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才工作会议后,惠州市以制定重大人才政策为突破口,迅速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我更看重的是解决研究领域的真问题,这才是科研价值所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2000级化工)说。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团队,多次获得各项奖励,38岁的张强已是国际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张强很早就下定决心研究锂电,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他又前往美国、德国完成了博士后研究。2011年,张强刚回国,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当时,学术界正寻找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体系被认为是...
在我国,对于工科教育的探讨已经持续多年。2016年,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这套基础框架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逻辑——工科教育离不开工程实践,工程人才培养更要结合时代发展。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工科不仅指专业设置中的新工科专业。伴随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要主动适应该变化对人才需求...
清华工业工程系校友会是由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友自愿联合的非营利性会员组织。
在北京市政总院大厦顶层的总工程师办公室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慈祥而专注的工程师。他和很多清华毕业的优秀校友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几十年如....
行走昆明,总能在不经意间碰到一些与西南联大有关的人和事。十月的一天上午,为了赴约见一个朋友,我来到了翠湖畔的文化巷。这里被老昆明人称作荨麻巷,后改称仓麻巷,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当时西南联大师生经常出没与活动的地方。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些著名大师如沈从文、冰心、李公朴、钱钟书、老舍、金岳霖、林徽因几乎都常来常往这一带。由于这附近还有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所在)、云南大学、昆明工学院等,文化氛围浓郁...
清华校友总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会(简称清华校友总会生医工程学院分会,以下简称“生医工程学院分会”)的宗旨是加强国内外清华生医工程学院校友之间、校友与学院之间的联系,服务广大生医工程学院校友的成长,发扬清华大学和生医工程学院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清华大学和生医工程学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作贡献。生医工程学院分会经清华校友总会第九届理事会2024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批准成立,成立大会于2024年11月16日召开,选举...
李源潮提出青年学生要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出席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
李鹗鼎,1918年3月15日出生于北京,2001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李鹗鼎1936年9月考上了清华大学土木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土木系。曾任清华大学昆明水工试验室助理研究员。之后,他在云南螳螂川水力发电工程处担任工程员、助理工程师。1943年6月前往英国伦敦威廉哈诺工程顾问公司进修,在那里,他系统地研究并掌握了西方先进国家利用水电资源的理论和技术,1946年回国。曾任资源委员会四川长寿...
奥斯汀校友会协助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举办人才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