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震灾难毁家园 清华学子志更坚

2008-12-03 |

本文作者韩成刚,清华大学04EMBA,现任都江堰市崇义镇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转瞬间,清华毕业已多年,时时忆起清华园里生活学习的时光,总会记起那些熟悉的身影。这些年在工作岗位上,我总是把在清华园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岗位上。当工作处于艰难境地时,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时时激励着我,“行胜于言”的清华精髓,时时提醒我在工作中不忘务实的精神。

一、强烈地震灾难使我镇损失惨重

我工作的崇义镇是个美丽的地方,它位于成都平原西陲,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东大门,东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25公里,西距都江堰市城区12公里。崇义镇与聚源镇接壤,离汶川映秀镇仅有四十公里

2008512下午,我正驱车前往都江堰市柳街镇参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沿途风景优美,一行行道旁树绿色正浓,一波波麦浪随风轻荡。1428分,平稳行驶的汽车突然剧烈颠簸起来,车出了故障!司机和我意识到。紧急停车,车还在晃动!赶紧下车!眼前一幕让人惊悚:大地在颤抖、在轰鸣,农房围墙轰然倒地,路旁树木在惊慌摇摆……

“地震!”我清醒地意识到了。

我感到了灾难来临!

崇义镇怎样了?通讯中断了。

急令司机调头返回镇政府!沿途所见让人揪心:昏黄的苍穹下,一幢幢垮塌的房屋上空还弥漫着烟尘,惊恐的人们四处奔跑,撕心裂肺的呼唤声不绝于耳……

崇义四万四千多父老乡亲怎么样了?中小学、医院怎样了?坐在车上,我牵挂着。十多分钟的车程是如此的漫长!作为镇党委一把手,回到政府后我该做些什么?我思索着。当看到机关人员们撤到了安全地带后用一双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我时,我第一次感到肩上的担子,竟然是如此的沉重!

灾难当头,更加唤起了我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冷静、沉着代替了恐慌、忙乱!

灾难来临,在镇政府,党委班子迅速成立了我为总指挥,杨波镇长为副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迅速将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分成四个组,布置任务,作出分工,迅速查明我镇受灾情况,为下一步及时、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全镇抗震救灾工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此次灾难发生汶川映秀镇,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那里。强烈的地震波冲击着都江堰市,给我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我镇遇难61人,失踪7人,受伤61人(重伤33人)。农房倒塌403栋,2013间,36234平方米,涉及受灾人数4031409人;农房受损70467间,1268406平方米,涉及受灾人数1357242846人。据初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在11个亿以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被阻止。地震发生后,崇义全镇企业受灾103家,其中21家停产,83家减产。辖区内6所学校、两家医院损失惨重,教育、医疗设备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需重建面积达到17316平方米。正常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乱。全镇供电线路、自来水管网、电信通讯、天然气管均遭到严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堰渠等也受损严重。

二、抗震救灾,刻不容缓

面对如此灾难,我心情沉重。作为地方官员,在灾难面前,是激流中的砥柱,是全镇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依靠。全镇人民在看着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在看着我。

地震改变山河面貌、摧残生灵,但它压不垮我们的顽强意志,摧不毁我镇人民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行胜于言”的务实精神,才显得如此淋漓尽致。它成了我的处世哲学,时时激励着我。它更在在大灾难面前,在抗震救灾中铸就了坚强不屈,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保证,这也正是清华精神的践行。

512”特大地震灾害中,因地质特殊原因,我镇受灾较轻。在第一时间里,我快速调整工作思路,明白自己应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身先士卒,不畏艰险,靠前指挥,组织群众,全力以赴,才能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我号召全镇人民发扬“轻灾支援重灾”的精神,积极协助重灾乡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将受灾的“边缘地”变成了救灾的“最前沿”。

我亲自挂帅,“三路并进”开展人员营救。

在确认我镇受灾较轻,聚源中学大量师生被埋的情况后,我当即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奔赴聚源中学实施救援。考虑到救援现场奇缺救援人员、后勤保障物资和医疗救助条件,我立即将8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抢挖被埋的聚源中学师生。第二组负责到外县购买水、方便面和面包等生活物资火速送往聚源中学。第三组负责到镇卫生院进行组织协调,确保从聚源运回的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

灾情就是命令,分工明确后,我亲自带队飞速赶往聚源中学。一场与死神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险救人的战斗迅速展开。没有工具,我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用双手在废墟中不停的挖。天上下起了细雨,浸湿了废墟,手指磨出了血,却丝毫没有退却,仍然不停地翻残壁,捡断砖。下面有微弱的生命在呼唤啊!我明白时间就是希望,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从512下午513日凌晨,我镇救援队共从聚源中学废墟中营救出学生3人,挖出遇难学生遗体16具。妥善救治伤员60余人,并组织汽车30余辆,将全部伤员转至成都市医院。同时,购买价值3万余元的矿泉水、方便面等无偿提供给聚源中学的救灾人员和遇难学生家长。

精心组织,打响抗震救灾“人民战争”。

组织全镇的人民支援重灾乡镇的抗震救灾。我带领部分武警、民兵到向峨进行大营救。我意识到,只靠两百余名机关干部和应急民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我镇群众一起来开展一场抗震救灾“人民战争”。 515,在我的倡议下,崇义镇通过镇政府组织和自发组织两种方式,共组建村级抗震救灾服务队15支,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50余支,营救被困群众、拆除危楼、清理废墟、转运救灾物资和帐篷搭建,为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送饭送菜。先后到过聚源中学、向峨乡、四川农校都江堰分部、都江堰市西川市场、玉带桥街、观凤楼街、商业街、荷花池市场、海蓉药业和中山路等地参加救灾工作,共救出伤员19人,挖掘出遇难者遗体37具。

灾难见证精神,一方面自救,一方面帮助重灾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我们在灾难中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三、生产自救,民生更为重要

地震后,我意识到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难,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全国人民的强力支援,我们在灾难中顽强地站了起来,我们要不屈不挠,生产自救。

地震导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险情不断,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再遭受到次生灾害的伤害,我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组织人员全面排查各村、企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并排除全镇的多处险情,成功排除了天然气管道爆裂、茅草堰电站和四斗渠溃堤、水塔断裂等多处安全隐患给人民造成的威胁。

地震灾害发生后,整个崇义镇全线断电。崇德社区、各机关单位和崇义村3个组的日用供水中断,5300多人的饮用水也只能靠捐赠的矿泉水维持。必须尽快恢复供电、供水,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在我们的努力下,14日,我镇自来水厂恢复供水。515,我镇政府、水厂、医院恢复供电。518,全镇恢复供电。全镇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水、电、气、光纤、电话的恢复工作,及时恢复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为灾民安抚和过渡安置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为了让受灾群众能有一个较安全的住宿环境,我们协调组织了驻镇济南铁军搭建帐篷近400顶,解决了村民的临时住宿问题。组织人员配合118名房屋鉴定专家,在两天内对全镇所有的民房逐一进行了鉴定,掌握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过渡房的修建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双抢”工作中,我们积极向郫县争取了5台收割机支援的我镇受灾严重无劳力的农户进行小春收割。短短的5天共收割了1500多亩小麦。救灾物资的发放关系到灾后群众基本生活。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纪委定期检查。各村组发放物资时做到了“零停留,零存放”,台账完备,及时上墙公示。让我镇受灾群众及时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援助。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为了记住历史,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我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宣传报道,迅速成立了文秘信息组,充实了人员,优先保障工作设施。第一时间真实地反映和记录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全镇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人民子弟兵及医务工作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情景。为抗震救灾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我非常重视遇难者家属的抚慰工作。安排党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多次携带慰问信、慰问品对遇难者家属进行慰问和安抚,帮助他们妥善处理死者后事,搞好生产自救。要求村组干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搭建好防震棚,帮助完成小春收割和大春栽插,把对灾民的救助落到实处,同时强调,一定要发动群众打一场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

我镇人民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清华精神在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四、安置过渡,体现民本思想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3亿人们的全力支援下,一点灾难除以13亿,也就变得小多了。地震后,社会救助、政策救助迅速展开。温总理要保证灾区人民每天1斤救济粮,10元救助金。第一个月至65,我镇共发放救助金1216.44万元,救济粮121.644万斤。在确定板房安置过渡的政策后,我迅速带领机关干部,为安置房的建设提供地方政府最大的帮助。为让本镇受灾群众早一天住进过渡房,我按照“提前、提前、再提前”的要求,采用“人停机器不停”的工作方法,与镇域内工作人员、太原市援建人员和济南军区某部官兵一道,昼夜施工,用7天的时间挖运沙石4.8万立方米,平整场地3.5万平方米,搭建板式过渡房315套,在全市率先将315套板式过渡房交付崇义村受灾群众,让受灾群众真切的体验到了党对他们的关怀。

安置好受灾群众是工作的重点,要与援建单位加强协调配合,抓进度,抓质量,抓配套,抓管理。在济南军区铁军师教导大队的全体指战员、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朔州市、运城市的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共建设板房5171间,安置受灾群众 31209914人。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电视台、成都商报等多家媒体来采访我时,我总是把我镇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向外界作了最快最全面的介绍。

五、展望未来,崇义镇有着美好的明天。

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全国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面对灾后重建,我充满了信心,有国家的支持,有社会的援助,更有我的精神支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以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 “建设城东交通枢纽,打造都江堰新城靓丽门户”的发展思路,为我镇重新确立了发展方向:争取用35年的时间将崇义镇建设成为都江堰市的形象“窗口”,与外界交流的“中转站”,温郫都区域合作发展的“激活媒”,西部钢门窗产业发展的“高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让百年崇义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镇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科学制定崇义镇灾后重建远景规划,加快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设,力争通过1年半年努力,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全镇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和受损设施恢复重建,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到灾前水平,实现工商税收1500万元。第二步,通过3年努力,到2011年,在现有格局基础上,建成以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光华大道延伸段(温灌路)、IT大道延伸线(天府大道)、成灌城际铁路、彭青路、崇义立交桥为支撑的“五纵一横一桥”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将崇义镇建成西部门业基地和门业专业市场基地,工商税收达到2500万元。第三步,通过5年努力,到2013年,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商税收达到4000万元,将崇义镇打造成都江堰市靓丽的东大门。

崇义镇将再现自强不息、崇德尚义的品格。根据规划我镇将主动承接都江堰市城市新区辐射效应,打造商贸、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东新镇。在灾后重建时,做好集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永久性安置房的建设和现有集镇的改造,充分发掘和提炼历史文化元素,按照崇德尚义、厚德载物的文化精髓,用秦汉和明清相结合的建筑风貌,展示西道驿站和官家花园的崇义文脉,把崇义打造旅游休闲集镇。2013年,崇义镇集镇面积将达到1.75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实现3万人,基本形成以西部门业专业市场为特色,以两大市场为支撑的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商贸重镇。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直面困难的勇气。生于忧患,多难兴邦,历史又见证了我们生生不息、抗争不止,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实践一次次证明,只要坚定信心,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就是清华校训的又一次深刻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铭记,我是清华人,将再接再厉,再振雄风,再造民魂,进一步激励全镇人民开拓奋进,为夺取重建美好家园、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八年九月二日

(四川校友会 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