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强
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 李强 (资料图)
“我们很幸运,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吧。”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强微笑着说。
在李强看来,在硅谷做天使投资人,前景相当不错:一方面,中国人有钱了,有投资的需求;另一方面,硅谷各大公司中,华人的地位提高了。
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聚集了一批华人精英,如Facebook的框架设计师赵海平、总监魏晓亮,《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Google第一位高级华人工程师朱会灿,还有李强的清华校友张仁晖,在自己创业的公司被雅虎收购后加盟了雅虎。这些硅谷精英目前都是Zparkenture的合伙人。
在李强欣慰的笑容背后,是24年的奋斗,1990年则是这一段旅程的起点。
从中国到美国
1987年,李强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当时,出国留学一定要所在的单位批准,李强觉得要拿到经管学院的批准文件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于是选择退学,做了一段短暂的无业游民。
1990年,研究生毕业但没有拿到硕士学位的李强,去了美国。
“当时,在美国一提中国人肯定没钱,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在美国的中国人往往代表着财富。”李强说。
硕士毕业后,李强在银行找了一份工作,日子渐渐好起来。他的太太也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大学当老师,并且拿到了晋升终身教授的资格。他们在北卡买了带院子的独幢别墅,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过上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北卡的日子虽然安逸舒适,但对于天生就有创造精神的李强来说,显然缺少刺激。
李强说,北卡比较传统,“邻居都是白人,他们非常好也非常关心你,我太太生小孩,邻居还轮流帮我们做饭,但聊天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问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在他们潜意识中仍觉得这儿不是你的家。”这种异乡人的感觉,让李强更加找不到归宿感。
一次度假改变了李强的人生轨迹。2000年,李强带着家人来到气候宜人、充满创新精神的硅谷。当时,正处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巅峰,硅谷也异常火热,风险投资公司从400多家增加到了1000多家。“硅谷有各种各样的新移民,大多数人离乡背井而来,充满冒险精神,因此,硅谷的文化非常开放,也很包容。”李强被硅谷的气氛所感染,他回家跟太太反复商量后,当年就双双辞职,卖了房子,举家迁到硅谷。
李强至今对太太的支持仍充满感激:“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优秀,她也很喜欢做研究,但最终还是决定跟着我到硅谷来拼命,真挺不容易。”
硅谷创业
硅谷也有硅谷的难处。首先是房价很高,如果不创业或没运气去到好公司,可能要还一辈子的房贷。李强在北卡的房子值20万,同样的房子在硅谷却要100万,作为过渡,李强先在硅谷买了一套公寓。
在硅谷,李强真正找到了感觉:“在硅谷,我们说的话题跟在北卡时完全不一样,吃饭、喝咖啡时,大家都有很多新的信息交流,大家技术水平也都比较高,思路比较灵活,点子也比较多。”
清华大学有一万学子在硅谷,而且相当多在创业。“硅谷创业的氛围特别浓,大家都在琢磨自己做点事。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起步跟我们并没有太大区别,对大家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李强说。
一开始,李强在一个熟人开的小公司帮忙。2005年,李强跟两个清华的同学一起创业,开办了一家提供无线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被同一领域的大公司收购,三个创业者卖了公司股权,又各自去打工,李强加盟了一家网络社交加电商的公司。2009年,清华的四个同学邀李强一起创办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基金。2010年,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基金正式成立。
在硅谷,风险投资非常兴盛,硅谷占美国3%的人口,却占了全美40%的风投。“硅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斯坦福大学培养人才,有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请律师、会计师都很方便,还有灵活的房租。”李强告诉记者,像Facebook、Google这类成功企业的早期员工,都非常有钱,干了这么多年,有成就感,生活也有保障,如果既不愿创业也不想辞职,就会个人投资一些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
李强和他的四个同学在硅谷都干了很多年,有经验,也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各自拿出了一些钱,再跟清华企业家协会会员融了一点资,设立了一只近400万的基金,帮助华人创业。
“华人想创业的很多,但出来做的人不多,能够做成功的更少。我们的经验和技术,还有资金,对年轻人可能有些帮助。”李强说,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们通常都在看项目,对新来的创业者进行辅导,两年下来,他们投了23个项目,400万元都投出去了。
创立Zparkenture
在第一轮投资基本结束之后,2012年,李强退出了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基金,与另外两个合伙人成立了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发行第一期产品规模近400万,资金有一半来自国内,主要是同学、朋友的钱,也投了20几个项目。
“我们主要看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和一些提供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另外少量投一点可穿戴设备,主要投的都是轻资产、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李强说,“必须有技术含量,技术含量不高的,我们肯定不投。”
现在,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开始了新一轮融资,第二期的规模在3000万左右。
李强表示,公司有增大规模的需求,因为过去投的一些企业相当不错,很快将进入下一轮融资,刚开始投资时公司规模小,估值也小,需要的资金有限。现在,早期投的一些公司做得不错,估值也大了,如果追加投资,需要的资金量会比较大,“我们投资的公司中有几个相当不错,需要追加投资,而且资金量不小。”李强表示,好不容易有几家好企业,如果因为没有资本就放弃下一轮融资,很可惜,所以,下一步募集资金的规模会稍微大一些。
在硅谷,即使是最优秀的孵化器,一年之内仍有30%的企业会死掉,所以,天使投资的成功率不高,遇到特别好的项目,一定要继续跟投。李强说:“我们现在还比较幸运,我们做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公司出问题。”
据李强介绍,在云计算出来后,硅谷的创业公司和风投出现了一个新动向,一些公司在很早的创业期花很少的钱可能很快就做起来了,有很多用户,估值也很高,很多投资人不愿意接受高估值,干脆等着做PE,造成中间段的投资人有些空缺,资金往两边靠成了硅谷近两三年的趋势。“这是一个机会,有些优秀的公司中间的估值不会太高,投资进去比较划算。”李强说。
对李强来说,资金越来越不成为问题。近年来,硅谷不断被证明是创新的发源地,一个苹果就颠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龙头企业,一帮计算机迷做出的特斯拉就能挑战通用、福特这样的汽车大佬,硅谷的项目对资金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李强背靠日益强大的中国,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国内中产阶层有资产配置的需求。另外,一些资金实力较雄厚的企业也有发展、并购的需求,只要有好技术好项目,愿意出资金的大有人在。
打造硅谷华人生态圈
李强与同学合伙做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基金时,最早想到的是帮助在硅谷的华人创业,后来创立Zparkenture天使基金,仍有相同的想法。
在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后,李强的想法有些改变。他与合伙人现在的目标是,聚集硅谷的华人精英,打造高端品牌,创造一个硅谷的华人生态圈。
“硅谷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圈,在这个大的生态圈中,又有很多小的生态圈,比如犹太人,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公司,相互间却有一些很自然的合作和帮助。比如Facebook用190亿收购Whatsapp,两个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犹太人,他们以前也不一定认识,但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他们之间有天然的信任,如果是别人不一定能卖到这个价。”李强表示,华人以前没有这个实力,也做不起来,现在各方面条件日益具备,有可能为华人做出这个生态系统。
Zparkenture天使投资基金的合伙人大多在硅谷待了10~20年,刚开始只是两三个清华的校友合伙,很多大公司做到最高层的华人,都成了公司的合伙人,Zparkenture的25个合伙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硅谷各大科技公司做到最高层的华人,所以,虽然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但潜力很大。“我们很幸运,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做成了一个受到大家认可的平台。”李强说,“Zparkenture天使基金在硅谷特别是华人圈里很独特,也很难复制,起码短期内很难复制,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机会。”
李强很忙,每个月都有新的项目要投。“至少每个月投一家公司。”李强说,有十几个人在看项目,“我们每周六聚在一起讨论项目,会有不同的创业者来路演半小时或一小时,听完后我们会提问,然后再接着讨论。”
据李强介绍,在硅谷,很多人都是业余时间创业,大部分天使基金的合伙人也还在各个领域工作,周六是看项目的最好时间。
李强说,刚开始看的都是华人的项目,现在也看美国人、印度人的项目,“外国人需要中国人的资金,很多优秀的美国企业愿意拿我们的钱,主要是利益捆绑,将来如果去中国发展,可以获得帮助。”李强表示,现在公司看的项目有一半是非华人的。
虽然前景看好,李强表示仍要精耕细作,以前做的一些不错的项目,要进行深度跟踪,不能着急投资,四处撒种子。
1963年出生的李强,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看上去仍很年轻,他对目前的状况也很满意,他说:“在硅谷,生态环境真的很好,社会交往也比较简单,不必左右逢源,又能够做一些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事,也能够与国内的企业有交集,不完全脱离本土文化,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记者 杨波)
转自《中国基金报》201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