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竹:要让喜欢自己的人更喜欢!

2016-07-08 | 来源 计算机系校友会 |

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2016年7月2日)


李竹校友(1984级计算机系)

亲爱的同学们,恭喜你们从“贵系”毕业!

从明天开始,你们将开始新的生活。在学校,你们拼命地充满自己,用友情、知识、体力,但是,到了社会,却是要输出和贡献。那么校园墙外是什么样的风景?我记得27年前,在经历了北京一场风波之后,我们毕业走向社会时,除了同学间的依依不舍,更多的是迷惘,后来被下海的大潮带动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运气好,才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我愿意用天使投资的方式来帮助年轻人。

当下的社会,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快!当年大学毕业几年后,就感到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很多不够用或者没用了。而现在,世界变化更快,创新更快!快到已经超过了摩尔定律。 PC普及到10亿人,花了几十年,而智能手机只用了几年。创新的加速化已经使公司小型化、万物互联、自由职业者增多、创业门槛降低、投资和并购活跃。而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是比移动互联网大千倍的机会,将使得人类更强大、更健康、更自由。来到这样的世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保留你们的童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这是年轻的重要标志。

当你有了童心,愿意去尝试新东西的时候,难免会有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应该接受他们。这是和学校考试不同的地方,考试是要尽量不犯错误,而到社会上就业或者创业,却要求容许失败的文化。在创新加速和未来不可预知的环境下,不断试错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地失败、最小代价地失败,来获得认知,找到正确的方向。在硅谷,年轻人在咖啡馆大谈自己失败的经历和认知,反倒是引以为荣。

在大家做软硬件产品时,通过不断的失败和试错,目的是找到用户最真切的需求,然后不断把这个点放大、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已经不能依赖短板理论,把每个短板都修补好,拾遗补缺。当下需要的是长板理论,抓住一点拼命放大和发挥,当你抓住用户痛点,不断去满足它,足够专注,你会发现用户也会买账、合拍。做人也是如此,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是天天想着去找自己的缺点。要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而不是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记住这一点,会让自己活的轻松和快乐。

生于贵系,就有了创新的基因和烙印。国内初创公司和天使投资的领域,80%都是与TMT相关,过去几十年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进程,依赖于计算机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未来智能化的大时代,更是你们的机遇和挑战。刚才上台发言的同学,有的要去美国继续深造,那里也是清华校友聚集的三个主要地区之一。不管身处何方,就业还是创业,贵系的同学都要有一颗追求创新的心。

从我毕业的时代,到你们今天毕业,计算机技术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终端,不再是个人计算机,而是随时随地上网连接世界的智能手机;带宽,已经不是几K的拨号上网,而是百兆光纤;获得信息,不再是中心化的报纸电视,而是碎片化个性化的社交媒体;推出一个产品,不再是火箭发射式的长期埋头苦干,而是快速迭代的精益创业……

不管变化再快,再多,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同学情、师生情、校友情。这是最弥足珍贵的。我们毕业时,大家是那样依依不舍,晚离校的同学把每个人送到车站、机场,毕业时的纪念册,有每个同班同学的照片和留言,现在翻看感觉犹在眼前,更加珍贵。清华校友中间有一种浓厚的百年文化,就是互相帮助。当你们走出校园的墙,面对社会,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会需要帮助或资源,会有挫折、失败,不用担心,校园墙外还有我们,贵系的学长,还有众多的清华校友。

最后我要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说: 欢迎来到校园外的精彩世界,让我们一起建立连接,去发现未来!


相关新闻

  • 022025.03

    周光召:担当使命,选择自己的科学道路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

  • 032019.01

    英诺天使李竹:成人达己的创新者

    “英诺的投资理念就八个字,一是投资创新,投资于有创新的事情;另外一个是成人达己,先成就创业者再成就我们自己。”李竹总结道。

  • 062022.04

    李恒德:我就是喜欢中国

    新中国核材料科学的开拓者,金属离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生物仿生材料的推行者……诸多头衔汇聚之处,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不过,他更喜欢“李先生”这个儒雅的称呼。“去美国之前,我就打定主意要回国。”1946年4月,...

  • 132020.08
  • 022020.09

    曹禺:“我喜欢写人,我爱人”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我想他的意思是说,任何批评家曾经的意见,都不如岁月的甄别、时间的遴选。时间如大...

  • 012024.07

    让热爱给予自己绵延的力量|校友代表沈伯韩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6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2004届校友代表、新华社四川分社总编室编委沈伯韩讲述了自己作为摄影记者,从校园走向业界的心路历程,鼓励学弟学妹们坚守理性,尊重常识,保持宽容,独立思考,努力做一个不唯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人。以下为沈伯韩发言全文:沈伯韩致辞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名毕业生代表来参加清新2024届毕...

  • 042009.12
  • 102014.02
  • 212024.10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

    浩瀚星河中,有一颗国际编号为218914号的小行星名为“唐敖庆星”。这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2020年1月9日批准,为表彰唐敖庆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命名的小行星。1950年,在美国一位化学泰斗家中,一场师生间的长谈正在展开——导师哈尔福德说:“我对贵国目前的落后情况确信不疑。你若回到那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我的祖国满目疮痍,但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祖国的。”学生答道。回到祖...

  • 03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