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航教授陈玉丽:让学生感受力学之美、科技之魅

2023-11-08 | 来源 公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11-07 |

浸染熏陶、科教融通,是她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的态度钻研教学,是她的教学态度;“提供精确描述”“首创的”“最出众的设计之一”,是同行专家对她科研成果的评价;她“力”行科普助学,播撒科学种子。她,就是北航青年教师、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玉丽。

陈玉丽,2003年在北航取得学士学位,2008年在清华航院取得博士学位

陈玉丽,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多尺度复合材料力学、新型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从多尺度的角度研究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而建立起材料微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力学对先进材料的推动作用。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开拓创新 言传身教

“浸染熏陶、科教融通”是陈玉丽的育人理念。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引导、鼓励学生探索未知、服务国家需求是重中之重。陈玉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特点,为每个人制定导学计划和研究课题:鼓励一、二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浸润熏陶;为中高年级本科生设置以科研项目或学术前沿为背景的不同难度的微课题;给研究生较大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以课题为基础甚至在课题之外积极探索。

左:陈玉丽与本科导学学生;右:陈玉丽本科生专属导师活动合影

陈玉丽课题组合影

陈玉丽的学生中,多人获得北航“十佳学术论文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北航“博士研究生卓越学术基金”等奖项。她培养的研究生中,3人次获北航研究生的最高荣誉研究生十佳1人获北航五四奖章10余人获北航优秀学术论文奖;指导的本科生获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019年)和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A类优秀论文奖(2020年)。已毕业学生中,6名投身航空航天系统,到航空工业、航天科技、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单位工作,5名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其中潘飞博士在博士后期间获得了“博新计划”资助,现已获聘副教授,在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职。

陈玉丽指导的潘飞博士获得“北航2019研究生十佳荣誉

作为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建设优秀师资队伍是陈玉丽一直奋斗的目标。陈玉丽从教师、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顺应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增“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和“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入选首批“强基计划”专业和“拔尖计划2.0”基地。同时,她率先在航空学院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勇攀高峰 积极探索

“提供精确描述”,首创的最出众的设计之一,这些都是知名专家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对陈玉丽科研成果的评价。陈玉丽面向力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致力于复合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力学理论和设计研究,建立了离散-连续融合的多尺度力学分析框架,提出了从低维材料到宏观三维材料的刚度阈值概念和可编程定制力学性能的多层级结构设计策略。近几年,面向我国现代化提出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需求,她又开始了新的挑战,充分发挥力学作为技术科学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定量预测的优势,将结构智能、材料智能和设计智能有机结合,探索性能自主智能重定制材料。

陈玉丽的部分科研成果

陈玉丽教授本科课程“复变函数”,受到一届届学生们的好评。“陈老师上课热情,积极解决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还主动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陈老师讲解透彻,关心学生,认真负责”……这些都是同学们对陈玉丽和这门课程的评价。陈玉丽通过在课前和课中设置“翻转微课堂”和挑战题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感受到数学在工程中大有作为,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2015年,陈玉丽被学生评选为我爱我师优秀青年教师。

左:陈玉丽《复变函数》的教学课堂;右:《复变函数》由同学主讲的翻转微课堂

《复变函数》课程团队进行教学研讨(左二为陈玉丽)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的态度钻研教学”是陈玉丽对待教学的态度,《综合实验》曾经是学生们兴趣不高的课程,她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并调研学习了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实验课程的详细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实验的改革,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变“被动”实验为“主动”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在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

“力”行科普智助学

除了在校园中教书育人,陈玉丽还担任着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的工作,主持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让更多人学习到力学知识,感受力学魅力。她还担任央视冬奥科普纪录片科学顾问,参与力学科普纪录片录制,该片获央视年度优秀节目奖。在助力力学科普的同时,陈玉丽还积极参与扶贫,曾赴河北、甘肃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陈玉丽在纪录片《我的牛顿教练》中讲解力学知识

陈玉丽参加科教扶贫

面向未来,陈玉丽说:“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科技强国的责任,瞄准国家重大装备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先进复合材料前沿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力学作为技术科学的优势,潜心研究,开拓创新,努力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培养更多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强的高素质人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陈玉丽以爱育心,以心育人,坚定地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师者的光荣!



相关新闻

  • 152021.07

    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生成长——“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三季精彩回顾

    7月4日晚,清华校友总会社科学院分会品牌活动“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三季圆满落下帷幕,本季沙龙邀请到了来自公共部门、知名企业、重点中学的6名社科校友主讲,分享行业前沿信息,助力学生掌握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关窍。让我们一同回顾本季校友沙龙的精彩内容。3月21日,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作为嘉宾致开幕词,拉开了第三季“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的序幕。第一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由北京小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

  • 312007.10
  • 302019.09

    大美之艺 告白祖国|胡显章教授率社科学院师生赴中央美术学院与校友交流座谈

    在祖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为回顾近代中国百年社会变迁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9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

  • 292024.04

    两位清华人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名女科学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其中包括两位清华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玉丽(2003级博,航院)。陈婷陈婷,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

  • 312010.12
  • 272007.11

    清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展举行

    创新·飞翔——清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展举行【新闻中心讯】11月24日,以“创新?飞翔”为主题的2007年清华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展在清华大学紫荆综合服务楼举行。

  • 302015.12

    陈士橹:培养我国首批飞行力学博士的“伯乐”

    陈士橹院士是我国著名飞行力学专家和航空教育家,他创建了我国飞行力学学科,在国家航天重大工程项目中卓有建树,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飞行力学博士。

  • 272016.04

    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院士逝世 享年96岁

    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

  • 292021.01

    精准聚焦学生需求,着力提升就业能力——“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完结

    2021年1月10日晚,“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第8期“走上高校青椒之路”在近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与问答中缓缓落下帷幕,至此,“社科之声”校友沙龙第二季圆满完结。第二季“社科之声”校友沙龙自2020年9月上旬开始筹备,充分调研了同学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热情度,根据择业就业的职业困惑和热点行业,精心挑选了来自基层公共部门、国有企业、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和高校的8位优秀主讲嘉宾,分享主题涵盖“选调生与公共部门”、...

  • 032007.05

    第25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开幕

    第25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开幕   【新闻中心讯 学生记者 肖慧琛 摄影 郭海军】4月29日,在清华大学96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第25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览暨技术交流会在清华游泳馆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