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顾立基校友发起的清华大学学生经济管理爱好者协会,曾经是清华大学里最大的学生组织;一个清晨与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二十多分钟的谈话,让他确定了事业发展的方向。顾校友的成功,来源于他对祖国和科技事业的热爱。
扎根深圳的风投元老
——清华大学[1977级] 顾立基 访谈纪实
深圳研究生院 崔来中、苏和光、曾鹏宇、何樟伟
【顾立基简介】
顾立基,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历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蛇口招商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副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海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招商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顾立基于 1978年3月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82年7月毕业。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正是打开窗口面向世界的时候。“打开窗口向外看,才发现我们落后了。”顾立基回忆说。落后了,当然要奋勇追上。于是,“振兴中华”成了顾立基和同学们中最强的声音。当时顾立基班级中同学们年龄相差很多,最大与最小的相差15岁,但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小的,大家都非常刻苦,因为文革耽误了十年,现在大家都有很迫切的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所有人的学习状态都十分刻苦。“除了白天珍惜时间外,晚上熬夜学习也成了家常便饭,但到深夜宿舍和教室是要熄灯的,没灯光怎么办呢?熄灯了,那就到洗漱间里学习,洗漱间里灯是不关的。只要感觉自己可以坚持下去,能学到几点就学到几点,丝毫不敢放松。”那时,清华校园里不时会公映电影,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放松一下。在那个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的年代里,公映的电影对大家的吸引力不言自喻。但即便如此,很多同学还是严格控制自己,事先计划好自己一个月看几次电影,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习。在清华学习期间,顾立基不但学完了电机系的课程,还旁听自学了经管系的课,把经管的课程基本学完了。“当时没有双学位,不然我就拿了。”顾立基笑着说。
在学习之余,顾立基还在学校里发起了一个社团——清华大学学生经济管理爱好者协会。在当时的清华校园里,本科生有3/4以上的学生、研究生有1/2以上的学生加入了该协会。于是它也成为了清华大学里最大的学生团体,占了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七八十,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顾立基为什么会想到要发起成立这么一个协会呢?“就是考虑到振兴中华,我们工程师能否学点企业管理,改变改变中国企业的面貌。”学校对这一学生团体非常重视,还专门派了几个经管系的教授跟他们时常联络。临近毕业时,顾立基获得了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
谈及在清华的生活,顾立基感触最深的两个方面,除了刻苦学习,另一个就是清华的政治思想教育了,清华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一直有一个好的方法。”清华的学生以“又红又专”为人所称赞,对这“红”,顾立基说:“作为一个学校来说,培养的学生应该担当社会责任,而这个社会责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要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而不是阻碍社会历史进步。我们的红不一定是加入什么组织,我们的红就是要很好地担当社会责任。”
学习结束之后,顾立基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他是怎么来到深圳,开始发展事业的呢?面对我们的问题,顾立基的思绪拉回到了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那天清晨,当熬夜的同学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宿舍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请问找谁?”顾立基打开了门。“我是袁庚,是前些日子在你们清华招聘学生的香港招商局负责人,找顾立基同学。”六十多岁的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骑着自行车,在女儿的陪同下找到了顾立基。走出宿舍,三个人在一号楼下露天的水泥长椅上坐下来,开始交谈。顾立基回忆着,“虽然只谈了二十多分钟,但我非常感动。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说中国的体制就像一筐螃蟹,你钳着我,我钳着你,谁也动不了,谁也不能走。他鼓励我说,招商局在深圳搞一个蛇口工业区,让清华的学生到那里去,改变那种互相钳制的状态,这样大家就都能往前走。”招商局是一个在香港的国有企业,当时它经过中央组织部特别批准,可以在几个名校招一批学生过去工作。经过这次交谈,顾立基与家人商量后下定决心来到了深圳蛇口招商局,就这样他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1986年1月,顾立基到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副总经理。中集集团成立初始资金三百万美元,在1987年扩股了一百万美元,在2007年营利27亿人民币,2008年营利19亿人民币,连续十三年在同行业排行世界第一,现在集装箱标准基本就是由中集集团确定下来的。然而,在顾立基到达之前,中集集团的处境很是困难,到1986年已经资不抵债,拿不到订单,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顾立基就在这种情况下接手了中集集团,8个月后他当上了总经理,在这里他工作了四年。在顾立基的管理下,中集集团从1986年亏损80多万美金,到1987年逆转亏损盈利,1989年当年盈利 480多万美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89年后顾立基到香港工作,1991年回到蛇口,在这里当招商港务的总经理。1994年被任命为蛇口工业区的总经理,1997年调为香港海通的总经理,1998年开始在香港筹建科技集团,1999年任科技集团总经理,2001年科技集团从香港搬到深圳,顾立基就这样一直在科技集团工作,2008年退休后,科技集团仍然返聘顾立基继续当执行董事。
现在很多清华理工科的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转行做金融方面的工作,针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我们请教了顾立基。他认为理工科学生从事金融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举例说:“我是深圳清华大学校友会金融分会的会长,金融分会的很多校友基本上是学技术出身的,不是学金融出身的。我在招商局下属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也经常遇见我们的校友。”“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浮躁,没有人肯认认真真地学习艰深的专业课程。”
顾立基对当前金融的“热门”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你们一定要记住,(专业)最热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学这个。前一段时间计算机程序设计很热,我的很多同学虽然工作都不错,还是要自学然后改行。坦率地说,我也学这个。但是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学计算机的)人多得不得了了。所以你现在再学金融,等你毕业以后,竞争会极其激烈。如前一段保险的精算师很缺人,现在已经开始过剩。”
顾立基还有一个建议,即利用清华这么多本科生的条件,利用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转为一所商〔管理〕学院,完全培养一批学工背景的投身于企业的人士。招收的学生都是学工背景,无论是学电子的、学数学的、学材料的都可以,本科毕业后,最好是到社会上工作几年后再来上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就像哈佛商学院那样培养一大批投身于企业的人士,目标是培养今后中国能拿到世界500强的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VP(副总经理),CFO(首席财务官)等。他说:“我有幸在哈佛进修了3个半月。它叫AMP—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需要工作15年以上,有十年以上比较高层的领导经验的人参加。我感觉非常非常好,但是非常辛苦。在哈佛要拿一个正规的MBA,必须把工作辞了,像中国现在那种周末上上课就能拿到学位的肯定是不行的。哈佛非常严格,宽进严出,在哈佛拿到MBA的含金量比国内一些在职学位课程的好得多。”
【同学感悟】
作为清华杰出的校友之一,顾立基学长一直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上体现着清华精神,在这个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坚定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中国这个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国家的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孵化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从顾立基学长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清华人应该做到的,对祖国和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真正领悟了清华人上大舞台和做大事业的追求和梦想。
——崔来中
我会记着学长的“在学校更刻苦学习,为祖国多一份贡献,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的寄语,在剩下的两年博士学习生活中,继续积攒本领,早日到社会上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辜负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苏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