇航员,将来去开拓月球。

或许这个答案放在今天的孩子们当中平平无奇,他们眼界开阔,太空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缥缈的事物,甚至我们的宇航员已经在天上给学生们授课。然而在当年的那个小镇,绝大多数人没见过火车,几乎没有人坐过飞机,我的回答引发了教室里一阵喧哗,大概半是惊异半是可笑吧。

时至今日,成为宇航员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却转化成了我写作科幻故事的动力之一。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大概就是如此。

少年时代阅读科幻帮我打开一扇窗,到了大学,接触到的优秀科普书籍则帮助我将科学的世界观树立起来。其中,卡尔萨根的作品影响大概是最大的。

卡尔萨根有许多著作,《暗淡蓝点》是其关于外太空探索的经典之作:渺小的地球上生活着更为渺小的人类,无边无垠的宇宙,无法不令人心生敬畏。卡尔萨根在书中描述的情景、抒发的情感,直接灌入了我的心田,让我对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他的另一本书《魔鬼出没的世界》,给了我更多启发,让我意识到: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相信世界由神创造,相信魔法,相信神迹……

人作为一种演化而来的智慧生命,天性中保留着盲信的基因。科学的光火,虽然能照亮很远,却远远不足以驱散无所不在的黑暗。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问题,是一场一辈子的修行。

这样的认识时时刻刻让我警醒,让我意识到,要和盲信保持距离。

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追随科学的光,向着未知世界探索。

科学并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调整,这是科学的常态。如果要以客观真理来称呼科学,那么它永远是一种进行时,永远不绝对。唯一不变的,只有科学观念本身。

回想起来,一个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偶然。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天生的基因,遇到什么人,读了什么书,遭遇什么事,都很重要。对我来说,我很幸运在少年时代读到了优秀的科幻小说,在青年时代又能读到许多优秀的科普书。它们是引导我的智慧之光。

我写了一些科幻小说,只希望算是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能把科学的光传递给更多的人。

科学的世界观越是普及,我们的世界就理应变得更美好,没有理由反过来。

愿这世界变得更美好!

(作者江波,系科幻小说家,2003年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七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四次荣获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著有《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机器之魂》等。)



相关新闻

  • 102018.09

    江波:“设计未来”的科幻电影

    有人说,真正伟大的科幻一定和人类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能够预测未来。我们人类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著名的科幻作家,2017年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

  • 232016.09

    江波:笔耕不辍,只为科幻创作

    2003年,江波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最后的游戏》,此后一直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30余篇,60余万字。2016年,随着“银河之心第三部....

  • 192016.09

    江波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大奖

    1996级电子系无68班校友江波凭《银河之心3:逐影追光》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金奖。

  • 252019.11

    江波的《机器之门》摘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蓉城颁奖,江波《机器之门》捧走最佳长篇小说奖和10万元奖金

  • 172020.11

    江波:科幻一直是我的热爱

    二十几年间,江波创作了50余篇中短篇小说,6篇长篇小说。尽管媒体一度将江波称为“年轻的高产作家”,但江波显然对自己有着更严苛的评价尺度。

  • 132017.11

    校友江波《银河之心Ⅲ》摘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11月11日上午,2017中国科幻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在成都召开,江波的《银河之心Ⅲ•逐影追光》获本届“银河奖”最重....

  • 202021.10

    跨越“江”海,“波”澜壮阔,抒写精彩科幻|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96级校友江波

    江波,清华大学电子系1996级校友,中国科幻作家代表人物。迄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六十余篇、长篇科幻小说六本,代表作品《湿婆之舞》、《时空追缉》、《移魂有术》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重量级奖项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作品《移魂有术》被改编为电影《缉魂》,于2021年1月公映。

  • 012017.12

    江波:科幻作家,星空下的吟游诗人

    希望每一个写科幻的人,也希望我自己都始终保有那纯真的状态,就像阿瑟•克拉克刻写在墓碑上的那样:他从未长大,却从未停止成长。(He neve....

  • 262009.05

    王成波:用核磁共振“看”肺泡的科学家

    王成波,1975年出生,清华大学电机系94级(生医4班)。1999年、200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 012023.02

    谢尚然 | 做勇攀科学高峰的“追光者”

    20世纪70年代,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提出的“光镊技术”曾一度轰动学界,“以光为器,抓取微粒”的场景再一次拉近了科幻电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利用光场产生的光学力进行捕获的过程是非接触、无损伤的,并且经过数年发展,迄今可实现的操控精度可达亚纳米至皮米量级。”在此领域奋楫笃行十余年的青年学者、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谢尚然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