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

2008-03-31 |

杨观军 程国平

  省委书记发话:别争了,让他到中央党校学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才33岁,当时自己和多数人一样,只晓得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知识会有用了,根本想不到我们的社会会发生现在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变。”1968年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到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任技术员的陈义初,回忆起30年前的事情感慨万千。

  其实,以后关系到他一生命运的几次机遇的到来,同样让他没想到。

  在干部“四化”的机遇中,踏实肯干又有知识的他,从19819月任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到19836月任厂长、总工程师,才仅仅两年时间。1984年,开封市领导拟让他任市总工会主席,文件和讲话稿都起草好了,但工厂老书记不放他这个爱将,当时,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属部属企业,省机械厅代管,官司就打到了省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秦科才把这个问题给省委书记刘杰汇报了,刘书记觉得,两家争着要一个干部,这个人一定是人才,于是做出了一个对陈义初今后人生至关重要的决定:送他和另外三位同志一起去中央党校培训学习。

  谈起从1984年到1986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的学习,陈义初感慨:那可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管理理论、党的执政理论。他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从一个技术性干部转变为一个可以适应高层面管理的干部。

  又是两年时间。陈义初19871月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厅级),到19888月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机会再次垂青于他。1992年,筹备河南省科学大会时,他主要参与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他的专业和敬业,给省长李长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19926月,他被任命为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由此,陈义初开始了大展宏图的郑州市市长的任职之旅。

  “二七广场的电动扶梯好久都不运转了,为什么?当初建造的时候,运转费用是包括在内的,即使坏了也该修啊!”

  虽然从市长的位置上退了,虽然从省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也退了,但他还是有浓浓的郑州情结。

  311日上午8点半,记者按时来到陈义初的办公室。面前的陈市长,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虽然头发稀疏了些,但衣着还是那么精致,话语还是那么精练,讲的内容和在市长位置上时一样实在。

  “我在郑州做副市长、市长10多年,都可以用数字对比来显示。但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亲历,来说说发生的事情吧。具体的数字,相信有关职能部门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时,一定会梳理和公布的。

  陈义初说,这10多年,做了很多事情,但功劳不是他个人的,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做支撑的。没有改革开放,经济就不会有大发展,财政收入就不会有大增长,很多想为老百姓办的事情都办不了。

  施政:政府创造环境和保障民生

  1992年以前,我国的改革进程一直被姓还是姓困扰着。真正的变革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开始的,他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论断,给姓还是姓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开阔了视野的人们开始一门心思进行经济建设。这也给陈义初那届郑州市的领导班子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992年以前,改革在郑州还显得风平浪静,基本以国有、计划为主,纺织厂、工程机械厂、上街铝厂等国有企业仍然有着显赫位置。

  陈义初199611月任郑州市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代市长,19973月任郑州市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当时人们叫他还债市长,投资失败的中原制药厂欠了世界银行几十个亿的贷款要还,郑州市合作银行要改制,财政压力太大了。

  陈义初在还债的时候,也在深深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政府发展经济,难道就是直接做企业?市场的事情为什么不让市场去做?政府究竟应该把主业放在哪里?

  经营城市的概念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必然。政府创造环境,好的环境就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是生产力。政府保障民生,民生保障了,社会就稳定一个时期,坊间曾有这样的评论“陈市长抓市容抓得好,抓经济并不出色”。

  陈义初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他的执政理念是“政府主要是为企业创造环境,绝不是直接伸手将企业管起来”。

  陈义初说,只有城市的软硬件条件都上去了,才会引来大的投资项目,也才会让本土企业更好更迅速地发展起来。宇通、三全、郑州日产这些本土知名企业都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此外,陈义初在位期间,正是郑州商战先闻名全国、后又归于沉寂的时期,通过重新布局郑州百货业,引进丹尼斯这样的台资企业,让郑州市民认识了更多的国际名品。就生活品质来说,郑州市民的品位迅速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档次。

  19991月,陈义初再次当选为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在就职演讲中,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期望的目标是……适龄青少年都能够背起书包,走进课堂,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劳动者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愧地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老年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温馨、幸福地安度晚年,让每一个生活在郑州的人都为郑州的发展而骄傲。

  感慨:一生建一个飞机场不容易,我建了两个

  19988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落成典礼上,一市之长陈义初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话未出口便热泪盈眶,筹建机场的种种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这种复杂的情绪没有建过机场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他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飞机,就不能算真正的开放。

  当初建机场时,各方意见并不一致,陈义初的压力很大。

  上世纪90年代,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在郑州交汇,郑州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取代,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再费时费力费钱建机场。而且郑州人往往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说,从郑州到北京坐火车很方便,睡一晚上就到了,办完事再睡一晚上就可以回来。

  “这么说时,许多国外的朋友会笑而不答,点头称是,但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恐怕是不愿意告诉我们实话。”陈义初说,那个时候他正当壮年,每次出差到北京,他都是坐一夜火车,办完事为了节约时间,常常是晚上就坐车赶回来,直到有一次,他从北京回来后的当天午休,闹钟响了几次都没有将他叫醒,他这才觉得,自己年轻还这么累,那么年龄大的人、有急事的人该是多么地想坐飞机以节约时间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施政思想一向超前的陈义初被省委省政府委以机场建设指挥长的重任,开始完成在新郑建设郑州新机场的艰巨任务。

  2004年,陈义初在任时筹建的空军马头岗机场也如期落成,成为空军最好的军用机场之一。时至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说:我很荣幸在我的市长任期内建成两个机场。什么时候郑州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航空枢纽了,郑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拆墙透绿:让郑州绿起来!美起来!

  1997年,陈义初开始主导对园林专业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共拆除沿街门店72家,搬迁园内住户136户,迁出非园林单位4家,恢复绿地14万平方米。原来挡眼的酒店房舍,被一片片春意盎然的草坪、一条条迂回曲折的小径、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园林小品所替代,人们步移景移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同年926日,投资15亿元建设的金水河滨河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它像一条玉带镶嵌在市区的版图上。

  从1998年起,为了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市政府又投资2600多万元,扩建了绿城广场,新建了经纬、紫荆、文化、裕达、绿茵、文博、航海等7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广场。新增绿地200余万平方米。

  更引人注目的是1999年,市直机关大院的拆墙透绿,一面面围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一片片绿色从造型优美的铁栅栏里扑面而来,透出的15万平方米的绿色和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融为一体。徜徉在附近的人们终于领略到了置身于花园城市的惬意。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说:本来开一天车心里很烦,但一走到嵩山路、中原路,心里就可舒坦了……

  余热:力推新豫商叫响“河南人经济”

  20032月,陈义初卸任郑州市市长职务。

  纵有不舍与遗憾,秉承“在什么山岗唱什么歌”的陈义初,很快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职位上找到了再为郑州出把力的活儿。

  “主要是做了一些党委政府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谦虚的陈义初其实从2004年开始做了一件让全国乃至全球河南人伸大拇指的事,那就是他率先树起了新豫商的旗帜。

  2004年,他带着省政协相关人员和河南的新闻单位一路追寻新豫商的足迹,宣传豫商的奋斗经历、展示豫商的新形象,帮助各地成立河南商会,出版了高质量的新豫商系列研究丛书,并最终促成了2006828日第一届豫商大会的成功召开。

  截至目前,北京、重庆、广东等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已有20多家河南商会成立;2007年,匈牙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先后成立了河南商会或河南联谊会。一时间,新豫商、新河南成为我们河南人耳熟能详的词。

  多棱陈义初

  为官两任,五味人生

  市容市长

  每到周末,陈义初不休息,其他委局和区街的领导也不能休息,而且心里还很紧张,因为陈市长除了到外地出差,他都要走街串巷查市容卫生,发现问题就毫不留情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并且下周末他还要复查。他还让电视

等新闻媒体曝光,让市民和他一起监督,一时间,周末的郑州电视台的新闻收视率节节攀升。

  10年间,他的足迹踏遍郑州市大街小巷、居民住宅、车间工地,或检查市容卫生,或解决群众投诉的具体问题。市民惊喜地发现,原来困扰他们的垃圾、污水问题被处理好了,出租车停放规矩了,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等老大难的问题缓解了。

  民生市长

  “我不是学城市管理的,但我知道一个道理:绝大多数老百姓想要什么东西,你就给他什么东西。”基于这样的惠民思想,陈义初那届政府做出的一系列决策让许多郑州市民受益不小:60岁老人免费坐公交,公园免费开放,步行500米要见到广场游园……

  “现在看来我们的意识还是很靠前的。”说起社区建设,陈义初如数家珍,在全市先后建了300多个社区,并在全国率先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还为社区建设拟了三个一工程,要求每个社区必须有一个居民文化活动室、一个医疗服务站、一个警务室。这样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另外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也在全国开了先例。

  开放市长

  有人说陈义初是一个深具民主自由意识的人,其思想总是超前一步,他的做法总是开风气之先,他的一些设想在中央提出号召以前,郑州就已经开始做了。

  比如他刚当市长时就提出了公务员要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这给他招来批评一片。有人说他这是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思想,不是共产党的提法。为此陈义初一再解释:为纳税人服务和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我们的各级干部是老百姓的公仆,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你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

  为了让民主氛围更浓郁一些,让老百姓的参与度更高、更广泛,当时陈义初在一次旅游会议上提出在“城市一日游”行程中开放市长办公室的设想,欢迎市民参观。

  争议市长

  正是思想超前,多开先河,所以陈义初当年提出的许多设想有过争议。

  例如马路上的行道树的问题,他的观点是要建森林中的城市,因为到过国外的人都知道,国外的马路两旁不都有行道树的。所以在花园路、文化路拓宽改造时就出现了“要修路先砍树”的说法。

  对于瓜农进城卖瓜的问题,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完全放开,让瓜农开着自己的奔马车等进城售瓜;第二种是瓜农进城售瓜限时限地,有条件放开;第三种是瓜农不能开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进城。

  陈义初至今仍在坚持:“我认为第三种方案只要坚持下去,市场流通就会自动解决这个问题。就像交通规则,开始实行大家都觉得不方便,养成习惯了,自然就好了。”

  遗憾市长

  离开市长位置的陈义初也有很多遗憾,有些是自己想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情,有些是自己开始做还没有做完的事情。

  比如,航海路上车流量大,长途客运总站进出的车辆又多,进出不方便还影响交通,他提出将长途客运总站的大门改到其他路上,当时考虑好了但没有来得及做。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自己看出问题在哪里了,但没有解决。参与了郑东新区的决策和概念性规划方案制定,但还没有起步就走了……

  平民陈义初

  陪太太喝胡辣汤,补看国外大片

  今年8月份,第三届豫商联合会将如期召开,而早在1月份,陈义初从省政协离职,当选为河南省豫商联合会首届会长。

  他说,2003年初卸任不做市长到现在,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让他最感到高兴和其乐无穷的事,是学会了计算机打字输入,作为上海人,拼音学得不好,打字难呵,但他从一小时输入一两百字,现在每分钟能输入一两百字了。

  其实,卸任后的陈义初还有很多乐趣呢。他说,现在每天早上都可以陪太太去中原区一家胡辣汤店喝胡辣汤吃单边油条,晚上可以去丹尼斯或新玛特去看看有没有新款的时装,还有时间补看一些过去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国外大片……

  小写陈义初

  分类垃圾的故事

  陈义初的夫人阎育明曾任郑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她在日本做过访问学者,回国后,也像在日本期间一样,在家里搞了分别是“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污染”的三个垃圾筒,并把自家的垃圾归类投放。陈义初就劝她,你这样搞很环保,但最终环卫部门没有这样归类,不信你跟着看看,果然太太把垃圾分类放到垃圾回收处,环卫工人一股脑地就装到垃圾车里了。

  市政府周围建筑的故事

  裕达国贸,科技馆,郑州博物馆,围绕在市委、市政府大院周围,造型新颖的建筑让市民欣喜不已。有想象力的市民这样描绘:裕达国贸是一双筷,博物馆像火锅,科技馆是冰激凌,市政府大楼是蛋糕,旁边的小花园是一盘菜。陈义初听了虽然觉得市民把政府精心建设的景致说得太通俗了点,但也很高兴,这说明市民是关注和从心里是喜欢这些建筑的。

  红灯笼的故事

  2001年,第十四届世界中等城市合作发展网(简称芝麻网)年会在郑州召开。负责接待工作的郑州市外办建议在碧沙岗公园南门草坪上举办一个晚间冷餐会,在检查准备工作时,陈义初对市政局局长刘克顺说,冷餐会来自西方,把布置的红灯笼去掉,不中不洋的。刘面露为难之色说,是阎主任(陈义初夫人)让挂的,要撤得请示她。刘当即给阎打电话请示,阎电话里说冷餐会是国外的,但外国人来中国也喜欢看到具有民俗风情的东西,何况能照明还喜庆,不能撤。陈在旁边听得很清楚,随后就说,外办的工作,还是尊重人家的安排吧。刘开玩笑说,你陈市长厉害,夫人更厉害,人家姓阎嘛。

  广场无人的故事

  2000年的夏天,陈义初到省人大办事,出来路过在和省人大相邻的经纬广场,看到花红草绿的广场里面空无一人,觉得很奇怪,这么好的广场市民怎么就不喜欢来呢,后来发现在广场四周的栏杆台阶上,坐了很多市民在聊天打牌。他就下车问几个老人。老人说,广场好看是好看,但没有树荫,太晒了。

  于是,绿城广场,航海广场,文博广场等都移栽来大树,从此广场里面白天也有欢声笑语了。

  喷泉的故事

  绿城广场建成后,对外宣称有国内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喷泉。但细心的陈义初发现,喷泉并不每天都喷,往往是领导来了,上级检查团来了喷泉才开。陈义初就指示市政局领导,必须保证喷泉每天都要开,且要设立公示牌公布喷泉开放时间。

  后来,市政局在嵩山路和淮河路三角地建小游园时,也规划了一个小喷泉。市政局的领导利用陈义初周末检查市容的机会拉他来看小游园建设情况,本想得到表扬,谁料他看到规划有喷泉,面露怒色,要求把喷泉项目去掉。市政局局长嘟囔说,都招过标了。陈坚定地说,招过标也不建了,建的喷泉不按时给市民开,浪费钱。

(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2008318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