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92岁吴良镛:志于道,游于艺

2014-09-12 |

  提到吴良镛,大家的第一反应多是建筑大家,他设计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孔子研究院至今为人称道。殊不知,吴良镛还是一位热爱绘画和书法的艺术家。

近日,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人居艺境——吴良镛绘画书法建筑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展览开幕当天,92岁高龄的吴良镛亲临现场。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笑容可掬,用清亮而温润的声音,将他近百年的人生之路娓娓道来。

安居 吴良镛

泰山山麓 吴良镛

米兰教堂 吴良镛

画布上的诗意栖居

  本次展出作品囊括了吴良镛先生各个阶段的书法、绘画作品100余幅,以及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江宁织造博物馆、泰山博物馆等6项建筑设计工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吴良镛今年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他以92岁的高龄和将近百年的人生智慧,挥毫书写在中国美术馆37米的圆厅弧墙上。

  吴良镛于21世纪初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倡导“大科学、大艺术、大人文”交融的体系。他认为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因此人居环境的美也是各种艺术的美的综合集成,包括书法、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而其美的表现关键在于境界的整体创造。

  这种思想贯彻于吴先生的书画与建筑创作中。观其书画,不管是水彩、速写还是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往往都与人的生活、人所居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集市、街道、院落、村庄……无不可入画;建筑、人物、诗文、名山大川无所不包。他以一颗虔诚的心,发现、体悟和表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而他的建筑创作,除了物质环境的创造,还能让人体会到无所不在的文化气息,把城市环境、建筑、园林、雕塑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正如吴良镛所说:“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人居艺境”的展览主题正是体现了吴老的这一理念。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吴良镛先生是在艺术和建筑两个领域相融贯通的一位大师。“我们都十分急迫地感到要通过展览,使得吴先生对于建筑文化、建筑美学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传播,能够使他的这些对中国建筑的理念成为我们今天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

笔墨丹青一路相随

  范迪安在介绍中说,美术界对于吴良镛的绘画创作也早有所知,“美术界都知道吴良镛先生不仅从事建筑设计,他还从少年时代就热爱书画,年轻时便与美术界许多著名前辈有交往,感受他们在美术上的见解。对于美术界来说,长期就有这个愿望,做一个吴老的创作展览。”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展览从十分珍贵保存至今的1940年代的作品开始,直到晚年的新作,可见吴良镛优秀的绘画秉赋和持续的绘画兴致。他在绘画技巧上师法正宗,形成了坚实的造型功力,更把绘画作为观察生活与自然、感受建筑与环境的方式,状物为着抒情,写景同时写心,在行旅中国和踏访世界之际,总是笔耕不辍,以画家和建筑师二者兼备的眼光,画出自己的敏锐感受。无论是水彩还是素描、速写、水墨,取景构图都十分大气,色彩色调十分高级,尤其是探索了西洋绘画块面造型与中国艺术线条表现的两相结合,以水色交融的语言画出浓郁的诗意,呈现出典雅的格调和大师的手笔。

同样,书法也是吴良镛艺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以言志,书为心声,在他的书写篇章中,透溢出他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和在传统文化上的修养。范迪安评论道:“吴良镛先生的书法风格深含中国古来看重的风骨,在遒劲的笔力中体现出历经世事沧桑而坚持不变的精神品格,同时散发出性任自然的光彩,于俊朗的仪态中袒露出谦和包容的学者情怀,堪称知识分子纯粹心灵的墨迹。”

过往人生的再发现

  吴良镛的建筑人生始终伴随着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他将自己近百年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

  吴良镛说,第一个30年是成长阶段,他早年经父亲与兄长教导而学习传统绘画。但在其高考完了,也就是19407月遭到日军轰炸家园后则立志学习建筑,“当时的情况决定了我的专业是恢复家园,那是建筑和绘画并行学习阶段。学建筑是为了重建家园,而学习绘画则是当时环境造就。”自此,建筑和绘画一直伴随其一生。之后他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就读,深受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著名绘画大师的艺术熏陶。

  第二个3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设的30年。那时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完成学业的他接到梁思成、林徽因的书信,看到信中“百废待兴”4个字就决定立刻从美国动身回到祖国,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匠人营国”之路,他不仅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现在的城市建设、乡镇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素材。

  第三个30年是改革开放后实践“人居艺境”理念的30年,其人居环境的理念开始形成。

  吴老将这次展览称之为几十年艺术创作的一次检验。“准备展览的过程也是对我过去几十年绘画、书法、建筑作品的盘点和再次‘发现’的过程。而翻阅这些陈年作品,好似回望曾经的经历和心境。这里不仅仅是绘画作品,还是过去生活的折射,或者一种追忆,或者一种情趣,一种美的感受。”

  吴良镛说,这次展览将其新旧作品放在一起,对其艺术的探索也有新的启示,也是对自己的激励。“这种激励敦促我在90岁后该怎么做。我感觉还有一种新的追求,就是追求人居。无论中国、外国,在环境里头,迫切需要一种艺术的创造。这种创造,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美的享受。”(赖睿)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912

相关新闻

  • 022017.11

    素以为绚的人生与素以为绚的自传——吴良镛先生和《良镛求索》

    吴先生一次跟我们聊天说,他前两个三十年是志于道,第三个三十年才开始游于艺。此处之所谓“艺”,依我的理解,既是指他建筑设计中愈见清晰的“人居艺境”之“艺....

  • 242022.05

    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圆圆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友善,两院院士吴良镛给人的印象一贯如此。5月7日是吴良镛的百岁生日,期颐之年的他每当谈及城市、人居时,眼里仍会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因为这是他毕生挚爱的事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作为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崇高理想。立志学习建筑,毅然回国建设将建筑事业作为毕生追求,这与吴良...

  • 262024.02

    吴良镛:百年践行美好人居梦

    “许多年后,我们将把怎样的城市和乡村交到子孙后代手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一直在思索这个命题。30多年前,钱学森在写给吴良镛的一封信里说:“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这个理念也恰是吴良镛穷其一生践行的“人居梦”。风风雨雨里耕耘70余年,吴良镛让建筑走进科学,让中国建筑...

  • 122022.08

    贺吴良镛恩师百岁寿辰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02019.06

    吴良镛: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燃灯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这是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吴良镛的人生写照。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与汪菊渊....

  • 122022.08

    敬录十年前诗作贺吴良镛师百岁华诞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62016.01

    吴良镛、郑哲敏获得小行星永久命名

    为奖励著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我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

  • 022014.07

    清华大学程京、吴良镛、吴佑寿3名教授获首届“京华奖”

    5月8日,北京市侨务工作会议暨首届“京华奖”颁奖大会举行。我校医学院程京教授获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电子系吴佑寿教授获“特别荣....

  • 072011.01
  • 212007.09

    吴良镛院士出席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新闻中心讯 摘编 崔凯】9月14日,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暨建筑院系主任大会在中央美术学院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