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长留思念在人间——科技工作者深切缅怀杰出科学家朱光亚

2011-03-02 |

朱光亚(资料照片)

继钱学森之后,我国又一位“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2011226日逝世。今天,中国工程院机关会议室里,气氛悲痛而凝重。科学家们在这里追思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表达着对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的深切怀念。

师昌绪院士:

今天哀悼朱光亚同志去世,我感觉到非常沉痛。朱光亚在我国原子弹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善于团结大家,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光亚同志病了以后,也一直关心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光亚同志过去就有很多交往,光亚的为人可以说是没有挑剔的。我觉得光亚去世是中国科学界、科技界,甚至于对我们国家的整个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徐匡迪院士:

今天我们在这儿悼念朱光亚老院长,追思他在科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光亚同志是我的长辈,是我的师长之辈,我们专业有所不同,直接交往并不多,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非常爱护年轻人的长者,也是一个非常淡泊名利的科技工作者。

刚到工程院来工作时,我就想到看看朱院长,让光亚同志给我一点指点,怎么做好这个工作。大家都知道他是工程院的奠基人,在他的手里制订了各种工程院的规章制度,使得工程院的运作,有既民主又严格的工作程序。约好了以后,我就到总装科技委去了。在他的办公室。那天我印象很深,阳光明媚,面向北海的一个办公室。我简单向他报告了,我来了,应该怎么工作,给我指点一下。当时光亚同志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不说话,大概有好几分钟,等我站起来要离开他办公室的时候,他也站起来,坚持要送我到电梯口,就这段路,他跟我讲,工程院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院士标准,把好入口关,他讲的这句话非常关键,可以说语重心长。光亚同志话不多,但是讲的都是非常关键的话。

潘云鹤院士:

朱光亚同志是我们国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工程科技领导者。工程科技领导者和一般的领导者有不同的素质,这些素质在朱院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一,忠心报国,把科学技术和振兴中华密切结合起来。朱光亚院长的履历上,从美国拿到学位以后,先到北大当教授,然后做英语翻译,然后到东北人民大学当教授,然后又调到总装。他按照国家的需求,从一个岗位到一个岗位,为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工程科技有明确的目标,就是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事业进行服务。这方面我们的老院长作出了非常好的榜样。

第二,他引导我们国家两弹一星事业向纵深发展。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第一个和第二个报告都是他起草的,建议国家把原子弹和导弹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原子弹长了腿,能够飞到指定的目标。做完了又是他起草报告,建议我们国家进行地下核实验等等。从一系列的工作步骤来看,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还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对我们国家“两弹一星”影响深远,他还主张把核技术用到核电上,这个也是在他自己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进行的。

作为工程院的院士,应该学习朱光亚同志的精神,具有把精深的学术知识和国家需求相结合的战略眼光,然后一步一步推进,实事求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服务。

朱高峰院士:

今天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悼念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院士。工程院在1994年成立,成立之前筹备期间朱光亚同志就参与了筹备领导小组的工作。96位院士产生以后,由全体院士不记名推选院长和副院长,朱光亚同志众望所归,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院长候选人,在第一次院士大会上正式被选为院长。

朱光亚同志非常讲民主,尊重所有的人,建院初期包括主席团里面,包括院领导班子里面,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他本人言语不多,但是非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非常尊重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让大家尽量的说。在各种场合,包括主席团成员包括院里面各位领导都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放在桌面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他就不轻易做决定。比如说成立学部的时候,当他知道全体院士讨论过程,不同意见比较多的时候,就决定这次大会上不定了,不表决了,以后再议。这是比较大的一件事情。这可以作为工程院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

胡思得院士:

朱光亚同志在我们工程院工作了很长时间,担任领导工作。老领导对我们国家核科学事业的突破和发展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朱光亚同志是在非常关键时期调到核武器研究院的,前苏联停止援助,我们就自力更生。1959年经钱三强同志的介绍,他就调到核武器研究院,领导我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在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开展前期探索工作。在他和他的同事邓稼先、周光召等专家领导下,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包含实验和相应的测试技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朱光亚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一直身处决策层,无论是在发展战略,还是关键技术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首几十年来,在朱光亚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倍感荣幸,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成绩,我们工程院能有这样的发展氛围,和朱光亚同志努力分不开。他的高尚品格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我们国家核武器事业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

殷瑞钰院士:

朱光亚同志逝世了,今天追思他的品格和他的贡献,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是从基层出来的,当年,从报纸上看到朱光亚的名字,知道他是搞尖端科学的,就是这么一个印象,也没有机会见面。1994年筹备工程院的时候,朱光亚来了,非常有名,非常崇高的战略科学家,不太吭声,以后一直到建院,他当院长,历次主席团开会,朱院长每次都到,给人的印象非常睿智,有明确的判断。在风格上他是博大的、谦虚的、民主的。这些品格给人印象很深。

杜祥琬院士:

光亚主任不幸辞世,消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参加工作46年来,我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深受他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见证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国家科技事业和科技队伍建设呕心沥血,奉献终身,作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以来,他直接领导我们专家组的工作,给予了系统性的具体指导,使我们领悟到他在几十年科技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学术思想,他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是一位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的战略科学家,光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一位智慧和品质双馨的杰出代表,他功底深厚,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心胸开阔,提携后人,赢得后辈工作者内心的钦佩,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葛能全(原秘书长)

199610月份,光亚得到了核能杰出成就奖100万港币,他要把这笔钱捐给中国工程科技基金,我当初听了以后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我说能不能拿一部分,比如说50,你自己留50,50,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他的孩子我都熟悉,很简朴,就靠他和徐老师的工资收入,没有任何收入。可他执意要全部捐出,还专门找我谈话说,这件事不要宣传,对内对外都不要讲。我知道光亚同志的为人,我真是没有讲。

周济院士:

今天是中国工程院召开的沉痛悼念朱光亚同志的追思会,大家在追思会发言当中,都深切的回顾了光亚老院长光辉壮丽的一生,高度评价了他作为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特别是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杰出的工程技术大师,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也热切地称颂了他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所具有的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他作为工程院首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光亚老院长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永载史册,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让我们大家铭记和践行光亚院长的嘱咐,不负国家重托,推动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愿光亚院长一路走好。(金振蓉 张蕾)

转自《光明日报》201132

相关新闻

  • 022011.03
  • 162021.06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1950级土木系校友陈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 062021.01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我的责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献身研究。”对于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选我,不是因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们的国家更美。”虽已年过古稀,郝吉明依然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这是我的专业,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有的担当。”

  • 292020.12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清华大学环境科...

  • 302023.01

    陈清泉院士:香港的科技工作者要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奋斗科研和育人一线。大湾区之声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湾区·腾飞之光》,邀请陈清泉畅谈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香港创科发展。“虽然我86岁了,但是很有奔头”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

  • 142023.08

    一位“海归”科技工作者的梦想:让无碳能源早日普惠

    为了实现“把技术变成产品,让更多人可以使用”的愿望,李全(清华大学电机系1999级本、2003级硕)选择全职回国工作,任新奥集团首席产业技术创新总监、新奥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082020.01

    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2020年1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公告,决定将2019年“CCF夏培肃奖”授予中国工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左宁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黄....

  • 072010.12
  • 022008.12
  • 11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