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静:与兴趣结伴同行

2007-12-17 |

作者:李婵

  刘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为中国制冷学会理事(兼低温生物专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生物传热与传质学;高/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与仪器;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学;微/纳米热学器件与系统;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当一个人站在了事业与兴趣的交点上,那么他注定要和这番事业“纠缠”一生。

  刘静正是站在这个点上的一个人。

  见到刘静,是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低温技术实验室中心。当你坐在他的对面,听他白描着自己的故事,你会发现,享受和陶醉不经意间就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

  清华学子回顾求学经历,“上课看书,老师收过我一本武侠小说。”

  一场在刘静看来发挥得并不算理想的考试,最终还是将他送入了清华大学的大门。也许,从那一刻开始,刘静就注定要和工科研究“纠缠”一生。

  在此之前,对于自己脚下的路,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刘静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学校里那些考入名校的师兄师姐,成了少年时刘静心中的榜样。“当时我们都还很小(念书时所在的小学、中学),有的后来考上了北大、清华、科大,也有的后来考了全省状元。在这种氛围中,念书基本上还比较认真,觉得需要学好。”

  1987年,刘静如愿地考入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燃气燃机专业,开始了5年的本科生活。

  “其实,我小学贪玩,初中认真,在外地上高中时不是很专注,但到大学阶段又很投入了。”回顾求学经历,刘静玩笑似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时候,上学我基本不吃早餐,把父母给的钱都省下来,买了好多演义类的章回体小说。”

  “记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向同学借了一本武侠小说,由于在课堂上看,结果小说被老师收了。后来还是老师考虑到升学考试在即,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特意在升学考试前把书还给了我。”

  刘静说,这是迄今自己关于读书时代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

  国外的访问研究经历,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对新的学术想法的包容。

  进入清华大学两年以后,刘静开始了物理学专业的第二学位学习。本科毕业后,不到三年半时间,他便取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随后,经过大约一年半的留校任教后,刘静到了美国普渡大学做博士后,以后又到过麻省理工学院(MIT)作过短期访问研究。

  刘静说,自己的出国经历很短,不过,在美国不到两年的访问研究期间,足以让他体会到国内外科研理念的一些差异。

  国外对新的学术想法的包容,深深地触动着他。

  “(我)印象里参加过一个MIT教授的报告会,讲的东西本身很简单,但是满富创意,确实与众不同。教师和学生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而根本不会考虑去嘲笑有关想法的幼稚。”刘静发现,这种学术理念在美国根深蒂固,它就是要鼓励每一个人去创新地做,而是不简单地模仿别人,也许美国的学生从儿童时代就这样。“学习知识,当然要充分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积累,但是,一旦创造的时候,所接受的知识就是为创造新的东西作准备。”

  在刘静看来,我们国内现在的大学里,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学生还主要习惯于一味地接受,遇到困难的时候,尚缺少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外国的学生其实很勤奋。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的公共邮箱里,两名学生说起了晚上最后离开实验室时‘关门’的事情。其中一个学生很纳闷,‘我是最后走的,怎么会没有关门呢’。这时,另一个同学通过E-mail回应了,‘门是我关的,我才是最后离开实验室的’。而那时已是深夜一两点。”

  两件平常的事情,让刘静的内心很不平静。“其实中国不乏有创造型的大学和极富天分的学生。但是,现阶段尚不能如美国的许多研究那样,最终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可能与学校的理念密切相关。”

  今生注定与工科研究结缘。希望研究的是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东西,而非财富本身。

  1999年,由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刘静回国到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直到现在。

  “自己应该干的,就是这一行。”刘静毫不怀疑。

  言语之间,刘静的思维总是在研究课题之间切换:冷冻医疗、高温热疗、冷热刀……刘静说,回国的几年来,自己始终都在静心从事研究。“好朋友之间有时打电话问候一下,放下话筒,再联络时也许就是一年半以后了。”刘静笑言,自己现在有点儿与世隔绝了。

  “我还是属于那种静得下来的吧。”也许,父母为刘静取的名字,言中了他骨子里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否适合从事科研,刘静并没有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我不知道是不是适合,但是我确实非常喜欢。”干脆、果断的这一句话,让你分明地感觉到是从刘静的眼睛里发出的声音。

  他说,科研工作能够给个人提供很大的空间,想到什么问题,就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很少会有限制。“我始终觉得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是否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当你确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想法,哪怕一时间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你也应该去设法突破,享受其中的收获。”

  他坚信,如果不从事现在的工作,自己也一定还是在工科方面,而且最希望的就是能创造许多有用的技术。“从我个人的兴趣来讲,应该是创造一些能够产生财富的东西,而不是直接创造财富。也许,工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获取崭新技术。”

  专注工作、谦和待人、平和处事、追逐兴趣,就是生活的全部。

  这是一个能让人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的人。

  他的声音自始至终透着真诚、温暖的笑意。哪怕是在电话中,你也没有理由不去相信,另一端是一张微笑着的脸。

  刘静,就是这样的随和。他的学生们似乎很少从这位师长那里感到过真正的压力。打开E-mail,刘静也总能发现来自各地学生的邮件。

  有的是想要报考他的研究生,有的是请教他学术问题。对这些邮件,刘静都会在第一时间一一回复。曾经有一名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一直和刘静保持着E-mail联系,最终,还是因为分数的原因没有能够实现跟随刘静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

  “我对比较上进的学生历来都很在意,有时候会给他们写上好几页的回信,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即便对于有的考生,我觉得专业背景偏离得远一些的,也都会给他提出建议。”刘静说,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感兴趣、投入,并非有多聪明,聪明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踏踏实实做事情才是关键所在。这靠的是师生的共同努力。

  就这样,刘静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对自己,他在享受着兴趣;对事业,他在执著地追求;对学生,他说,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他们毕业时,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具备获得博士学位的实力。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刘静并没有因此感到丝毫的压力。

  在他看来,压力都是自找的。他说,把心放开,专注地工作,谦和地待人,平和地处事,追逐着自己的兴趣所在,就等于是全部的生活。

(来源:北京科技报 2007019日)

相关新闻

  • 192014.09
  • 012023.03

    刘静琨:从水木清华到潮白河畔

    刘静琨,1989年8月生,天津宝坻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008级本、2012级博,2017年毕业。河北省2017年度面向清华大学定向招录选调生,现任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河北省招录定向选调生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的绝佳平台,能够...

  • 142024.11

    清华校友兴趣群体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校友兴趣群体的管理和指导,发挥兴趣群体的作用,规范兴趣群体的活动,促进兴趣群体健康有序发展,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友办”)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认同清华文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校友自发成立的文化、体育等各类群体。兴趣群体不是清华校友总会的分支机构。第二章 运行方式第三条 兴趣群体的名称不得使用“清华大学”字样。兴趣群体在校友办履行...

  • 172010.06
  • 232008.10
  • 142016.01

    波士顿校友会“精准医疗”同行小聚

    波士顿清华校友会1月9日在CUBIC举行的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同行小聚活动,得到了校友的积极参与,总共大约有三十人参加。

  • 062018.12

    汪燮卿:创新是责任也是兴趣

    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创新就是劳动,成果就是荣耀。舍得下苦功夫,不惧下笨功夫,汪燮卿取得了累累硕果。

  • 252014.07
  • 242018.10

    刘勤:最美的青春,乐同行

    人的一生中经历过的林林总总的事情会渐渐地沉淀,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因为某一个特定的事情的触动,而改变你的人生观以至于改变人生的轨迹。我知道,10月12日....

  • 25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