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暨车辆工程人才培养85周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4月29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的高峰论坛,就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主要是来自我国汽车行业的清华校友以及部分特邀嘉宾。
面对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及行业的专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智能网联汽车专家杨殿阁教授到会致辞。在致辞中,杨殿阁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师资队伍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就人才培养理念与成果、学术成就与行业影响、海内外行业校友网络建设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杨殿阁教授指出,世界汽车工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难得发展机遇。我们将本着“顶天、立地、树人”的工作理念,立足“国家、国防、国际”三大方向,围绕汽车“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聚焦“新型动力、智能汽车”两大技术变革,深度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华大学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风风雨雨走过85周年,杨殿阁呼吁新一代的清华汽车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契机下,栉风沐雨,继承和发扬前辈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拼搏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努力为中国汽车工程高等教育事业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殿阁教授致辞并做系情报告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汽车工程系欧阳明高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新发展、新挑战”的演讲。他表示,自“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了一条飞速上升的曲线,其总体水平,无论是从技术研发、产能、规模,还是从产业链完整度上来说,现在是处于世界前列,至少是前三的水平,而且已经在向第一名迈进。
欧阳明高认为,在动力电池领域,2015年中国有4家企业进入全球十强,2016年有6家进入全球十强,预计2017年还会有更多,并将明后年占据榜首位置。另外,中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带动了混合动力技术逐步的成熟,现在各大汽车厂混合动力基本都有自己的车型和动力总成。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型动力系统启动了中国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进程,目前,国外的车型基本都是全功率的,而中国的大车、小车基本上都是深度混合动力,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延长寿命,所以中国的燃料电池估计在两年后也是世界第一。中国的电动汽车2014年超过日本、2015年超过美国,现在我们拥有全球第一的产量,保有量超过100万,年销量超过50万。5年间,我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从5000辆增加到50万辆,保有量也增加了100倍,从1万增加到了100万辆。 欧阳明高在演讲的最后提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挑战,他说,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探索各方都在努力,特斯拉走的是纯电动战略,丰田的是发动机优先战略,中国战略是什么?与丰田恰好相反,我们是从纯电动平台过来的,叫纯电驱动战略,这个战略从“十二五”开始,现在应该说率先发力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主要是得益于锂离子电池后来居上、技术进步超出预期,所以2016年是全球纯电驱动的转型年。
欧阳明高教授阐述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挑战
国家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汽车工程系李克强教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李克强认为,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出现以后,智能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大数据及云平台等与汽车相结合,形成了新一代的汽车智能网联化,汽车业的产品架构、研发、制造、使用等均会发生改变,并将改变我们未来的交通社会形态,甚至会带来一场产业革命。“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式自动驾驶汽车+网联式汽车”,是新型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我们现有的汽车技术不能解决的交通问题,包括安全、节能、环保等,例如,交通事故率可降低到目前的1%,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甚至更高,燃油经济型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同时,还会拉动机械、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在国防领域得到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战斗车辆等。在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把汽车智能网联化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都有较清晰的发展计划。
展望未来的智能网联车,李克强提出,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是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从过去的人工知识表达,到现在的是认知、学习新方法。李克强相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极有可能在以下方面产生自主特色技术,形成发展突破口与核心竞争力。比如,(1)多功能集成的新型智能车载终端:协同国家北斗发展战略,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集成包括北斗系统的多模式定位、多模式通信及网关的一体化智能车载终端。(2)LTE-V/5G等具有自主特色的智能汽车通信系统:我国在LTE领域已经占据了技术与标准高地,LTE-V/5G有可能成为我国自主的车联网通信系统,有利于带动我国通信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3)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交互平台 (云控基础信息平台):依托国家体制优势建设基础数据交互平台,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共享,提高行业服务、监管效率和协同控制水平。
李克强指出,未来的汽车不再是独立的移动体,一定是要求联网的,而联网,从国家层面就涉及到信息安全的问题,所以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云控平台一定是靠中国人来自主完成和掌控的。
李克强教授讲述智能网联汽车研究及发展方向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侯任主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汽车工程系赵福全教授,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进行了辨析。他认为汽车工业正进行着能源革命、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当下的汽车产业群雄割据、波澜壮阔,热度前所未有。整个产业价值结构与生态圈将发生全面重塑,而在产业变革前景下,新兴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各有优势,关键在于谁能更好地融合创新。同时,由于法规的约束,未来内燃机动力系统必须走“ICE+α”路线,即内燃机+电机(电池),油电混合将成为常态。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他认为电动车一定要小型化,小型车一定要电动化。他特别强调,全新产业生态的形成将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中国必须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加强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抢占未来的战略制高点。赵福全教授还提出了产业平台的概念,认为这将解决产业渐趋无边界、而企业经营必须有边界的难题。由此,未来的汽车产业一定是“在协作中竞争,在共享中获利”,各方通过密切合作、有效利用资源,共同拥抱汽车产业重构与变革的新时代。
赵福全教授就“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做主题演讲
大众汽车讲席教授、汽车工程系周青教授,重点论述了汽车碰撞安全的两个重要议题:电动汽车的碰撞保护与智能交通时代的汽车碰撞安全。电池碰撞与保护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的关键部分。使用很多结构和材料保护电池可以减小受损的概率,但相应带来的重量增加与汽车轻量化和节能的要求趋势相悖。周青教授指出,在电池不发生起火的前提下,应当允许电池承受一定程度的变形和损伤;建立适当的电池碰撞下的短路失效准则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智能交通时代给碰撞安全带来了诸多新挑战。比如,针对安全性如何协调人工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发生意外时如何应对小间距高速行驶情境的多车碰撞事故等。周青教授认为,应该推广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同时发展预碰撞判断与自适应约束系统,以降低碰撞风险。除此之外,周青教授还说明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与国外的差异,强调宽泛工况下碰撞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
周青教授做“汽车碰撞安全”主题演讲
论坛最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汽车工程系成波教授向到场校友和嘉宾介绍了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发展状况。苏州汽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由清华大学与苏州政府联合建立,是一所专业化的汽车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的目的是填补技术与产品之间的空缺,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研究院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了技术、产品、企业三个阶段的孵化模式。目前已转化近60项科研成果,内容涉及轮毂电机、轻量化车身、商用车导航等领域,其中1/3已投入批量生产。在未来,研究院还将在深度学习等领域做深入研究。最后,成波教授展示了一些初创型企业孵化的案例,并期待校友与研究院平台更深入的合作。
成波教授介绍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发展状况
本次论坛,汽车各领域顶级专家云集,受场地限制,只有近90位校友及来宾能够有幸到场聆听,并与演讲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清华汽车行业校友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1977级校友董扬特别到场表示祝贺。
观众们兴致勃勃地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