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赴海地执行任务,领导考虑到王树林业务熟练想派他去,但又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承受长途飞行,于是征求他的意见。他很果断地说:“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去。”我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的装备,大多是他一手经办的。
他热爱工作,说得最多的话是“抓紧点”
在王树林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工作时限倒计时表。今年已经58岁的王树林很快就要退离公安装备战线。这个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岗位,是那样让他眷恋和依依不舍。他倒数着自己还能为党、为公安事业奉献多少个日日夜夜,他计划着每一天都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发挥更大的力量。
从警30年的王树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抓紧点”。在工作面前,他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2001年,王树林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痊愈上班后,领导让他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可他却说:“我要退休了,更要发挥余热,还要把经验传给年轻的同志。”
此次赴海地执行任务,领导考虑到王树林业务熟练想派他去,但又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承受长途飞行,于是征求他的意见。他很果断地说:“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去。”我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的装备,大多是他一手经办的。
“抓紧点”,他时刻这样催促着自己。为了制订警用特种车辆审定标准,2009年12月21日、22日,他在郑州组织召开业务研讨会;26日、27日,他紧张工作的身影又出现在无锡会议上。装备财务局陶军生副局长担心他过度劳累,劝他说:“不要太累了,歇一歇再干。”他说:“一定要在2010年前把该做的工作完成,不能拖。”直到30日,他才回到北京。在赶赴海地执行任务前,他还制订好了下一步的工作日程。
他坚持原则,从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他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主动承担了高危险、高强度的工作。他不顾身体有病,驾车往返于货场和机场之间,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他都亲临工作一线接货、入库、发送。在机场,隆隆的飞机起降声、车流人流的嘈杂声以及繁重的搬运工作常常会让他感到身体不适,有时候由于时间紧连杯水都来不及带,有时候会干巴巴地站在机场等上几个小时,尽管如此,他没有半句抱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从4月12日起至5月中旬,他没有休息过,经常工作到深夜。
对待工作他一丝不苟,从不忽视每一个细节。2008年冬天在浙江开展9毫米手枪射击培训时,他每天都监督课程。南方的冬天十分阴冷,人们尽可能不到室外。最后一天是在室外进行射击考核。一起承担工作的张立新考虑到王树林的身体状况,让他在驻地休息。但他坚决不肯,他说:“工作是不能让别人代替的。”在王树林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写得工工整整的电话表,上面是警用装备中转库值班员的电话。除了固定的查岗时间外,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多打几次电话查岗,有时候不放心,还会亲自开车去查岗。
人们已经不记得王树林承担过多少次警用装备的押运任务。物资储备调运处处长蒋苏林说:“我们一起押运物资时,他总是放心不下,坚持要跟装备物资在一起。困了累了,他就躺在装备箱子上眯一会儿。这么多年来,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一直传下来,我们每一次押运,都是这样做的。”副处长周元成说:“他对待工作总是坚持原则,从不拖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精通业务,是“难不倒的专家”
曾经在清华大学留校任教的王树林在领导和同事眼中绝对是一位专家。装备财务局陶军生副局长感慨地说:“王树林的业务水平可以用‘精通’两个字来形容,他在公安装备战线上工作了整整30年,为公安现代化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警用装备日新月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考验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王树林总是迎难而上,即便年过五十后,对于新技术、新业务,他依然满怀热情,勇于挑战,倾尽全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精髓。他的同事们都说:“只要是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他都会下功夫钻研。”电脑对于1952年出生的王树林来说本来是陌生的,然而他仿佛无师自通,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使用,还学会了软件和硬件维修,这让很多年轻人自愧不如。同事的电脑出了毛病,通常会请王树林帮忙修理。王树林俨然又成了一名电脑专家,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的毛病,他都能应对自如。跟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说:“我们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的电脑,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刻苦钻研的精神没人能比。”
转自 人民公安报 2010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