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倾听钱学森:美国研制导弹用了10年 我们可以更快(一)

2007-08-22 |

——参观上海书展《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展览



试卷、证书、护照、照片、手稿、书信、著作、沙发……当记者有幸先睹这个展馆——《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无言的物品,仿佛件件有声。倾听它们,如同读到了一个人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人的丰采。于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别样又生动地出现在记者眼前,是那样伟岸,那样完美,令人尊重,令人敬仰。

到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当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哈尔滨接见我。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火箭、导弹行不行?我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谁知,这一句话,决定了我这一生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钱学森

历史回到19551125。在钱学森近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中,这一天,决定了他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这是他千辛万苦回国不久,中国科学院安排他去东北参观访问。到了哈尔滨,钱学森提出,有2个学生在哈尔滨,想去看看他们。这时候的钱学森,还不知道,他的这两位学生,都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系保密部门。陪同人员将钱学森的要求,汇报给黑龙江省委,省委立刻报告中央。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指示正在北京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立即回哈尔滨。1125,在陪同参观时,陈赓大将与钱学森有了这段对话。

陈赓向彭德怀汇报了钱学森的这番话。彭德怀非常兴奋,急不可待,希望与钱学森立即面谈。会见时,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道:钱先生,我是个军人,今天找你来,想谈谈打仗的问题。我们不想打人,但是,如果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我们能不能先搞一种短程导弹,需要什么样的人力、物力?需要多长时间?钱学森在回答了有关问题后,说道: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导弹,到搞出第一枚,用了近10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比他们快,有5年的时间我看是可以的。

1956
2月,叶剑英带着钱学森来见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握着钱学森的手,说道:学森同志,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赶快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书面意见,以便提交中央讨论。总理的这一声同志,使钱学森激动万分。几天后,钱学森《关于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案头。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具体措施等等。19563月,中央批准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任命聂荣臻为主任,钱学森为委员。5月中央批准钱学森为航空工业委员会导弹管理局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五研究院即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当今天,我们自豪我国航天事业立于世界之林时,可曾想到钱学森这位拓荒者?!在这个展厅,记者看到了钱学森和聂荣臻元帅在东风一号导弹发射场上的照片,看到了1956年毛泽东主席宴请钱学森时的照片等等。(待续)

(来源: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