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刘永坦的科技贡献,在于开辟了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引领我国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跨越发展。
“‘永坦班’作为当时唯一一个以院士命名的哈工大特色班,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们在大一就能接触到研究生科研课题,可以选择学科带头老师作为我们的学业导师,可以享有‘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2021级永坦班班长干志宏6月27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令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坦先生的告诫——学习要注重基础,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要肯吃苦、肯下苦功夫,要为国解忧、为国排难、为国尽责。干志...
当白发苍苍的他登台领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刘永坦——这个名字才广为人知。2020年8月,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这一生,他只专注于一种国之重器——新体制雷达的研究。“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85岁的刘永坦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刘永坦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作为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40年如一日专注国防科技...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国....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静谧的海岸线上,一排排整齐的新体制雷达天线迎风矗立,成为我国海防线上不可替代的“千里眼”。这些雷达的背后,是一支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雷达铁军”。这支“雷达铁军”的组建者,是一位85岁高龄的共产党员。他便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刘永坦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为祖国筑造出一条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刘永坦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仅仅一年后,他便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刘永坦倾尽一生,为国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长城”,凝聚了一支“雷达铁军”,又在自己8旬高龄时,通过设立基金,传递出了一支热烈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