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国馨:书卷清香 意切情真

2012-02-15 |

马国馨,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91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原建设部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梁思成建筑奖”,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作为新中国建筑设计界排在最前列的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先后完成设计如毛主席纪念堂(1976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990年)、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1999年)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本文针对马国馨院士近年来编著出版的建筑文化系列读物作一阐释,亦可作读书心得,认知马院士在拯救“失语”的中国建筑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实践。

2012年元月,马院士著作《礼士路札记》面世。这是他多部建筑文化系列读物中又一开篇之作。礼士路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所在地,它是20世纪50年代初经统一规划设计建造起来的,集办公、居住和生活为一体的城市街道。马院士以礼士路地名为题所作的札记,话外音是中国建筑大事在这里得到印证。《礼士路札记》一书的文字之所以动人,重在体现马院士独到的视角及他的人文关怀。文笔中虽少有犀利文字,但以他的写作及书画方式,表达出的内容让我悟到:他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家;而对于建筑文化及建筑评论,他又是一位英雄。是的,我能深深感到,读他的作品可解读到何为一名职业建筑人;勇士总比懦夫好,思考总比麻木好,放弃利益总比自保利益好,介入现实总比自诩清高好。

时代呼唤能坚守的思想者,时代呼唤中国建筑文化的旗手。纵观马院士的建筑人生,可感悟到他是书里书外都妙趣横生的人,他是最懂得学问该如何做的人,他是最能抓住建筑文化之“魂”的人。在《礼士路札记》中,他一口气列出10本著作清单。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片段,能留下记忆,更可带来美好憧憬。作为一代设计大师,他之所以是中国建筑文化普及的践行者,基于他对建筑文化首当其冲的理解:有真情才有真相,有观点才有力量,有碰撞才有火花,有创新才有生命。

记得柏拉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思考的过程,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和自我涵养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差距、看到不足,让灵魂更加纯粹、思想更加向上、精神更加饱满、目标更加明确。应予以说明的是,马院士建筑文化立场观不拘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都是有其渊源的。早在2002年“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上,马院士就演讲过“创造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责任”这一命题,他从全球化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出发,研究了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他认为:建筑文化的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建筑文化发展不可盲目迷信“洋建筑师”,要防止这种建筑文化上的“错接”模式;中国建筑师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主体,这是中国建筑师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

如何拯救“失语”的中国建筑文化?从马院士一系列著述中可体味到,他在正视中国建筑文化某些“沦陷”局面,特别从全球化视野中寻求出路,并从事扎根现实语境的文化批评。有人说,“一种记忆结束之处,往往是另一种记忆开始之时”,我赞赏这种态度。马院士更多的建筑文化论述中,很着重以诗般敏感地表达建筑人生的主题,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建筑师们繁复的世态人生。因为,它要回答何为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建筑文化力量?何为中国建筑学人需增强的觉醒与觉悟、信心与定力?何为最恰当地引导公众文化自觉的决心?建筑既是作品又是一种存在,只有在与真理并肩同行时,方显其和谐统一性;只有在融入历史时,才富于内涵,才有希望成为文明演进的标记。读马院士的建筑文化读物见事见人,他的文章有思辨、有砥砺,更有对学问的切磋,体现他独到的跨越建筑学意义的学养与人生智慧,高深而厚重。

我以为,马院士的书能让那单纯无声的文字长出翅膀来,有极尽思索捕捉一切之意象。其建筑与城市的人文色彩,有时恰如真挚灿烂的歌唱。记得多年前,马院士曾问我,写作是不是幸福的?我只说,那是我的读书笔记。现在我想说,作为大师,马院士能虔诚地写作,分明并非要单纯表达和歌颂,而是为建筑生命中那一份份崇高的欢愉与责任。

文以载道,职责所系。中国建筑需要怎样的文化自醒、需要怎样的社会呼唤,都反复出现在建筑大家马国馨院士的诸多作品中,实质则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和对建筑大千世界系统的描述。这其中有他自己的创作观、有他的世界视野、有他的赞许和独有的批评建言。我以为,这些是一种极为可敬的文化自觉。我相信,读者会从书中体味到马院士的笔功扎实、行文自然,有一种思想的力量在感染着读者。在我对马院士不太准确的观察中,可感知他的学问结构:史学与文化学是其地基;建筑技术与方法是其屋棚四壁;近现代人物是房中的过客;独到的思维及想象力是其柱石。我以为,他的文章通篇是为行业的建筑师“大厦”筑起地基,体现出一种为建筑事业献身的社会责任,尤其对建筑媒体是教益巨大的财富。

我崇拜大师,这种崇拜源自那些将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的人。他们能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他们能让我们听到智慧之声。大师的平凡与本质必须是那些以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为己任的人,是懂得珍惜命运与爱的人,是愿为我们撑起文化天空的人。马院士在设计创作之余,写就的一部部集哲理与思考的建筑文化读物具有国家文化特征,与在当下文化大发展某些虚火热闹的“乱象”形成对照。中国要再塑文化强国形象,何为与之相应的高素质、高品质的国家文化?马院士用他的耕耘和思考告诫读者,中国建筑师要对中国建筑文化尊崇并敬畏。

“书卷清香,意切情真”,这是我对马院士建筑文化系列图书的总感受。独到、细微、深沉、创意,更使读者从他的文字中体味到诗般的美、画卷的心、风的歌唱。(金磊)

转自 中国建设报 2012年2月1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