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古丽蓉:我的清华十年日记

2024-04-18 | 古丽蓉(1981级精仪) |

三十多年前来美国留学,想着美国物价太贵穷学生可能负担不起,我出发前在北京紧着忙,准备了从针头线脑牙膏牙刷到床单被褥外加一年四季衣装等等,塞满了行李包裏。因为没有空间,更主要是因为前途未卜怕不小心丢失,我把自己当时所有的影集所有的日记本,这些我珍贵的物品,统统留在父母的家里。

这一搁置,就是三十多年的时间。

以后每次回国到父母家,我都会在心里挣扎一下,想着是不是应该打开看看这些内容,但每次又都否定了这个想法。那个存放着我越来越记不清有什么宝贝在里面的红木箱,好像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祭坛,又神圣又神秘。

从某种意义上,它似乎也成了我的一个潘多拉盒子。

知道在清华学习的十年,年轻生命如花绽放的岁月,我目睹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事件,投入到许多有趣有益的活动,上了许多课,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实验,认识众多的人,享受过美妙的爱情,也经历了许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纠缠,失望的冲击……多少年后,我有些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那时记录和表达的一些强烈情绪。

在大礼堂前草坪上

我最终还是从爸爸妈妈家取回来我的旧影集和日记本。影集很快就翻阅完了,一阵唏嘘,-阵感叹,但毕竟我随身带了一些翻印照片,秩年毕业活动时同届其他同学们翻箱倒柜又帮着找出来不少旧照片,聊以填补空白,所以翻阅时没有什么大惊讶,倒是我的日记本让我开了眼界。

大学十年,我居然密密麻麻写了十来本近百万字的日记。

这近三、四十年,世界变化如此之大,我想现在估计再也没有人像我们那时那样,如此不懈地进行书信往来,如此执着于在纸张上记录生活经历,如此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与文字息息相通,相依为伴。

是在一个温暖的上午,阳光穿过树林静静地照在窗格上照在地板上,我心无旁骛随机选择浏览了一下我的大学日记;若干时辰后抬起眼来,看见我的圣诞蟹爪兰正浓重热烈地开着粉红的花,而铁海棠油绿的叶片间,缀满了白色花朵,圆圆的,玉一般精致灵秀,一句久违的歌词忽然间春笋般冒出头来:青春呀青春。

我和大学宿舍室友们

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我过去每日相处或擦肩而过的朋友们,在日记本中立体地浮现出来。放着三张上下铺床拥挤又温馨的大学宿舍,我们六个素不相识女孩初次的见面;挂满衣服楼道水房里的寒暄和歌声,参加和组织文学社等社团活动的奔波,周末舞会的邂逅和波折,来往接送的欢欣和惆怅……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活力,青春是自由。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满怀责任的今天看大学的生活,那时是真正的无所顾忌。父母们一定也是有种种期盼的,但我在日记里没有读到自己感受到的负担,我读到的是一大批年轻人的丰富生活,那时的无穷精力和桀骜不驯,那时的随心所欲尽情尽兴,那时的大胆探索和张扬无拘。

校河旁

我也读到一个极其敏感有着丰富想象和美好期愿的年轻女子,在广阔美丽的校园,有时深陷情感漩涡,一边沉沦一边潇洒的故事。她钟情于文学,一本又一本地买书, 一本又一本地借书,从不停止阅读和学习;她不可救药的浪漫、忍不住地写诗,用那些朦胧的语句寄托情思,或者倚靠着它们,找到片刻慰藉。

有些日记,简直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学生的日子,没有琐碎的家务,没有理财的繁庸,那时自然也没有海外旅游各种准备各种计划等,学校功课不算紧张,我们多的就是手上攥着的大把大把时间,挥霍不完的荷尔蒙和精力,面对不时撞上的一些痛苦一些孤独,面对所有成长的烦恼,于是,不安的心灵在十字路口彷徨,在纸上洋洋洒洒探讨悲伤的价值、爱情的真谛、人生的意义、前途和命运。

我一向为自己的记性感到骄傲,上学时成绩名列前茅我主要归功于好记性,复习一遍一学期内容便记得牢牢的,上考场再稍微演变发挥一下从来很少出差错,但有意思的是发现几篇日记提到的曾经还算挺有深度交往的人和事,我现在却竟然没有丝毫印象。

可见记忆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关于记忆,总体来说我比较相信现代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记忆抑制学说,我们的大脑会选择性地遗忘。我想我的大脑应该是关爱我保护我的,那就让它在时间的长河里做它的工作吧,忘掉或淡化痛苦,腾出更多的空间来记住快乐。

与同年级同学、后来的先生孙宇明(1981级汽车系)在圆明园留影

黯淡时刻的泪水日记本存不下来,参差夹在里面的是亲爱朋友精心制作的生日卡、香山的红叶、情人的诗笺、欢庆活动的请柬……多年后再见它们,真正是一切退去,唯有柔情;不自觉中,我们演绎着普希金充满哲理的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人生一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千帆过尽后,越往前走,我们越是会卸下重重世俗约束,越来越喜欢天高云淡人间清欢。而值得感恩的是,我知道这些在清华十年有意无意间书写的大学日记,会带着以往热闹升腾红尘烟火的气息,永远年轻,充盈绚烂,朋友般在我归真处等待着拥抱我,与我絮语。

曾经丰盛,岁月终于成熟,我与自己和解,我有一个叫做自己的朋友



相关新闻

  • 182017.05

    迎校庆 我记得你——纪念“1981级同学毕业30周年纪念庆典”成功举办一周年

    纪念“1981级同学毕业30周年纪念庆典”成功举办一周年

  • 102021.12

    许渊冲笔下“天才女生”张苏生的真实人生

    许渊冲先生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有“天才女生”张苏生的记述,说她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几乎所有课程考试都是最高分,使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大一英语比杨振宁还高十分……”这位姓张名苏生的女子,网上可查的信息都是和西南联大相关的,而联大毕业后的经历似泥牛入海,罕有音讯。她有着怎样的家世背景?后来的发展造诣究竟如何?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相信许多关注西南联大历史的读者会有兴趣知道...

  • 032016.06

    古丽蓉:清华女生

    你脑子里的清华女生该是什么模样?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222017.08

    古丽蓉:感恩清华文学

    1982 年和 1983 年,我担任文学社社长时,正是校园歌曲沸腾、校园新诗潮涌的年代。高年级学生们仍在书写一些复杂的感情、历史的回味,我们这拨后来者....

  • 162016.12

    古丽蓉:清华人,我们永远是朋友

    诗朗诵——为清华同学穿越大峡谷相聚賭城而作

  • 162007.10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文:阿忆 遥远的清华园在中国,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车夫小贩,"清华"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它成长的早年,它是国运衰败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一个中国人为之的动情的故事。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主持人陈晓楠:我身后这片房子是清华工字厅。它的大小房间到底有多少,谁也说...

  • 112016.04

    十年一觉清华缘

    不管是在美国读博士,还是在谷歌工作,抑或是现在回国创业,毕业十年来的成长非常得益于清华特有的互帮互助,乐于合作的精神与文化,受益于身边的清华人给予的促....

  • 012017.09

    陈行甲:从山村到清华,从官场到草根——我这三十年

    有些选择,是渐远的青春时代就注定了的。我记着幼时从地里收工回来走夜路时妈妈常教我的一句话,“往前走,别回头。”

  • 122017.10

    古丽蓉:当秋风再度吹起

    当秋风再度吹起/ 树叶落下不知去向/ 那些别离远去的人们/ 他们的灵魂却时时/ 飘来造访/ 像是问候,又像是指引/ 在我独处徘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