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国际合作之风 跨院系交流之势
10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系大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据悉,复建后的清华心理学系将利用清华的多学科优势,开创跨院系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心理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学术研究基地。复建后,心理学系规划于2009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理兼招,理科生为主;同时在清华大学选拔和培养具有跨学科创新能力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国际著名心理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彭凯平出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建后的首位系主任。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原党委书记贺美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老校友,美国加州Berkeley分校前副校长Julia Hsiao,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学与心理学组召集人林崇德,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申继亮,教育部高教司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前系主任王垒,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乐国安,国际著名华人心理学家,前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前系主任杨中芳,威盛中国芯集团总裁徐涛,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会执行董事、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王联章,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100余人参加了大会,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预示着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重生的美好未来。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主持了大会。
会上,各界嘉宾代表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系的祝愿,并对清华心理学系的发展寄予厚望。校长顾秉林在致辞中表示,心理学系的复建,既是对老清华心理学教育传统的追寻和继承,也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需要。为此,顾秉林校长对心理学系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选准方向,开展一流学术研究,使心理学科的发展,既要高水平,也要有特色;第二,以人为本,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第三,开放办学,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促进自身快速发展。他表示相信,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一定能够发扬老心理学系的优良学术传统,像扎根在清华园的银杏树一样,亘古绵长,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建之后,将秉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整合文、理、医、工、管等多学科资源,加强心理学学科建设,重点发展认知科学、临床心理学、社学心理学三个研究方向,充分发挥校内现有的心理学相关领域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吸收和招聘国内外一流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建立一支能够承担国际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跨学科的人才队伍。科研工作理论与应用并重,既发扬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既把握今天,又面向未来。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培养出很多中国心理学的领军人物。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清华学子就创办了名为《心理》的我国第一本心理学刊物;1926年,清华改办大学后不久,即成立教育心理系,1928年更名为心理学系,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心理学系之一;1932年,设立心理学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当时,心理学系已成为清华理学院的六个大系之一,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和国内心理学领域的栋梁人才。上世纪50年代,由于高校院系调整,心理学系并入北大。改革开放后,随着清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重新崛起和长足发展,清华开始逐步恢复心理学的科研、教学、和应用,生物系、医学院和信息学院等许多院系的教师,在神经科学与工程、脑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研究所和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单位在应用心理学的教育、研究和咨询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而为心理学系的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10月,清华建立教育研究室(后改为教育研究所),下设应用心理学研究室。2006年4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2007年底,在李家杰基金的支持下,成立了“李家杰精神卫生研究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从2007年底开始,清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8年5月,在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女士和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先生的捐助下成立“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推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建,同时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教学师资和科研上支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如今,凝聚着几代人努力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正式恢复建立。
复系大会后,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Seth Roberts教授做了学术报告;相关专家学者还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上积极为心理学系的发展与建设献计献策。(新闻中心 记者 顾淑霞 通讯员 廖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