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清华学堂启用八周年的纪念日,有很多感动,也有很多感慨,更有很多不舍。最不舍的,是告别新清华学堂的总设计师李道增院士。
3月20日听闻李先生辞世,心里非常难过,也感到非常遗憾。虽说先生近几年身体不好,尤其这两年卧床养病,但春节前他的老伴儿石青老师还约我们一起给先生过生日,想来先生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原定春节前去先生家给先生拜年的,怎奈疫情突发不便接触。因此,错过了和先生的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自闻先生辞世,脑海里总闪现与先生曾经交往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李先生,是在2009年春天,我来到他的办公室,讨论新清华学堂的设计方案,完善功能设计的细节。在此之前,我只是耳闻过李先生是剧院设计的大专家。见了面,才真切地感到先生的儒雅可亲。先生慈眉善目,说话慢声细语,当时已经年近八旬。作为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耐心地听取了我这个业主代表的想法,从空间布局到功能设计,设计方案尽量考虑使用方的需求,体现了先生的人格修养。我一直记得当时我对先生说的话:“李先生,我知道您一辈子都在设计剧院,您把一生的经验积累都融进了新学堂的设计方案,它就像您的孩子;领导让我来当业主代表,它就是我未来的家,您用一生把它建好,我用一辈子把它养好!”记得先生当时笑着说:“一言为定!”
2009年3月24日,赵洪与李道增院士团队讨论剧场设计方案
剧场的空间布局复杂,设计要求极高。先生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尤其尊重使用方的想法,做了很多设计优化,比如,取消了新清华学堂的电影放映功能,将建筑声学混响时间定在1.6-1.7秒,实现了综合歌剧院的专业声学效果;将蒙民伟音乐厅开放式舞台改成了镜框式舞台,使场馆更具多功能性,适用更多形式的演出及会议活动,大大提升了场馆的利用率;综合考虑资金、使用率、运行成本和安全性,取消了台下升降设备,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利用率最高的台上设备,等等。在大小40余次的技术论证中,李先生亲自到场,带领设计团队,与业主方及专家充分沟通,既考虑剧场的专业性,又兼顾校园剧场的使用特点和管理运行模式。石青老师见到我总会“抱怨”:“资金那么有限,又想建最好的剧场,你们一个主意,老头要熬多少夜啊!反复修改、计算,他的身体就是那时候熬坏的!”我知道,石老师这不是“抱怨”我,而是心疼老伴儿!
2009年5月25日,李道增院士与参加论证的专家合影
建设过程中,八十高龄的李先生多次亲自到工地巡视,对工程施工质量尤其关注,他强调:这是百年建筑,一定要保证质量。
李道增院士在施工现场巡视
2011年12月1日,新清华学堂的钥匙从基建处转到了艺术教育中心运行团队的手中。12月16日,学生艺术团在这里举行了学堂首次试演——2012清华大学新年音乐会。先生和石老师一同前来观看。我在他平静的外表下看到他内心的波澜:终于在自己设计的剧场里看音乐会了!
2011年12月16日,新年音乐会后,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李道增院士与参加演出的学生艺术团师生合影
2012年3月13日,李道增院士与爱人石青老师在蒙民伟音乐厅
此后不久,李先生就因为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先生也没有能参加2012年4月8日的新清华学堂启动仪式和首场演出。当天,华建敏学长宣布新清华学堂启用,中国爱乐乐团应邀举行首场音乐会。演出后,指挥家余隆激动地说:“这是非常专业的剧场,我为清华有这样的剧院感到自豪!清华有伟大的建筑系!”
2012年4月8日,新清华学堂首场演出—中国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
2012年4月28日,校庆专场音乐会后,李道增院士等嘉宾与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家陈燮阳合影
2014年9月5日,李道增院士观看“书香之夜”教师节专场音乐会
2015年5月19日,话剧《建筑大师》演出前,李道增院士及建筑学院教师们与艺术家合影
石老师经常打电话问我们最近有什么演出。只要李先生身体状况允许,他们夫妇二人就前来观演。每次见面,我们总是由衷地感谢李先生的贡献,为清华园设计了这么专业的校园剧场,让师生不出校园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专业演出,也能让清华师生登上高雅的舞台。李先生也总是竖起大拇指,对我们的运营工作赞许有加,感谢我们把剧场维护好,使用好。他常对我们说:“剧场既要设计好,还要施工好,最关键的是运营好。只有运营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017年春天,我们拍摄新清华学堂启用五周年专题片,先生坐着轮椅,与我们交流。他回忆起当年与梁思成先生一起设计国家大剧院的情景,追溯设计改造天桥剧场的经历,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彩。先生对新清华学堂有着特殊的情感。先生腿脚不利索时,经常坐在轮椅上,让家人推着来到新清华学堂广场。我理解,在先生眼里,新清华学堂是先生留给世人的完美作品,是先生心中的艺术皇冠!
2017年4月1日,李道增院士在新清华学堂前与艺术教育中心教职工合影
2018年元旦,赵洪探望李道增院士
2019年5月9日,中央歌剧院《茶花女》在新清华学堂上演。89岁的先生坐着轮椅前来观看,那也是他最后一次走进新清华学堂。
2019年5月9日,李道增院士夫妇在新清华学堂观看《茶花女》,与郑小筠、赵洪交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新清华学堂作为校园剧场,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服务学校各种重要会议、大型庆典活动外,剧场的设施设备能满足歌剧、芭蕾、交响乐、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需求。剧场的专业声学效果,先进的舞台机械系统,宽敞的后台化妆间,大气朴实的观众厅,没有视线死角的观众座席,方便的卫生设施,内外联通的无障碍通道……,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先生及其团队成员的心血,为演员和观众带来便捷和舒适。八年来,新清华学堂每年举办学生艺术团专场演出、新年音乐会、教师节专场音乐会、毕业季专场音乐会等重磅演出,上演了934场中外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同时,学堂也打造了自创的品牌, “国际迷你古典”“花样年华”“赏析音乐会”“音乐新经典”“殿堂大师”“星期五live逍遥夜”等,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同时,作为综合性大型剧场,新清华学堂也承办了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校园剧场。
启用至今,新清华学堂也已逐渐成为清华园的一个文化高地,是师生心中最向往的艺术殿堂。在悠悠的时光里,凝结了李先生毕生心血的新清华学堂将永远追随艺术的足迹向美而行,去唤起更多人心底对美的渴望,而在每一个与美好相遇的感动瞬间,都将永远镌刻着李先生对美的追求和对新清华学堂的一片深情。
时光荏苒,逝水流年。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李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