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大教授邢锋获国家杰青基金资助200万元

2009-12-01 |

邢锋,19657月生。1981年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1992年博士毕业后到深大任教。2001年获评教授。2005年任副校长。曾获得2005年“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基金资助。

深圳教育界近来传出喜讯——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邢锋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200万元,他带头研究的项目《滨海混凝土基础设施劣化识别和基于可靠度的优化控制》在工程应用中已取得了亿元以上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是深圳大学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是深圳首次获此殊荣,同时也是广东省土木工程学科首次获得此类基金项目,彰显出深圳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

代表深大在全国的影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于1994年,目前是我国资助青年科技人员力度最大的基金,旨在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要基金品牌。

今年44岁的邢锋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建筑结构系的博士后,自1992年进入深大任教至今,目前任深圳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从他厚厚的简历上可以看到,由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发明专利非常多,他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无疑是对邢锋多年来致力科学研究的肯定。邢锋向记者表示,这表面上是给予本人和合作团队的荣誉,实际上代表的却是深圳大学在全国的影响。

  深圳大学资助100万元

邢锋获此殊荣,很大原因是他带头研究的项目《滨海混凝土基础设施劣化识别和基于可靠度的优化控制》,这也是广东省土木工程学科首次获得此类基金资助。据了解,除了国家资助的200万元,深圳大学亦配套资助100万元,将大大增强以邢锋为首、在深大成立的“深圳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滨海腐蚀环境下土木工程服役寿命及可靠性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邢锋带领的科研团队较早地对滨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予以了特别关注。通过对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的持续研究和国内外学术成果的动态把握,形成了以土木工程使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总体研究策略,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保障滨海腐蚀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与环境多重作用下的使用寿命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明显提高了工程结构抵抗环境作用的能力和使用寿命。

工程应用经济效益上亿元

据了解,这个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广东省、深圳市实际工程中,在多个重大代表性的工程中——如广州国际贸易大厦、深圳市海洋世界生物娱乐馆、盐田国际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工程实践又进一步充实并完善了该成果。

相关研究成果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鉴定,在惠州港改造、万科总部大楼、深圳滨海医院、深圳机场扩建及西部港区疏港工程等项目中正在或即将应用此项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研究成果在上述颇具代表性的工程应用中取得了亿元以上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在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尊重混凝土结构科学的发展规律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此,邢锋的科研团队功不可没。

邢锋告诉记者,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无法从事教学,这也是自己长期孜孜不倦致力科研的源泉动力。此外,科研对邢锋来说,更是一种兴趣,一种学术情结。

转自 深圳特区报 2009年11月30

相关新闻

  • 042020.08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

    8月3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 032024.04

    百岁院士叶铭汉捐赠300万元设立基金

    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物理学家叶铭汉在百岁华诞之际,向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叶铭汉基金”,用于奖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他们开展高能物理研究。“我父亲捐赠的原因很简单。发展中国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终身事业,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也常说‘中国高能物理今后的发展将有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的不断努力’,...

  • 172010.09

    曹其镛2000万元捐赠清华建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9月15日,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曹其镛先生捐资2000万元建立清华大学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旨在推动清华国际交流、加强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和促进中日关系和谐发展。

  • 112007.10

    清华3个创新群体8名教师获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9月27日,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全部揭晓,清华大学有3个群体获得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8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 032022.03

    懂球!这个清华大学高材生绝对真球迷,捐赠50万元支持徐根宝继续搞青训

    姚颂以个人名义向基地捐赠50万元,支持徐根宝继续搞青训

  • 232022.05

    向高校捐赠500万元 八旬教授耕耘讲台62载病床上仍记挂学生

    年逾八旬的范钦珊(1956级机械)仍在为本科生授课。“学生说,老师你好好养病,我们就是你生命的延长线。这话太感人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事迹分享会,现场播放的视频里,85岁的南航“钱伟长讲座教授”范钦珊在病床上哽咽地回忆起十几年前住院时的情景,这一幕让不少现场观众潸然泪下。“把教育教学当作毕生事业”的范钦珊形容自己有三个支撑点——事业心、责任心和...

  • 032025.03

    从10万元到3.5亿元,清华博士“造飞机”

    北京延庆,有一片面积为374平方公里、真高1098米的空域。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航装备)董事长李京阳正在指挥无人机的调试。2024年,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清航装备发布了最新款的JZ-120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其有效载重达600千克,续航时间超10小时,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极端应用场景。如今,创立快10年的清航装备,从最初筹集的10万元创业经费确立交叉双旋翼研究方向起步,到现在完成了6轮...

  • 112010.01

    清华21项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042021.11

    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

  • 302020.11

    96岁院士捐款500万元,激励青年“扎根野外”

    11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议开幕式上,一项捐款活动让会场掌声雷动。为激励后辈推进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找矿突破,9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捐出毕生积蓄500万元,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裴荣富勘探奖”专项基金。作为一名矿床地质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裴荣富踏入地质行业已七十余载,足迹遍及海内外青山大川,无数次的野外工作锻造了这名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