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大义大德留真声——缅怀我国现代声学奠基者马大猷院士

2013-04-07 |

网络纪念馆上显示,您已离开261天。

您将美好的声音永远留在人间。走进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人们会被您主持设计的声学系统而震撼——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主席台上演讲者的每一个发音。

您让噪声“远离”人们的生活。看到城市里伫立的交通噪声显示牌,人们会钦佩您的远见卓识——是您在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噪声应与废水、废气、废渣并列为环境污染四害问题之一,并在1982年组织制订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声音”是您97载岁月最重要的标签。您建立了我国第一批建筑声学研究队伍;组织语言声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汉语语音的基本参数;围绕国家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中国次声学研究基础;提出微穿孔吸声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卓越成就让您成为我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但对您来说,成就是工作的附属品。“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工作,也就是进行声学研究。解决重要的科学难题,攻破研究中的障碍,这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您总这么说。

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国艰难开创现代声学、因常年参与噪声现场调查听力严重受损仍坚持研究、直言科学界的不良现象……那一代知识分子赤诚的爱国情怀、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对学术良心的坚守,在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您晚年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出的声音。

当青丝变白发,晚年的您多次为“科技强国”鼓与呼,撰写40余篇探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的文章。您还连续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6封信,阐述您对加强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问题的思考。

打开您的博客,《比论文重要的是国家的科学前途》、《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谈中国科技如何推向前进》……您的博文无不在关注创新的时代命题和中国科学的前途命运。但最后一次更新是2008425日。那之后,您因脑溢血不慎摔了一跤,再没有去过声学所,甚至连挚爱的声学事业都记不起来了。

后辈们若能铭记您的思考,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当是对您最好的祭奠和缅怀。(记者 操秀英)

转自《科技日报》201344

相关新闻