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好样的!清华“90后”校友在抗疫一线交出青春答卷

2020-03-25 | 清华SIGS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2020-03-24 |

编者按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90后”、“00后”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他们不怕苦、不怕牺牲。其中,奋战在一线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0后”校友也交出了他们的青春答卷。

陈纤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也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读书时带着‘书生气’,到了基层发现高手在民间,周围人有着更多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式值得学习。”陈纤华是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届硕士毕业生,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挂职副镇长。

鸣凤镇距离武汉355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人。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陈纤华休假回家准备过年。除夕晚接到疫情通知,他想起镇上有近千名武汉返乡人员,当晚便赶回镇上。第二天一早,镇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分发口罩、部署镇机关干部进入社区。之后的50余天里,陈纤华便一直在社区基层工作,基本没再回到办公室,更没有一天休息过。

“有时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胡子都没心思刮”,他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没有人坐办公室,所有人员都下沉社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鸣凤镇构建了完整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疫情总体情况持续好转,被省市评级为低风险区。

陈纤华(左)和同事在街上巡逻宣传

鸣凤镇疫情的防控体系主要包含居家隔离、重点人员的管控、社会面管控三个方面。因为是过年,不少久别或长期分居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员此时同聚一个屋檐下,在限制人员流动的时间里,亲人间生活方式的差异、长期居家积累的压力不免带来一些家庭矛盾。陈纤华说:“还是以劝为主,劝不动就多劝几次。”那段时间天气很冷,一天在外工作后,陈纤华的手冻裂了,“后来就戴上手套出门。”

“这次疫情中,坚守在每个岗位上的人都付出了很多,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也都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陈纤华说,有一天深夜开完会,他看到同事发了条朋友圈,说想女儿,想得躲在被子里哭。但突如其来的灾难留下的并不仅有悲伤,每一个人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成长,也加强了社区基层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谈起抗疫经历,陈纤华说得更多的是感恩。2月19日,他接到清华湖北校友会支援鸣凤镇的口罩,兴奋地在朋友圈里说:“正是口罩缺货的时候,感谢各位校友的付出!”他还说,在抗疫过程中收到学校、学院和老师的关心关怀,就像是繁忙中的美好惊喜,让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校友倍感温暖和鼓舞。

大疫面前,行动是最好的语言。陈纤华用50余个昼夜的坚守,书写了对鸣凤镇人民的深情。这时节,鸣凤镇的油菜花正值花期,相信终将驱散阴霾,在金色的花田里相互问候,自由地呼吸春天的芬芳。

田润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田润东是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物流工程专业2019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选调湖北,目前挂职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木兰乡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部,辖1个社区、38个村,约5.2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也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在本次疫情中,由于大量村民在市内中心城区务工,春节前返乡高峰导致木兰乡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在各方支援和干群共同努力下,目前疫情态势趋于稳定。

疫情初期,田润东通过在医院工作的校友积极了解疫情态势和防护知识,第一时间在乡班子会议上提出加强重视、提前准备。由于防疫物资严重短缺,在湖北清华校友会和各地校友们的帮助下,田润东协调筹措到2000只医用防护口罩、500升75%的消毒酒精和360公斤消毒液原液等,并个人购置了2500副一次性医用手套捐赠到乡防控指挥部物资组。他还加入了湖北清华校友会防疫志愿服务团,主要参与校友关怀保障、捐赠物资协调和相关宣传工作。“很多校友都在自发地积极协调物资、帮助他人,我从校友们身上深深感受到了清华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作为清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疫情防控期间,田润东主要负责对确诊、疑似、密接、发热四类人员的信息核查、服务管控以及百姓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个适应乡情的工作方案得以确定落实,乡内疫情防控工作和物资流转也日益顺畅。

当前,武汉市的疫情已经进入了低位运行的平稳期。田润东如今的主要工作是继续严格防控,咬紧最后关头;完善信息梳理,确保“不落一人”;探索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秩序。田润东谈到,武汉市基层干部都是全周无休24小时战时状态,“有幸参与到其中,有些许汗水,但更多的是充实和收获,是能为疫区百姓做一点实事、为抗击疫情做半点贡献的满足感”。

田润东到木兰乡挂职已有半年左右。他总结了三点工作经验:虚心请教,学习基层经验;态度认真,踏踏实实做事;下接地气,深入一线群众。当工作态度和成果获得认可后,后续工作自然容易开展。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外,田润东在木兰乡还亲历了不少“大事件”,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域大旱防控山火等,收获了很多综合治理相关经验,与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愈发熟络,也对地理人文等乡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感受到这之间的责任和使命。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我们要一起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田润东说。

何金玉:“在真正辛苦的人身边工作,就没资格说自己辛苦”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医院管理专业2019届硕士毕业生何金玉就职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院”)已有8个月。深圳市三院,这家在2003年SARS事件中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患者零死亡战绩的“传奇医院”,也是此次疫情中深圳市的核心防治地带。

何金玉任职于医院办公室,主要负责准备会议材料、会议纪要和整个会议的筹备工作。各级领导对此次疫情重视程度极高,自1月15日深圳市卫健委主任到三院调研后,国家、省、市领导和专家、钟南山院士等多次前往三院调研并指导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几乎所有大型会议她都在场负责会议记录。

“在真正辛苦的人身边工作,就没资格说自己辛苦。”三院多位领导、专家等在疫情期间从未有过休息日,很多时候以院为家。“疫情的每一次会诊,每位专家5张纸双面写都可能不够,经常从下午三点一直讨论到晚上八点。”这是她眼中专家的坚守和精益求精。

科技是抗疫的“武器”。疫情期间,何金玉在工作岗位上接触较多的是通过5G技术进行远程会议和会诊,同时达到医疗资源下沉的目的,支援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这项技术,钟南山院士远程指导广东省包括三院在内的几家定点医院的防治工作,广东省的医院也可以远程支援荆州。此外,AI影像在新冠肺炎的筛查诊断中应用广泛。何金玉说:“此次与三院合作的医疗设备公司的员工,大年三十仍驻扎在医院进行系统开发。”

谈及这次防疫工作,何金玉说:“希望这次难得的经历,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成长,即使没有亲身经历生与死,也能因为心智的成熟把余生的每一天都过得没有遗憾。”


相关新闻

  • 252020.03

    把阵地建在一线 让青春在战疫中闪光——记南京清华校友刘振在基层

    刘振,201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年9月成为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一名大学生村官。先后荣获共青团江苏省“优秀团干部”、共青团南京市“....

  • 162021.06

    闪亮在扶贫一线的清华身影

    申孟宜,时圣宇,马飞,杨洋,赵煜民

  • 142022.06

    江西校友会携校友企业向一线抗疫工作者爱心捐赠

    6月9日下午,江西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少华、副秘书长张焱和康德,组织校友企业向南昌市第九医院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捐赠1000公斤稻鱼米。校友企业江西福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江西清华校友会、南昌市红十字会基金会走进南昌市第九医院,共同参与举办了本次爱心捐赠活动。捐赠仪式中,南昌市第九医院院长熊少云等院方代表对江西清华校友会及校友企业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福得公司的爱心之举表示衷心的感谢。章少华...

  • 162021.06
  • 042022.11

    王攀:清华学子坚守输电一线

    10月13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清华毕业生、坚守输电保供一线的90后“电力尖兵”王攀等人(集体)上榜。王攀,199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副班长。作为清华学子,他在输电一线扎根坚守。工作6年,巡视输电线路超过1万公里,发现缺陷隐患300多处,完成带电检修近百次,减少居民停电42万户。同事眼中...

  • 012020.04

    校友陈成:非常之战“疫”不容辞,冲锋一线“志”在必胜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陈成一直记得清华老师常告诫的,要“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

  • 022020.09

    海外九地清华校友抗疫在线交流会

    2020年8月30日,由新加坡清华校友会主办,携手澳大利亚清华校友会、日本清华校友会、北京清华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波士顿清华校友会、清华大学澳门校友会、清华大学印尼校友代表、泰国清华校友会、香港清华同学会(按...

  • 222019.11

    田天:一位清华“90”后博士的创业路

    作为AI初创公司,田天的公司成立仅一年多,已融资近亿元,今年10月以来,接连收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 152022.06

    清华学子扎根电网一线高空作业

    王攀是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副班长。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后加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他扎根输电运检一线6年,先后在输电运维检修、输电带电作业等基层岗位工作。6年来,王攀巡线超过1万公里,发现线路缺陷、隐患300余处。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风险,他钻研创新,使用电动升降器替代软梯进入电场,让作业时间缩短50%;用无人机...

  • 19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