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0时34分,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的30多年里,李德群院士专注科研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引领着我国数字化智能化成形技术的发展;他不遗余力托举晚辈的高尚师德,诠释着材料报国、重德育才的师者之心。他说:“科研工作...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科学前沿问题的理想与信念,勇攀科学高峰。薛其坤在“科学探索奖”跨学科交流活动中与青年学者做分享以下为精选的分享内容在今天这个非常温馨的学术交流氛围中,我想从自己熟悉的三个领域来分别谈谈关于研究的三...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电子计算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基础差、人员缺乏、资料和器材短缺,开展研究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三人小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也由此揭开了中国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的序幕。这个小组的成员除了闵乃大、王传英,还有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夏培肃。1923年,夏培肃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成绩优异。战火连天的年代,她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动荡局势,立志工业救国。1950...
潘际銮,1927年生,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昌大学校长(现为名誉校长)。早年保送进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进入焊接领域,成为学科奠基人、国际级泰斗,为我国核电站、高铁、航母等“国之重器”作出重要贡献。2016年因骑自行车载夫人穿行清华园的照片成为“网红”。
著名电气工程科学家、教育家,现代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卢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卢强教授1936年5月19日出生于安徽芜湖,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九...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銤同志,于2023年1月4日7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徐銤院士1937年4月7日出生于江苏扬州,1955年至196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一院三所总工程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曾任国家“863”快堆...
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陈冀胜,1932年7月出生于天津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主要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黄克智教授,于2022年1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黄克智同志1927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1947年毕业于江西中正大学,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后考取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克智同志是著名的力学教育家,我国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倾注毕生心血教书育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