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纪念罗常培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召开

2019-08-12 | 来源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官微“今日语言学” |

罗常培先生(1899年8月9日-1958年12月13日)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开创新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学术领袖,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罗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是音韵学,并在实验语音学、汉语方言学、民族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学术成就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会议现场

2019年8月9日,纪念罗常培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会议由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文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分别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共6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高翔副院长深情回顾了罗常培先生在语言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罗先生一生著作宏富,《罗常培文集》有10卷之巨,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留下了丰厚的宝贵遗产。在担任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期间,他高瞻远瞩,全面布局,建立了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学科框架,为新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罗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为语言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许多人早已成为我国语言学学界的领头人和中坚力量。罗先生不仅学问精深,而且人格高尚,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高翔副院长指出,罗常培先生很早就做出了杰出的学术成果,是因为他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眼光,很早就开始跨语言、跨学科地研究汉语,这对我们今天的语言学乃至社科人文的研究仍然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今天纪念罗常培先生,就是要将他开启的语言学学术事业发扬光大,以他的崇高人格为楷模,继承老先生留给后人的这份丰厚遗产,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尹虎彬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罗先生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倡议并积极参与了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的筹建,曾实地调查了纳西语、怒语、景颇语、傈僳语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先河。罗先生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涉及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国语言谱系分类,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使用和发展,民族识别和语言识别工作,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跨境民族语言研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结合研究,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等。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的语言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整个民族语言研究事业进入了新时代,罗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道德风范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良好的学术传统有待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李宇明教授着重谈了重温罗常培先生与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启发:第一,“规范问题”解决了普通话规范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二,“规范问题”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文献,奠定了新中国语言研究的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研究支持国家语言事业的传统;第三,“规范问题”对解决今天语言生活的现实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李教授还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指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关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也要关注自己的学术史,关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上的语言问题,向罗常培先生学习,向我们的祖辈、师辈学习,为人民做学问,做“人民的语言学家”。

刘丹青研究员总结了罗常培先生的成就,指出罗先生一方面创造性地继承了我国数千年语言文字学术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能敏锐把握现代世界学术大势,以开放的胸怀及时进入以历史比较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为代表的现代语言科学研究领域。罗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理通古今的语言学大师。他是中国的语言文字之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里程碑式的学者。语言研究所昨日的辉煌、今天的成绩,都离不开这位创所所长当年奠定的扎实基础。罗先生深厚的学术底蕴、高远的学术目光、广阔的研究领域、严谨的治学风格、严格的育人风范,尤其是贯穿一生的爱国情怀,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做奉献的高尚精神,永远是语言研究所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遗产,也是中国语言学珍贵的学术资源。语言研究所将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民族所等兄弟所的支持合作下,和全国同行一道,在这些宝贵精神的激励下,以不懈的努力提升中国语言学的境界和高度,做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相称的语言学成就。

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在西南联大的合影

会上播放了罗常培先生的纪念影集,与会学者一起回顾了有关罗先生生平的珍贵资料。

高翔副院长、刘丹青所长为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

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罗常培语言学奖颁奖典礼。陈文学书记首先介绍了罗常培语言学奖,自本届开始奖项主办方由中国语言学会变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奖项全称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罗常培语言学奖”,由双数年变更为单数年评审、颁发,奖项条例也做了相应修订。本届罗常培奖的获奖者是:二等奖获奖者黄河(上海大学)、白鸽(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获奖者曾南逸(中央财经大学)、严菡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毛加(青海民族大学)。

罗常培语言学奖颁奖典礼

罗常培先生追思座谈会由刘丹青研究员主持。陈章太、唐作藩、郭锡良、胡增益、戴庆厦、王洪君、侯精一、熊正辉、黄行、林茂灿、鲍怀翘、张振兴、罗美珍、胡振华、伍均仁等先生做了发言。座谈会最后还播放了罗先生之女罗慎仪教授录制的视频发言。

陈章太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谈到,罗先生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创办了语言研究所、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语言干部培训班、《中国语文》杂志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国家、社会、学科、单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作藩教授(北京大学)谈到自己有幸两次与罗先生相见,指出罗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锡良教授(北京大学)分享了读罗先生《中国音韵学导论》的认识和感受,认为书中的内容博大精深,自己很受启发,其中的一些观点成为他六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

胡增益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讲述了罗先生对自己的巨大影响,鼓励年轻学者向罗先生学习,热爱语言学,为语言学事业奋斗一生。

戴庆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表示,罗先生治学严谨,视野高阔,其著作《贡山俅语初探》《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语言与文化》《普通语音学纲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王洪君教授(北京大学)总结了自己阅读罗先生著作受益最大的两点。第一,罗先生的很多著作摆脱了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的传统框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研究音韵史的发展,为音韵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框架。第二,罗先生《厦门音系》中对文白异读的处理更能显示出不同的音如何叠置在一个共时层面,是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侯精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指出,罗先生是一位开启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大师,语言学著述丰厚,其中多篇是后学必读的名著、名篇。

熊正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回忆了记录、分析南昌方言的经过,这个过程都是以罗先生的《临川音系》为范本,可以说是《临川音系》领他进入了方言调查之门。

黄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指出,罗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提出了一个宏大而准确的分类,其参与构建的汉藏语系体系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开创性的贡献对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林茂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回忆了罗先生对自己汉语声调、语调研究方面的指导,认为罗先生是我国发展语音科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对我国语音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鲍怀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指出,罗先生一生的学术实践活动参与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研究的革新和创新,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由古代音韵学向现代音韵学转变;推动汉语方言研究由书面上的文字考证转向现代方言学,并积极开展了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推动国语发音学向现代语音学转变。

张振兴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强调罗先生的《厦门音系》是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该书首次用现代汉语方言学研究方法研究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也是首次用现代汉语方言学研究方法研究闽南方言。

罗美珍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表示罗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大家风范让人记忆深刻。她鼓励年轻学者进一步推进罗先生开创的事业,弘扬罗先生开拓进取、继往开来的精神;提议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在汉语普通话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积极开展政治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胡振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指出罗先生对语言学的贡献丰硕,语言研究所召开本次座谈会暨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是对罗常培先生所做贡献的最好纪念。

伍均仁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回忆了罗先生的几段往事,指出罗先生不但对科研十分重视,而且对基层服务人员也非常关心。

罗常培先生之女罗慎仪教授通过视频发言表达了对语言所筹备这次会议的感谢,并祝各位学术研究蒸蒸日上,长江后浪推前浪!

罗常培语言学奖获奖者学术报告会于当天下午举行。五位获奖者报告了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与会人员集体合影

   ————————————————————

人物年表

1899年8月9日罗常培先生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满族家庭,家境的贫寒促使他从小发愤图强,刻苦学习。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

1919年他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又到哲学系学习了两年,接受了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曾历任北京第一中学校长、西安西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等。

1921年毕业后于北京及天津的中学任教。

1926年至1928年间曾先后赴西安的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及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

1929年,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罗常培与赵元任、李方桂为该所语言组第一批聘用的研究员。

1934年罗常培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出任教授。

1937年因战争爆发,随北大转至由北大、清华、南开共同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该校迁往云南,易名西南联合大学,罗常培也随校到云南。

1944年他到美国讲学。

1948年在得知闻一多先生被刺的消息后,毅然回国。继续于北大任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50年,罗常培获任命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他还曾经担任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公职。

1958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59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