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友总会看望“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院士

2010-12-27 |

1224日下午,清华校友总会理事、《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到中关村家中看望了何泽慧院士,并向何泽慧院士送上新年的祝福。已故张维、陆士嘉教授之子张克澄先生一同前往。何泽慧院士及女儿钱民协教授热情接待了孙哲主编一行。

何泽慧学长在翻阅新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

何泽慧院士191435日生于江苏苏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至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研究弹道学,首次提出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新方法,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40年代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正电子和负电子的碰撞现象,发现了正负电子能量几乎全部交换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时,与钱三强等人合作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并首先发现了铀的四分裂现象。因为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所以她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学长晚年生活幸福,二女儿钱民协教授和她一起生活,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细致入微。虽然已是96岁高龄的老人,何泽慧学长童心未泯,日常在家里的娱乐活动主要是从电脑上看女儿从同事朋友那里收集来的PPS。“我母亲尤其喜欢有色彩、带音乐的画面。这两天她刚刚看过《荷兰小镇》”,女儿钱民协教授说。

左起:张克澄、解红岩、何泽慧、孙哲、黄文辉

孙哲主编向何泽慧学长送上清华百年校庆纪念品——2011年《人文日新》挂历。何泽慧学长一页页翻看,并仔细听他讲解其中的内容。孙哲主编还将一张自己珍藏多年的、由新华社拍摄的、清华校庆时何泽慧学长在工字厅与钱伟长学长的合影照片送给何泽慧学长(孙哲主编当时在党委宣传部工作,正巧被拍摄在其中,这张照片发表在当年香港的《文汇报》上)。对不久前刚刚过世的这位清华1935级物理系学长、物理学界的老同事,何泽慧学长对着照片沉思良久。孙哲、张克澄谈起何泽慧老学长当年清华的同班同学、如今健在的还有王大珩、于光远时,何泽慧学长点头称是。

谈起母校百年校庆,大家向何泽慧学长介绍说届时将有一个法国居里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合办的展览,其中有钱三强、何泽慧学长当年在那里工作的照片时,大家热情邀何泽慧学长返校参加活动。钱民协教授高兴地说,到时我们一定争取去。(黄文辉文,解红岩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