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林涛西部挂职 初试锋芒

2004-06-04 |
马林涛西部挂职 初试锋芒

马林涛西部挂职 初试锋芒
作 者:解红岩 发布日期:2004-04-15

马林涛,1970年出生,北京人。1993年毕业于我校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城市交通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后留院工作。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三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四川省建设厅副总规划师。

2003年底的一天,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我见到了刚从四川省挂职回院的马林涛。开朗的性格,直率的谈吐,随意的穿着,感觉与他交流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他首先介绍了自己整整十年的工作、学习经历,然后更多地讲了他赴川前后经历的事情和感想。

还是在20024月,昌平区向社会公开招聘规划局副局长,在中规院做了7年技术工作的他设想着应该变换一下角色。他认为个人业务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影响的范围毕竟有限,而管理工作会产生更大的效益。笔试、面试一路轻松走过,他是第一名。昌平区来中规院进行组织考察,但是院里没有放他去。不过这也引起院领导里对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的注意。200210月,经建设部推荐,他成为中组部、团中央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而组织的第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奔赴四川。

来到四川,他挂职四川省建设厅副总规划师,主要是协助负责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的技术审查、技术咨询工作;同时参与对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四川省有21个地市、州,一年中他跑了17个。他说,每到一个城市都像是去给病人看病的医生。城市规划的无序状态让他担忧。他深深感到过去太缺乏对基层、对地方也就是对国情的了解。他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城乡规划联合检查,被任命为第一组副组长,协助建设厅唐宁厅长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他认真听取汇报,实地踏勘现场,查阅档案资料,并与当地政府领导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他认为四川省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法制体系不健全,暗箱操作,随意性大。因病施治,他建议推行“城市规划法定图则”,加强地方人大对城乡规划的审查和监督职能;建立规划编制公示制度,实施“阳光规划”,接受社会监督。可喜的是,他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同。在马林涛离开四川的时候,法定图则已在南充试点,试点成功就将在全省推广。挂职结束时,马林涛的心情并不轻松,他说:“好的规划编制,要变成好的城市建设,都需要人来把关,所以最担忧的还是人的问题。”为此挂职期间,马林涛为一期省委党校县长学习班和三期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局长班讲解了城乡规划课程,还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为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局长班讲课,培训人员近300人。

短短的一年挂职期间,他先后在技术审查中打回了八个城市的规划编制,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天府早报》以“他改变了八个城市的命运”为题作了详细报道。他说:“不能让任何一个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划从自己手中流出。”经历了这些事情,使他对城市规划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他说规划编制技术审查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出在设计单位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上。有些设计院由于甲方给的钱少,就来个“按价论质”,扛着摄像机到规划现场,站在山上照一下完事,回去就画图,根本不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更不去比较其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不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所以当然拿不出合格的规划。殊不知这不多的规划设计费,在落后地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马林涛说这样的“鬼画”并不鲜见。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技术管理者,不仅拥有权利,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责任。

一年的经历,虽然时间短暂,但他感到对自己思想的触动真是太大了,他从实践中看到了自己在业务、思想上的不足。他看到了贫穷落后的西部多么需要开发、振兴,他了解了地方基层对人才的渴求。挂职结束时,省里希望他留川工作,但院里也需要这个逐渐成熟起来的年轻人。目前,他回到了院里,即将面对新的任务。

谈到本班同学的情况,他说有大约四分之一在国外,这些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仍然对自己在国内的工作感到非常满足。他认为,出国是去享受人家创造的财富,而自己是在亲手创造国家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他主持过一个设计竞赛,曾经打败了多个赫赫有名的国外设计师,而国外的同学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这几年,国内同学的事业都处于快速上升期,这已经引起了国外同学的关注和羡慕,有些人已在盘算着回国工作了。

马林涛建议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只有了解了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担当重任,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