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四大导师故乡行”在江门举办启动仪式

2025-04-17 |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早就在清华兼课的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受聘为全职的清华国学院导师。2025年3月28日至30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校友总会主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四大导师故乡行”在启超先生故里广东江门市举办启动仪式,并开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025年两岸清华校友交流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姚坚,国务院原参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施祖麟,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唐文明,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赵劲松等逾百位两岸清华校友走进江门。广东省委台办主任钟挥锷,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江门市委副书记郑泽晖,江门市领导蔡德威、周佩珊、夏天等出席有关活动。

9B1188

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出席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并致辞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考察梁启超先生旧居时,高度赞赏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家风。梁启超先生于1902年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4年在清华《君子》演讲中首次凝练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对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华儿女大团结贡献至伟。陈岸明在致欢迎词中强调,梁启超先生在家乡人民、广大清华校友心中有着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为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在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美术学院、校史馆、档案馆等大力支持下,2022年30多名清华师生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大量困难,精心规划设计、现场指导施工,高水平完成了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启超先生故居、纪念馆修缮提升工作。2024年9月,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948255

顾秉林校长向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赠送书稿

江门与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校地情谊。34名江门籍院士中就有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微波理论学家林为干、高能物理学家邝宇平等7位清华校友;40年前到江门创办五邑大学的叶家康校长也是清华校友。长期以来,江门籍乡亲倾力支持清华大学发展,利国伟、伍舜德、李文达、吕志和等乡贤捐赠资金建设了清华大学伟伦学术交流中心、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生命科学院伟伦馆、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公共管理学院伍舜德楼、设计中心伍舜德楼、李文达医学与生命科学图书馆、生物医学馆吕志和楼等。

在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两岸清华校友参观了“强国梦 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览,栽种“同心树”,举行两岸清华学子谈启超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梁启超与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学术研讨会,共同追怀先生高尚风范、卓越贡献,感悟浓烈家国情怀,传承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精神。

90CFCA

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在座谈会总结发言

945823

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唐文明教授在座谈会发言

8A5C57

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姚坚校友在座谈会发言

当前,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正全面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为两岸清华校友合作交流、发展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江门期间,两岸清华校友还前往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院士路、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广东润宇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等地,考察调研江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侨务工作情况,围绕科教、产业、人才等领域合作展开交流探讨。此外,清华大学天文系副主任、教授蔡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唐杰等到唐朝天文学家一行曾经驻足的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调研考察天文科普工作。

此次江门之行让两岸清华校友收获颇丰、感悟良多。大家表示,江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次走进启超先生的家乡,共同研讨弘扬启超文化,对于每一位清华人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同时,大家还看到,江门有着优越的区位交通、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独特的侨务资源等综合优势,现代产业增势强劲、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大后劲和蓬勃生机。大家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江门增进交流合作,在大湾区、启超先生故里书写更多创新创造成果,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 252022.01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称号的由来及“入围导师”

    也许会有读者问道:今天再谈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清华开办国学研究院,吴宓、陈寅恪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然愿意参与,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却是最早提议创办清华国学院者,他为何会如此?再联想到他在五四时期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不是很令人深思么。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毕业证书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之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教授)”的称号,已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认...

  • 172004.04
  • 232022.08

    王补宣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暨清华大学能动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8月20日上午,王补宣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暨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简称能动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院士,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副主任何雅玲院士,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关永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金红光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徐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建中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 252020.12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95周年纪念研讨会举行

    12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95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北楼M层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发来致信,副校长彭刚、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原副校长谢维和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多家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意义,展望国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宣读了刘延东发来的致信。刘延东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热烈祝贺清华大学国...

  • 172019.05

    清华国学研究院那四年 转型时代学人的中西“往返之际”

    1925年~1929年,中国近代学术史时间轴上的这4年,曾经因“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出现,熠熠生辉。研究院坐拥声名显赫的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

  • 102022.03

    杏坛传奇——清华国学研究院始末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原本是相对“西学”而言。五四前后,一方面人们对新思想、新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国固有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重拾...

  • 102020.09

    童诗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天立-童诗白中国自动化教育奖”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9月5日,在迎接第36个教师节和自动化系建系5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中央主楼隆重举行“童诗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天立-童诗白中国自动化教育奖”启动仪式。副校长彭刚,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岩,电子...

  • 092020.12

    清华大学举办华罗庚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12月6日,华罗庚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于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丛兵,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国际数学大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严加安、王诗宬、席南华、周向宇、江松、方复全以及来自全国数学界、科教界的专家学者,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多个兄弟院校相关...

  • 302024.10

    关于举行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正式通知

    拟于2024年11月17日上午9时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办体育代表队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当天还会举办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 292019.10

    电子工程系举办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返京40周年纪念活动

    为纪念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返京40周年,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10月26日,电子工程系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绵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