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五四薪火百年传承纪念碑” 落地昆明

2020-10-27 | 张文凌 |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9-23 |

记载西南联大教授、讲师和学生聚居生活昆明龙泉古镇的往事的“五四薪火百年传承纪念碑”,9月22日在昆明闻一多公园落成。

纪念碑高 1.8 米,宽度 1.2 米,底座长度1.2 米,碑文共249字。由云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共同建造。

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期间许多教授生活工作在昆明龙泉镇,它是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这里留下的28处历史建筑,其中有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哲学家冯友兰故居等众多名人故居。当时不少教育、科研机构也在这里,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目前,昆明正在建设龙泉古镇西南联大名人抗战博物馆集群。

“五四薪火百年传承纪念碑”碑文: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缅怀先贤,来者尤奋。学子云集,盟誓传承。遗址隆纪,勒石记存。爱国民主,国魂厚载。历史深刻,血气相连。民族独立,华夏尊严。天降大任,惊涛巨变。排山倒海,前仆后继。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奏。

龙泉古镇,院士之乡。抗战时期,众贤聚居。顶级学术,家国情怀。三十五人,大师之躯。耕躬田畴,胸怀天下。国难家仇,具记心头。参与五四,推动文明。亲身实践,文化自信。坚守本根,抗争到底。乃中华儿女英雄传奇之义举。

北大校友,云南赤子。满怀激情,心潮澎湃。参谒故居,记忆犹新。西南联大,五四传统。三校团结,人才辈出。不胜感佩,集会纪念。诠释宗旨,承前启后。百年新风,敬仰倍至。立此碑石,以示不忘。乃传递火炬与时具进之志铭。

云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  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立

公元二零一九年五月四日


相关新闻

  • 122011.04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昆明庆典活动在西南联大旧址举行

    秉承联大传统 弘扬清华精神 4月9日,由清华大学云南校友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和西南联大云南校友会协办的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昆明庆典活动在云南师范大的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原西南联大旧址)举行。

  • 282015.05
  • 232018.11

    汪曾祺:昆明的雨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 102018.12

    深秋昆明之行

    2018年的10月30日,我以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秘书的身份,受邀陪同在北京的五位“90后”老校友,到昆明参加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大建校80周年的庆....

  • 102023.10

    单霁翔︱传承中国百年建筑精神 弘扬全球现代建筑界的中国风

    9月16日,单霁翔以“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主题,以御窑遗址、南头古城、澳门历史城区、香港活化与伙伴计划等多个案例为线索,从遗产保护的经历与视角,讲述了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与价值。这场演讲十分精彩,令全场百余嘉宾学者以及师生听众印象深刻。在微笑与掌声中,引发人们对现当代建筑遗产的深思。

  • 062018.03

    联合隽彦,大学泱泱——寻访北国与南疆的西南联大纪念碑

    昆明联大旧址上的联大碑,以及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校中的另外几方纪念碑,它们虽然星散在北国与南疆,相隔遥远,但其象征意义,以及所彰显的精神,却毫无二致。重....

  • 232018.11

    汪曾祺:昆明的雨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 032022.01

    水流云在——汪曾祺的昆明情结

    一般人都喜欢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而汪曾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却不是这几篇,而是描写昆明文林街叫卖声的《职业》。这篇小说很短,不过2000余字,然而汪先生前后写过四次,第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初又写了三次才最后定稿,也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小说发表之后,没有太多的反响,编者、读者和评论界都没有予以关注,于是,老先生在《北京晚报》写了篇《〈职业〉自赏》,这对于低调不喜欢张扬自己...

  • 132015.10

    昆明办特展现梁思成林徽因的昆明往昔

    193份珍贵史料、443张照片、10余件实物和7万多字的文字说明,展现了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位中国文化守夜者的一生,而他们抗战时期流亡昆明的时光也得以首....

  • 192018.11

    楚泽涵 :弦歌不辍忆童年——为纪念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80周年而作

    我就是在抗战、民族解放、要求社会进步的歌声中长大,歌声联系着我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故事和感情。歌声中有我们的记忆,记忆中有时代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