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孙复初:为了一个教师的良知

2010-07-07 |

2007年,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孙复初开始在网上写博,一篇篇“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博文备受关注和热议。三年后的今天,孙复初的“教育问题”博文已写到179篇,而他对于国内教育现状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日前,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孙复初携手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母亲的嘱托》一书,并在下篇收录了大部分博文,以最直接的方式指出当今国内教育的弊端。在与本报记者对话时,他坦然地说出,“一切只是为了一个教师的良知”。

  谈新作出版曾因“问题尖锐”被出版社婉拒

斯霞是南京的一名小学特级教师,她当年办实验班、发明“分散识字”教学法以及“童心母爱”的事迹至今为人所称道,教育界更一度流传“学习斯霞精神,做斯霞式的人民教师”的口号。作为斯霞老师的长子,孙复初也在清华大学教书四十多年,对于母亲以及自己服务了一辈子的教育行业,孙复初有太多的话要说。

  《母亲的嘱托》共分三篇,上篇回忆了斯霞老师的生平事迹,中篇是斯霞老师主要的教学成果、媒体报道及学生缅怀文章,下篇则收录了孙复初三年来撰写的大部分博文。这是他遵照母亲斯霞的嘱托,对当今教育做出的呼吁,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反思、高校改革、高考改革、教育反腐以及教育比较等。在文章里,孙复初对于目前高考制度、标准化教学等不合理的教育现状提出尖锐批评,对于亿万学子、万千家庭面临的教育困境及人才的出路忧心如焚,期望倾一己之力,大声疾呼,促使教育尽快走上改革之路。

  记者了解到,在撰写教育博客之前,孙复初就因编写英文字典双目失明,但他仍让家中的保姆帮忙录入文字,坚持不懈地写博。“我希望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身份,提出各种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引起广泛的注意和认识。”然而,由于这些教育问题实在“尖锐”,孙复初曾接触过几家出版社,但不是没有了下文,就是被告知只能出上篇,即纪念斯霞老师那一部分。孙复初觉得很无奈,“上中下篇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我对于教育的呼吁,也是遵照斯霞老师的嘱托。她晚年一直很忧虑,要我务必担起教师的责任,救救孩子。”此外,据本书责编朱燕玲透露,该书因为涉及到一些学校办学集团化的问题,出版后还有学校试图“扣住”不让外流。辗转曲折,老教授的精神和书中诚挚感人的故事最终打动了出版方,该书才得以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孙复初在书中回忆了从他3岁开始到斯霞老师去世的点点滴滴,7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现状和社会背景均有涉及,读者在更全面地认识斯老师生平的同时,还能品读时代的故事。

  谈教育问题标准化教学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蚁族”

  “教育问题”是本书的重点,孙复初从基础教育谈到体制改革,从教育腐败现象谈到国内外教育对比,讲别人之不敢讲,痛批目前教育弊端。二十多年前,他提出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来,他又提出取消现行高考制度实行高校自主招生;而现在,他深深地感受到,“办学再不能只搞一个模式,否则培养出来的只是越来越多的‘蚁族’”。

  在众多的教育问题中,孙复初认为标准化教学模式是很大的弊端。学生为了过高考的独木桥,从一开始就被圈定在“应试”的格子里,通过了统一量化才能找到出路。“其实人本来就是很难量化的,国家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同层次的,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成为大学生。学校应该像餐馆一样,有高档的,中档的,还要有很多小吃店。而学生就像粤菜、川菜等各种菜系一样多样化,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到不同的餐馆去寻找自己所需,为何非得搞成一个模式,学生从学校出来仍然什么都不会,全部变成‘蚂蚁’,在大城市里窝成一堆。”

  被问到为何70多岁高龄仍坚持以博客为阵地,站在“一线”呼吁教育改革,孙复初回答,“是为了一个老师的良知吧。当了一辈子老师,教了几十年的课,我对这些问题感受非常深,感觉这样培养学生,很苦。一方面,课业的重负、体力和脑力上的双重折磨,让孩子们很苦。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为他投入了这么多,他不这么拼命对不起父母。有些农村的孩子,父母省吃俭用,甚至祖父母也去捡破烂帮家计,家庭也很苦。面对巨大的压力,有些孩子跳楼、泡吧,家长也跟着愁死,老师也跟着累死……”

  呼吁了这么多年,一些教育问题却依然存在,改革的成效也不大,被问到会否因此感到沮丧时,孙复初叹息一声:“我做了这么多,可能都没什么用,但我不写出来烂在肚子里就更是没用了。我70多岁了,眼睛也失明,没有后顾之忧,别人不敢讲的话我敢讲。讲出来了,有人去关注,有人能支持,我就感到很欣慰,算是尽了一己之力。”(徐绍娜)

孙复初出席斯霞纪念馆揭幕仪式

2002年斯霞和她的五个子女合影(右一为孙复初)

斯霞老师简介

斯霞(19102004年),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她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文集》等。20041月去世,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批示:“斯霞老师是一代师表,为中国和江苏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我们在沉痛悼念她去世的同时,要广泛宣传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鼓励更多的人做斯霞那样的‘人民教师’。” 

孙复初简介

19342月生,斯霞老师长子。八年抗战期间随父母逃难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1951年入党,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留校任教48年。主编《英汉科学技术词典》、《汉英科学技术辞海》等,获“首届国家辞书奖”。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转自 金羊网-新快报 201075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62021.08

    选择种地的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种地、除草、施肥、给牲畜喂饲料……头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等头衔的80后女生石嫣,农活干得一点也不逊色。她喜欢称自己是农民,她的微博名字是“农人石嫣”。石嫣离不开土地。她和农业打了快20年的交道。考大学时,石嫣选择了农业;考取研究生时,她选择在农业方向进修;考取博士、博士后,她仍然选择了农业。被称为“新农人”的石嫣,经营的分享收获农场是她理想中的样子:农场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完全采用...

  • 112021.01

    邱锋海:一个梦想造火箭的CEO成立了一家算法公司

    邱锋海,清华大学机械系1993级本科,声加科技创始人兼CEO“你应该说就两个字嘛——宅男,标准理工宅男。”声加科技创始人兼CEO邱锋海笑着评价以前的自己。2018年,这家押注通信声学核心技术赛道的算法公司刚刚成立时,邱锋海还和几位合伙人拉着投资人围在一起,讨论谁来当CEO。这几个技术出身的人想了想,“不如,我们到外面请一个CEO吧?”“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你们自己也得搞一个出来!”投资人立马否决了这个提议。他们几...

  • 282022.02

    法3,一个特别的班级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42011.11

    为了一名援建者的生命——抢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干部杨勉军纪实

    为了一名援建者的生命——抢救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干部杨勉军纪实

  • 062016.12

    蓝春:致良知是企业生存之本

    良知是一种正能量,致良知的过程仿佛也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一个良知通过时间会转换成另一个良知。

  • 172020.08

    郑敏:做一个生命的强者

    2020年7月18日,“九叶诗人”中的最后一叶——郑敏先生走过了期颐之年,向着人生的第二个百年进发。作为郑敏诗歌的读者和爱好者,我认真阅读了她不同时期的近乎所有诗歌作品和诗论文章,将其作为硕士和博士论文的研究...

  • 012024.02

    发现另一个我——胡凯

    他是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际大赛100米决赛的大学生运动员,也曾夺得国内外多项短跑项目的金牌,他就是“眼镜飞人”胡凯。经历了荣耀、失败、重塑,胡凯找到了“另一个我”,这是他的第二人生,也是他将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运动员到老师,他说:“不管身份怎么变化,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你就能行。

  • 012022.07

    张利:追求每一个完美的建筑细节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5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