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5届毕业六十周年秩年校友座谈会于建筑馆多功能厅召开。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建筑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以及林贤光、高亦兰、郑光中、周逸湖、单德启、常友石、郑国卿等多位1965届教师及辅导员,与叶如棠等60余位1965届校友及其亲属共同参与交流。

座谈会现场
会前,校友们齐聚建筑学院楼前大喷泉处,背对主楼,面朝绿茵与阳光,大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定格下这意义非凡的返校合影。

校友与亲属们合影留念
会议伊始,建五大班长叶如棠先生作为主持人开场,为在场众人详细介绍到场的老教师、领导及嘉宾。现场右侧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往昔的回忆动画,青春的面庞、熟悉的校园场景如潮水般涌来。

叶如棠主持
第一项议程,建筑学院院长张利热烈欢迎校友返校。他回忆往昔,如今看到校友们依旧精神矍铄,深感欢喜。张利向校友们分享了几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建筑学院50岁以上校友数量居各院系之首,而能够健康返校的比例亦是名列前茅,彰显了跨越时间的生命力与拼搏精神;学院世界排名升至第7,创历史佳绩,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卓越的综合实力。谈及未来,他表示,建筑行业虽面临时代巨变,但学院将凭底蕴、创新与应变能力闯出新路。展望2029年,张利院长诚挚邀请校友们参与将在京召开的第3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为学院发展助力。
第二项议程,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继续致欢迎辞,畅谈学院未来。张悦谈到,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坚信清华人能肩负重任,托起学院明天。同时他立足当下,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前沿发展趋势,为校友们介绍学院的学科布置和整体架构,以及本科、研究生招生与教育的创新模式,尽显学院开拓创新之姿。
第三项议程,校友总会代表董治在台前发言,难掩兴奋与感动。她见校友虽鬓发斑白却神采奕奕,仿佛回到青春,那份炽热之心直击人心。她感谢孙凤岐老师、叶如棠学长及筹备组成员的默默付出,让校友们得以重聚温馨。同时,她向建筑学院领导的支持表达诚挚谢意,祝愿校友们返校之行温馨愉悦、收获满满。

马国馨发言
第四项议程,马国馨先生进行了 “拙匠门下,乙巳回归” 主题发言。他回忆起1959至1965年那段令人难忘的求学时光,80余位同学怀揣梦想汇聚于此,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共同的理想结缘清华。
他语气中透着自豪,介绍当时班级入党率高达 41.8%,远超全校不到 20% 的平均水平,彰显出班级的先进性与凝聚力。毕业之后,校友们奔赴各行各业,有人投身公共部门,为国家发展运筹帷幄;有人在高校深耕,桃李满天下;有人在设计院挥洒创意,让建筑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还有人勇敢创业,成立设计工作室,为建筑行业注入新活力。当时有62人坚守设计岗位,11位更是首批特许建筑设计师,他们用卓越成就为班级赢得极高赞誉。
他提及班级这份跨越时光的强大力量,虽大家对清华精神有着不同解读,但那份赤诚感恩之心始终如一。多年来,校友们回馈母校的善举不胜枚举:梁思成雕像静静矗立,承载着对建筑先驱的敬仰;主楼前的常青树四季常绿,象征着对母校的长情陪伴;励学金的设立为莘莘学子点亮希望之光。此外,众多出版纪念册承载着珍贵回忆与师生情谊,成为岁月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最后,他回首往昔,校友们早已践行“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的口号,用奉献书写传奇。他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康健,期待学院未来续写辉煌,祈愿在座诸君岁月安好、福寿绵长,同时深切缅怀那些已然离世的 17 位同学。
第五项议程,现场气氛庄重而温馨,张利院长与马国馨先生代表学院与建五班,郑重举行赠书仪式。这份承载着建五班智慧结晶与赤忱之心的书籍,将被学院珍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见证着校友与母校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赠书仪式
随后,主持人叶如棠先生介绍参与活动的学长,并将全场目光聚焦于教师讲话致辞环节。
班主任林贤光先生率先发言,他满心激动溢于言表,深情回忆班级多年坚持编辑通讯录的暖心之举,从1979年起,历经11个版本的更迭,这份小小通讯录串联起全国各地同学的羁绊,成为建五班凝聚力的生动写照,有力诠释着这个集体顽强蓬勃的生命力。他将美好祝愿送给每一位校友,愿他们健康长寿、岁月悠长。
高亦兰先生接过话筒,虽言语哽咽,但难掩内心的澎湃激动,往昔岁月如电影般在她眼前重现。单德启先生作为曾与大家同吃同住的辅导员老师,满心亲切溢出言表,深情祝愿在座各位未来一切顺遂美满。
常友石先生也倍感惊奇与感慨,真挚表达对60年后大家仍能齐聚一堂的欣喜,她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教学时,与同学们一起实地测量、施工的难忘场景,温馨画面如在眼前。
周逸湖先生感慨岁月如梭,6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她动情回忆大家年少时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与大家一起翻看现场照片,往昔时光如潮水般涌回,那些亲切过往触手可及,仿佛重拾青春岁月。
郑光中先生深情回忆建五班同学当年求学的艰苦岁月,物质匮乏却阻挡不了大家求知的热情,他饱含深情地送上祝福,祈愿同学们健康长寿、福泽绵延。
郑国卿先生怀着万分自豪之情,感慨大家的生气勃勃与亲切温暖,为自己能受邀共襄盛举倍感荣幸。

林贤光发言

常友石发言

周逸湖发言

郑光中发言
现场大屏幕播放建五班历次全班聚会的合影,从 1965 年毕业照起始,岁月的痕迹在一张张照片中清晰可辨。播放过程中,大家与周围同学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当播放不能参加活动的老师同学们录制的祝福视频时,现场氛围愈发温馨。建五班主任崔克摄先生、费麟先生、高雷(高玉瑾)先生、崔鸿超先生等,虽身在远方,但殷切祝福通过屏幕传递而来。还有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都互诉过往,彼此祝福。师生或作诗吟咏志趣,或泼墨挥毫寄情,或弹奏琴音表意,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却紧密相连,共同祈愿校友们健康喜乐、岁月无忧。
最后,马国馨先生制作的豆包动画呈现了去世老同学的老照片动图,无声的画面传递着无尽的思念,现场众人陷入深切缅怀之中。
活动尾声,叶如棠先生和马国馨先生上台,为校友们补充介绍纪念品设计、PPT制作、活动策划等相关细节及背后人员的辛勤付出,并介绍当天会后的精彩活动安排。这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5届校友毕业60周年座谈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